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我們是佼佼者,也是迷茫者。
你的困惑,或許,也是我的困惑;
我們常說生活需要計劃,需要“未雨綢繆”,在我理解“未雨綢繆”,是做好今天之事,待好今時之人。做好該做的事就是對沖“明天”或是“意外”最好的準備。
而“杞人憂天”恰恰是最消耗自己能量的事,有段時間老覺得頭疼,一查百度對應各種癥狀發現全中!嚇得我失眠一宿,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在這種老擔心自己得了腦癌的臆想里,折磨了自己半個月。
鼓起勇氣去做一堆CT,發現啥事也沒有,報告之前還是萎靡不振,報告之后感覺又元氣滿滿,這就是暗示的力量。
有問題,我們就去解決,不要憑空亂想,得不償失。放下那些可有可無的擔憂,才能從容淡定的生活。
1 ?? 我的焦慮
成功不僅僅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
后者才更難啊。
我參加工作沒兩年,和學生時期的同學們比起來會相對早些時間賺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興奮之余也滋養出了更多的欲望。我開始要的更多,我甚至覺得現代生活沒有月入6位數不知該怎么生活……
我很努力的工作,可以說是沒日沒夜,你說我熱愛嗎?其實我只是貪戀自己駕馭工作時的滿足感,職業的價值感在我初入職場時已在內心播種發芽。前幾年把工作視為一切,把一切“對立”視為敵對。有過憂郁癥,脾氣也暴躁易怒。
面對自己,觀照自己 改變自己!
這兩年我開始接觸、認識佛學,對我的改變很大,我變得心靜,本分做事,牽掛太多,人就會慌,慌這個慌那個,其實什么都沒有,沒有就沒什么好怕的了。
擁有的越多,在乎的越少。便能時刻保持呼吸均勻。
2? 放下執念
《中觀四百論》當中講了:社會底層的人,會感受肉體的痛苦,應以解決溫飽問題為主;社會高層的人,則會感受心靈的痛苦。兩種痛苦,折磨著全人類。所以,我們需要身心兩方面的訓練。
其實,滿足肉體的需求并不是很復雜,只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但精神的需求卻是無限的,在無限膨脹的過程中,只要稍有不滿,就會煩惱叢生。
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這也是一種釋然,學會自己和解。
我想修的的擁有不只是物質上的擁有,而是精神上的滿足。
是一種不會因失去而恐懼的從容;是一種不會因得到而狂喜的淡定;
是一種不會因外界變化而變化的堅定。
參考書目:《你擔心的事,9成都不會發生》[日] 枡野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