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記錄一些東西,比如突然心血來潮的一個靈感、無意間看到的一句話、亦或是每年的新年計劃等等。
我的箱子里堆積著很多本子,大的小的都有。很多都是為了記錄買的,但仔細翻看,其中的大多數都只寫了幾頁、十幾頁,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
對于我來說,寫記錄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因為我習慣于用純文字記在本子上,偶爾心情不錯也會在旁邊畫幾朵花(畫畫白癡捂臉),再加上我自己的字也不是太好看(。。。好吧,其實是丑,再次捂臉),本子一旦多寫幾頁我就沒有了翻開的欲望。
我第一個在生活中接觸的手帳er是我的表姐。那段時間她正在準備考研,壓力很大很辛苦。為了排解壓力,同時也為了更好的記錄自己的這段考研經歷,她開始每天晚上回家后做手帳。
其實剛開始我是很不理解她的。明明白天在圖書館復習已經很累了,晚上回家不但不好好休息反而還要花30~60分鐘做手帳,而且還只有一頁。在那時的我看來,這既耗費時間,又耗費精力,還不如直接拿個本子寫幾句話來得方便快捷。
直到某天她給我看了她的手帳,我徹底轉變了我的想法。因為真的真的好漂亮,一翻開就根本停不下來。表姐字寫的好看,畫畫也得過大獎,她的手帳以手繪為主,生動活潑的記錄了她一天的生活,所以看她的手帳就是一種欣賞。
看完表姐的手帳本后,我也開始嘗試做手帳,還為此專門去買了手賬本,彩筆,紙膠帶。但和以前一樣,沒做幾頁我就停手了。因為實在是太丑不忍睹,做完后我自己都沒有翻開的欲望。
我大概堅持了半個月時間,在這個半月時間里,除了前幾天我是熱情滿滿,后面幾天全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再到后面我干脆直接放棄,把本子塞在了柜子里,眼不見心不煩。
從此以后做手帳成了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我堅定的認為我這種“手殘患者”不適合做手帳。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看完之后,我那顆被手帳傷到的心又活了過來,做手帳的想法又開始蠢蠢欲動,這本書就叫做《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
《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邀請了5位手帳達人,記錄了她們做手帳的設計思路、私房秘籍和手帳神器,是一本非常適合跟我相似的手帳小白的書籍。
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它就像是一盞指路燈,讓我了解了什么是手帳,做手帳的意義,做手帳時需要配備的工具以及可以避免的彎路。對于做手帳我腦海里開始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當然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知道了字丑和不會畫畫并不影響我做出一本美美的手帳,這對于我這種“手殘”黨來說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如果把手帳比喻成一棵“長在”大腦里的樹,那么《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就讓我擁有了這棵樹完整的樹干和主要的枝干,當然剩下的小枝干和樹葉部分就要靠我自己去努力添加補充。盡量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擁有值得記錄下來的生活,讓這棵樹長得越來越茂盛。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形容我看完這本書的感受,那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對于剛剛開始嘗試某個領悟的新手來說,有一個好的師傅真的很重要,師傅的經驗可以避免新手少走很多彎路,能夠更快更好的進入全新的學習狀態。
現在好師傅已經有了,準備進入手帳世界的小白們你們準備好帶它回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