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整個下午,我們都在追蹤消息源,首先是從校園大的自媒體號和“大伽”入手,不曾想他們給的答復統一是“轉載”,至于為什么說沒有調查就轉載了,他們也很慷慨的解釋了——專業素養。
“我們想要第一時間把最新的信息傳遞給同學們”
“那如果是假的,不是反而起了反作用嗎?”
“呵呵,你真逗,那怎么會,不管真的假的都是新聞呀~誰說我們肯定那消息是真的了?我們只是轉述動態而已,這每篇開頭可都是有‘據**’幾個字的”
“……”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吳了”死了的第二天,事情會出現這樣的遷移,各種祈禱,批駁與爭論的帖子不見了,“吳了是誰?”這四個字將事情推向了又一波高潮。
我們動員人手,帶著眾籌的上萬塊錢,花了數小時,走完學校所有的男生宿舍,然后又走完了所有的女生宿舍,然而始終沒找到“吳了”此人。
這個消息公布的時候,所未能預料的是,人們并沒有預想中的驚訝與歡愉,他們興奮重新發出一條條說說,先前祈禱的,這時候便痛恨假消息的傳播者,以至于使他們受到了欺騙,先前罵學校的,這時候便冷嘲那多事的人太不聰明,叫別人牽著鼻子走……
然而不管怎樣,事情終于在次日完結了,學校站出來辟謠,并沒有“吳了自殺事件”,所有說法均系謠言,叫大家要相信學校,云云。
小詩君也叫老師叫去了談話。
他們可氣可笑的搖頭:“你有這心是好的,但你怎么不相信學校?不相信老師呢?”
他們搖頭晃腦的笑:“這些孩子呀,還是太年輕了,怎么想法這么簡單,真是……呵!”
再后來,小詩君告訴我,那天確實死了一個人,確實是我們學校的,不過卻并非自殺,也并非在宿舍,那個叫冼實的同學猝死在了與女朋友開房的賓館里。
又到后來,我機緣巧合認識了這位冼實同學的女朋友,她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位前男友,如今,正在學校合作密切的另一所學校讀研究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