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昨天和好友茗姐一起參觀了北京奧加美術館。
奧加美術館是利用奧加酒店展出了油畫石雕根雕等作品。有點像皇冠假日的國際藝術味道。
展館不大,是在利用了賓館-F、1、2層的空余空間進行展出。
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油畫,多是些小型的風景、花卉,也有些現代畫。石雕部分,也有些根雕。再有就是巖石畫。
最有意思的是巖石畫,都是利用純天然的石材,根據不同的紋理畫案加以命名。感嘆大自然的毓秀鐘靈。
前段時間在看有關地質的知識。所以今天看到巖石畫格外喜歡。主要是覺得大自然的神奇。
這幅“松風”的巖石畫,是自然形成的。確實很有松樹的風采。但這里寫錯了字。因為松樹的“松”字沒有繁體字,只有頭發蓬松的“松”才用繁體的“鬆”。
鬆,上下結構,上半部是與頭發有關,下半部是簡體的松字。
但不管這個正確與否,畫還是很好看的。
這幅“云深不知處”也很好,好像在云海之間偶然露出的山峰。名字起得也好,很有詩意。
這幅“秋”也很有意境。這幅畫沒有玻璃罩,可以用手觸摸,冰冷、細滑,確定是真石材。
這幅“影印荷塘”很像自然風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中午我們一起在餐廳吃飯,坐在那里聊天到下午4點半。十幾年未見的老朋友,雖然天天在微信里見面,但還是不如坐在一起親切,有說不完的話。
茗姐多數時間在美國,最近在國內,暢聊一番,說到她的父親、先生、孩子,說到我們共同認識的人。
巖石地層單位按照級別可以分為群、組、段、層四個層級,其中“組”是基本單位。
組:或者由一種巖石(沉積巖、火山巖或變質巖)構成,或者以一種巖石為主間有重復出現的其他巖石的夾層;或者由兩三種巖石交替出現的互層所構成。
層:是最小的巖石地層單位,指巖性、成分、生物組合等具有明顯特征,顯著區別于相鄰巖層的單層或復層。
巖石分類,是指造巖礦物按一定的結構集合而成的地質體成為巖石,依據其成因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是由地殼下面的巖漿沿地殼薄弱地帶上升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巖漿(巖漿巖)是存在于地殼下面高溫、高壓的熔融狀態的硅酸鹽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還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揮發成分)。巖漿內部的壓力很大,不斷向壓力低的地方移動,以至沖破地殼深部的巖層,沿著裂縫上升,噴出地表;或者當巖漿內部壓力小于上部巖層壓力時迫使巖漿停留下,冷凝成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