今天下午工作很閑,我忽然思考起“生命的意義”這個哲學問題。
我仔細觀察和分析我認識的每一個人,我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好像是一臺被設定了程序的機器。每個人生下來都幾乎過著大致相同的生活,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大學。然后便是工作,結婚,生子,然后退休,逐漸老去,直到生命終結。每天早上按時起床,讀書時代每天按時上學、放學,成年后每天按時上班、下班。90%的人的人生都是千篇一律,無聊又無趣,既沒有創(chuàng)新,也沒有意義。
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東西讓世界上90%的人自愿選擇這樣的人生呢?
我發(fā)現(xiàn):名利和財富就是罪魁禍首。
假如一個人完全不在意名利和財富的話,他就可以跳出這個既定的程序。
我認為,只有人們完全擺脫名利和財富的束縛,才能活得隨性自由、多姿多彩。
每個人都是人間的過客,貧富榮辱都是過眼云煙。其實,一個人賴以生存的資源其實是很少的。一塊地,一潭水,一個庇護所就可以活下去。
我曾經非常迷戀一個電視節(jié)目——荒野求生。那個人赤手空拳被投放到荒野,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衣服,沒有藥品,他仍然能活下去,盡管過得比較艱苦,但非常有激情、有意義。
經過思考,我發(fā)現(xiàn):只有當一個人把物質欲望降到最低限度,他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徹底自由。
如果我們不用去工作,那我們就不必上學。即使想要獲得知識,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掌控學習方向和進度。完全沒必要起早貪黑的內卷,更沒有必要參加各種考試。
如果我們不用工作,那我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鐘和喜好選擇何時起床,何時睡覺,何時吃飯,選擇自己想做的事。
每個人來到世上,一開始都是懵懵懂懂的,基本上都是沿襲父母給他指定的道路行走。而天下父母,基本上都是根據自己的認知和思想指導子女的生活。可從來沒有哪個父母質疑過:我的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說實話,我不喜歡現(xiàn)在的生活。從小到大,我都喜歡陶淵明筆下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那么,我是如何走上現(xiàn)在這條路的呢?是父母的思想灌輸。小時候,父母一直念叨:只有讀書,只有跳出農門,才能迎來幸福生活。
我不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是幸福的。相反,我無限期待田園牧歌的生活。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也許有人會說,“人到中年,有房有車,月入過萬,工作穩(wěn)定,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孩子乖巧?!边@就是幸福。
但我不認同。我認為:真正的幸福是自由。時間自由、空間自由、行動自由。
作為一個職場中人,時間、空間、行動,一切都不自由,何來的幸福?
說實話,我過得還沒有失業(yè)在家的老公幸福。
每個職場人,每個老板,每個官員,他們都沒有自由,他們都被限制在特定的軌道上奔忙著,各種規(guī)則、制度限制了他們的思想、行動及自由。
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很多智商超高的人會選擇流浪。當一個人極致清醒時,他就會擁有上帝的視角,他看每個忙忙碌碌的蕓蕓眾生,就好像人類看慌慌張張搬家的螞蟻群。
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東西。90%的努力都沒有意義。
也許某天我會去深圳街頭流浪,拋開一切身外之物,餐風露宿,只為體驗一把“天為被,地為床”的生活;也許某天我會隱居鄉(xiāng)野,種一片蔬果,喂幾只雞,養(yǎng)一條狗,過一段閑云野鶴的日子。
人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