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獄警“直播”的美國監獄“真人秀”
當身體被監禁,靈魂是否還擁有自由
文:酉告
一提到監獄你會聯想到什么?陰冷、邪惡、孤獨、毀滅?
長長的走廊、擁擠的食堂、昏暗的浴室、沒有綠化的小操場……
想要逃離的囚犯在策劃越獄,沒法離開的囚犯在拉幫結伙搞幫派斗爭……
當然還有獄警,他們要不就是毫無存在感,只負責開門和鎖門。要不就是把自己當上帝的濫用職權者,或者把自己當奴隸監工的暴力狂……
那么如果在監獄后面再加上“圖書館”幾個字呢?你的想象是不是有變化了?
那里還算明亮,有為了出獄能找到工作而努力學習的犯人,為了給自己昭雪而翻閱法典的犯人,摘抄愛情小說給女友寫情書的犯人,還有交頭接耳利用看書打掩護的犯人們……
《監獄里的圖書館》這本書中的內容,可能要比你能想到的有趣、豐富、震撼百倍千倍。因為它是一位真正的監獄圖書管理員——阿維,寫的!
而且寫的都是真事兒!越不為人知,越引人入勝的真事兒!
早年拋妻棄子的杰西卡,如今經常偷窺同一個監獄的兒子;皮條客甜哥一直致力于寫自傳,而且金句頻出;謀殺犯楚尼跟著電視節目學做菜,夢想出獄后錄制自己的烹飪節目;體重二百七十多斤的“肥貓”因為找不到合身的獄服,只能穿醒目的藍色T恤,儼然成了老大……
這本書堪稱一座人性“陳列館”。并沒有過多的感化、治愈和煽情,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拯救囚犯的“偉大人物”,或是“冤情昭雪”的勵志事跡。更多的是呈現囚犯們的真實個性:千奇百怪的綽號、五花八門的請求、選書的奇葩品味、獨特的黑色幽默;以及人類的共性,在禁錮與自由、毀滅與重生之間徘徊時的絕望與希望……
說白了,阿維其實就是在“直播”一場監獄“真人秀”。
作者阿維,全名阿維·施泰因貝格(Avi Steinberg),畢業于哈佛大學。曾在美國波士頓監獄擔任圖書管理員一職,因為特殊的從業經歷,以及內容真實幽默,文風簡潔有力,讓他的《監獄里的圖書館》一書,成了紀實性黑色幽默“監獄文學”的代表作。入選《舊金山紀事報》年度圖書。及被美聯社、《萬物的奇妙親緣》作者A.J.雅各布斯等知名人士盛贊。
故事還要從阿維“入獄”開始說起。
在阿維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前,一直生活的順風順水,是眾人眼中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但畢業后好運戛然而止,阿維成了找不到穩定工作,不怎么討人喜歡的失敗者……
某天,阿維無意中看到一則不尋常的招聘啟事:“波士頓,監獄圖書管理員,全職,工會待遇。”好奇心驅使阿維來到這所臭名昭著的監獄面試,因為正處于人生低谷的他突發奇想,決定要從這個既代表毀滅,又代表希望的地方開始,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
圖書館其實是監獄一個樞紐站,成百上千的犯人到這里“處理事兒”,獄警和其他職員也會來晃悠,并偶爾添添亂。圖書管理員也沒那么好干,阿維成了百曉生,每天回答囚犯們各種奇葩問題;成了萬事屋,接受或拒絕囚犯們各種請托;成了心理醫生,傾聽囚犯們的哭訴與抱怨;成了獄警,經常像祈禱一樣跪在地上,檢查書架下面是否藏匿了違禁品……
但阿維也得到了囚犯們的信任,他們管他叫“管書的小哥”“大總管”“猴哥”“哈佛男”“猶太卷毛(雖然他的頭發又粗又直)”。有個一生潦倒的囚犯甚至會安慰萎靡不振的小維,雖然這讓阿維覺得自己更可憐了。
大部分囚犯就像被困在汪洋中的悲催水手:到處都是水,一滴都不能喝的水。一如囚犯們數之不盡的時間,沒有養分,沒有季節,沒有假日,沒有輪回的時間。
阿維意外發現了犯人們隱秘的溝通工具“風箏”——小紙條。由于犯人們的活動時間和區域不同,夾在書中的“風箏”便成了相熟囚犯、男女囚犯之間的情感鏈結。仿佛汪洋中的小小浮木,能讓囚犯們稍作喘息。
圖書館就像郵局,每天傳遞著各種秘密與希望。即使那些不曾發出去的消息,也同樣強烈地存在著。在這里,似乎每個犯人都能有所收獲。但阿維卻迫切想知道:他們渴求的救贖與改變,最終真的降臨了嗎?比如謀殺犯楚尼,夢想錄制烹飪節目的那位,出獄后,卻死于槍殺……
書中有段話道破了監獄的本質:“這里是懲戒之地,也是庇護之所;住過圣人,也住過罪人;是金庫,也是下水道;是一個通往烏有之鄉的驛站,也是一座活人墓?!逼鋵?,這里就是社會的縮影。極端強烈、高度濃縮的那種縮影。
那圖書館的本質又是什么呢?是紐帶、自由,是希望!是能飛往心之所向的風箏!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走進過圖書館,但幸好“書是寶藏”這樣的道理,不需要進了監獄才明白。
?推薦閱讀
書名:《監獄里的圖書館》
作者:【以色列】阿維·施泰因貝格
編輯推薦
★黑色幽默的監獄文學,轟動歐美的紀實故事。
本書取材于作者阿維·施泰因貝格的親身經歷,展現社會隱秘角落,披露囚犯所思所想。真實、幽默、溫情、感人,這個紀實故事包含了好故事的所有元素,唯獨沒有那句“本故事純屬虛構”?!侗O獄里的圖書館》一經出版就得到《國土報》《今日美國》《西雅圖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經濟學人》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及《萬物的奇妙親緣》作者A.J.雅各布斯等知名人士的一致推薦。入選《舊金山紀事報》年度圖書。美聯社盛贊其是“一本精彩紛呈又引人深思的紀實文學,適合每一個喜歡閱讀的人。”目前版權已售至英、美、意、加拿大等十余國。
★一場監獄“真人秀”,一間人性“閱覽室”。
大學畢業后阿維進入美國波士頓監獄,擔任圖書管理員一職。在近兩年的工作中,阿維不僅有機會了解囚徒們形形色色的命運,更因此開始認真反思普通人的人生演變。作者筆下,無論是想要寫自傳的皮條客,在窗口眺望兒子的杰西卡,還是學習法律為自己辯護的柯立芝,他們雖身處社會底層,卻仍然保有夢想和信念。在自由與孤獨,欲望與謊言間徘徊時,依舊有勇氣選擇直面窘迫的人生,不斷尋找生存的另一種可能。
本書文筆樸素、細膩又充滿趣味,畫面感極強。不僅將監獄神秘特殊的氣氛渲染得妙趣橫生,還用鏡頭剪接式的創作手法,將多個人物的故事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讓回憶與現實交替敘述,讓心理與行為互相佐證。讓整個故事豐富立體,充滿靈性。
內容簡介
阿維一直是別人眼中從不逾矩的模范生,家長們都把他當成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樣。然而,這一切在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后戛然而止,命運似乎徹底拋棄了他:朋友離去,親人嘲諷,每日靠不穩定的薪水過活……阿維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從哪一步開始走錯的?
某天,阿維無意中看到一則監獄圖書管理員的招聘啟事,處于人生低谷的他突發奇想,決定要從這個既代表毀滅,又代表希望的地方開始,重新找回人生價值。
在監獄里,圖書館把各式各樣的人生串聯起來。早年拋棄兒子的杰西卡,偷偷窺視著監獄另一邊的兒子;皮條客甜哥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寫自己的自傳;謀殺犯楚尼跟著電視節目學習做菜,夢想出獄后錄制自己的烹飪節目……在這座監獄圖書館里,似乎每個孤獨者和守望者都找到了自己的天堂。但阿維卻迫切想知道:他們渴求的救贖與改變,最終真的降臨了嗎?
作者簡介
阿維·施泰因貝格(Avi Steinberg):畢業于哈佛大學。曾在美國波士頓監獄擔任圖書管理員一職,任職期間發表多篇紀實類文章,散見于《波士頓環球報》《紐約時報》《巴黎評論》等媒體。已出版《永遠幸福》等多部作品,其中《監獄里的圖書館》是其代表作。
譯者簡介
張玫瑰: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碩士,擅長翻譯文學、心理學等領域的作品。曾于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從事技術口譯、筆譯工作。已出版譯著《尤爾小屋的貓》《我們何時蘇醒》。
媒體推薦
整本書充滿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劇色彩和洞察力。作者用真實的監獄圖書管理員的經歷,揭開了一座圖書館在監獄中所扮演的、讓人意想不到的特殊角色,呈現出了站在深淵中的囚徒的內心世界——《今日美國》
這本書有趣到讓你想對身邊的人讀出聲來,深刻到讓你牽掛起波士頓那所監獄里的囚徒的命運……作者用溫柔、節制的筆觸揭示出真實的人性,不一定討喜,但足夠真實。
——《舊金山紀事報》
這本書的黑色幽默有時令人捧腹大笑,有時又令人心碎。它不僅僅是一本關于監獄圖書館的回憶錄,更是一本記錄了年輕人去除浮躁,尋找“新世界”的旅程的紀實作品。
——《西雅圖時報》
作者記錄下了那些遠離人們視線的囚徒的生活,大眾得以一窺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波士頓環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