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序言
自律體系總集篇,第三次重寫,內容變化很大,但文字背后的思想基本不變,變的是表述方式。
針對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做了補充,針對一些重復贅余的內容(或者是為了閱讀流暢度),做了內容的刪減或者內容的分離。把三篇文章放到了一起,一次性讀個醍醐灌頂,讀出大徹大悟。
不管是舊文還是新文,每一個認真閱讀的人都會有沉重的收獲。本文適合所有想要追求自律的人,尤其是那些掌握了大量“自律方法”仍掙扎著想要自律的人。
①教大家進入并保持自律狀態(tài)(自律),②教大家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更自律),③文章實操知識給你看,文章思路和內容都互相聯(lián)系且成遞進關系,
進入了才有保持,保持了才談提高,理解了才能實踐。
思路大概可以這樣記憶:做愛做的事情,你得先有狀態(tài),進入了狀態(tài),時間要持久吧,持久還不夠,還要提高激烈程度吧,知識理解了,還得舉個例子活學活用吧,咳咳
總之,請不要改變閱讀順序。
此文17651字,預計閱讀很久,總體上分為三個主題,終點一致,每個主題功能不同,主題里分章節(jié)。
第一篇:進入并保持自律狀態(tài)
文章目錄
1、自律路上的攔路虎——把自律當能力
2、什么是自律?
3、為什么自律是狀態(tài)?
4、接受了自律是狀態(tài)有什么好處嗎?
5、那怎么進入自律狀態(tài)呢?
6、如何長時間保持自律狀態(tài)?
7、在新世界看向舊世界——看看錯誤理解自律的人如何作繭自縛
8、小結
01自律路上的攔路虎
——把自律當能力
致命陷阱
自律是一種能力,只要掌握了某種方法技巧,就可以讓自己自律。
處在這個誤區(qū)的人,把“自律”當成了一種可以通過掌握特定訓練方法,然后可以訓練出來的技能。
只要掌握了某種方法技巧,就可以讓自己自律,事實是你逛微信,花錢買書,看知乎,付費買課,找遍千山萬水,試過山珍海味,但結果怎樣?
1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高贊的方法,眾人紛紛點贊的方法,評論里一片叫好的方法,在你身上,卻收效甚微,甚至根本泛不起一點漣漪?
2
即使是有用的方法,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過段時間,或者說換個環(huán)境,方法又沒有用了,難道方法還有保質期?
3
對于其他人完全沒有用的方法,在你身上竟然有效了,這到底是什么回事?
把「自律」當能力,就會在類似的問題里作繭自縛,做錯了不自知,做對了也懵圈。
(在第8章有舉例,人是如何作繭自縛,作繭自縛又有多恐怖)
對于把「自律」當能力的人而言,自律如薛定諤的貓,時而活著,時而死去,但更多時候是在自律的生死邊緣掙扎,想卻做不到,明明更好的自己在夢想里閃閃發(fā)光,可當下的自己只能在現實里,自卑到痛苦,惱怒到無力,最后一頭扎進自律的萬千方法中,蒼蠅亂撞,時間也在這里被一點一點地消磨殆盡。
弱者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們單單在泥潭中掙扎,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
你還想只改變一下下就回到“解放”前嗎?
你還想只是被痛苦逼得狗急跳墻然后去努力嗎?
你還想自己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掙扎中度過的嗎?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但我不想,我深知想自律卻無法自律的痛苦,我深知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卻做不到的痛苦,我要徹徹底底地自律,我要一直一直的自律。所以我和所有都想要改變的人一樣,想遇上那個更好的自己,想讓自己有資格去喜歡某個人,想讓自己未來是感謝現在的自己的,想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讓自己不再自卑,想讓自己稍微可以抬起頭····
我有太多的想讓,這些“想”是如此頑強,以至于我茍延殘喘地,幸運地找到了“自律的本質”,起初我也是不信的,我就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怎么可能想出自律是什么?
但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找到了就是找到了,口頭上不承認,現實就「真香」打臉,我的確做到了,那些“想讓”,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不再是奇思妙想的想,不再是躺在床上的想。他們是一個個擲地有聲的想,是用時間和努力澆灌出來的想,是已經變成,將要變成,正在變成現實的想!
我不是在講自律的一個方法,也不是講自律的體系,而是在教大家搭建每一個人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自律體系,一個對我有用,一個讀者都說好的自律體系。
02什么是自律?
不廢話,直奔主題
「自律」,本質上是一種狀態(tài),描述你在直奔目標時的一種相對狀態(tài)。
從本質上說,「自律」是無法通過某種“讓你自律”的方法技巧習得的。
理解這句話之前,我們得先知道,「自律」怎么來的,以及什么是「自律」,不然,你連「自律」這個詞都不理解,更談不上知道「自律」的道理,更別說,還想依靠著「自律」過好自己的這一生了。
說實話,這是小學就應該且必須明白的道理——理解一句話前必須知道每個詞的概念,然而現實是,絕大多數人都是“表面”知道罷了,理所當然,“表面知道”就只能“表面做到”。
那么問題來了,自律的狀態(tài)指的是什么?
自律說的狀態(tài)是,你為了你的目標,你會利用各種方法,利用起周圍的環(huán)境,利用起周圍的人,甚至利用起你自己,利用起你自己的身體,大腦,來幫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而狀態(tài)的范圍才可以囊括那些看似完全不相關的知識進入你的自律體系,從而讓你更有系統(tǒng)地做到自律,更有針對地提高你的自律程度。
03為什么自律是狀態(tài)?
自律起源就是這樣,自律就是描述一個狀態(tài)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詞,你可以硬說自律是什么其他東西,ok,那是你的自由,要是真的不影響理解,并且經過實踐證明確實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
那,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狀態(tài)能力還是其他什么,能消滅敵人就是大炮。
ps:真理永遠都是脫離我們意愿而存在的。
之前被人說“為什么是狀態(tài)”,這里歪樓太多,所以就把這部分整理成一篇文章,想要了解「自律」這個詞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可以去看。
自律附加題:(為什么自律是狀態(tài))
04接受了自律是狀態(tài)有什么好處嗎?
說自律是狀態(tài),你才能跳出自律,以一個俯視的角度看自律,從一個長遠的角度看自律,你才可以把其他的零零散散的方法,不成體系的知識囊括進這個大的狀態(tài)體系,然后運用起這個大的體系,助人助己。
那些可以幫助你,只克服一個兩個小問題的知識方法,我有的是,其他地方有的是。但是此刻,咋們不急這一時半會,把體系搭建起來,對自律有宏觀的理解,再去添磚加瓦蓋高樓!
那為什么不準我把自律當成能力,而是讓我把自律理解成一種狀態(tài)呢?
把自律當成能力,會走進一個狹隘的視野,會不由自主地去追尋具體的方法或者技巧!
然后控幾不住自己,去要求自己,必須按照某個方法或者技巧去做到自律,因為你總想著——別人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自律,那我也可以。(不,你不一定可以)
所以為什么開頭說這是致命陷阱,因為自律是一個覆蓋很多領域的知識體系,是一個需要花精力維持的動態(tài)狀態(tài),而一旦把自律當成一種能力去追求,就是在追求一個不存在的東西,追求幻覺,結果只能是幻覺。
這是每一個要做到自律的人,要進入自律狀態(tài)的人,必須做到的第一件事:
接!受!現!實!
接受自律不是一勞永逸的能力,接受你沒辦法通過某個方法或者技巧去做到自律。
雖然我們都很想一勞永逸的自律,雖然別人家的自律,看起來超級像一勞永逸的自律,我曾經和大家一樣,都想找到一個絕對的自律方法!
但事實上沒人可以做到一勞永逸的自律,我這套自律體系也不能,但自律體系能做到一段時間內的“一勞永逸”,并且隨著使用,做到盡可能長時間的“一勞永逸”。
這是自律體系的強大之處,但強大的背后也有缺點,它給了每一個不明所以的人幻覺——別人家的自律看起來可以一勞永逸。
自律體系本質上解決的是檢索問題,在維持自律狀態(tài)的過程中,生活總是鱔善變的,變化時不時會帶來困難,而遇到困難時,沒有自律體系的人,不理解真正自律的人,被無知限制了想象力,因為只能,所以只會,拿著一大串亂碼的鑰匙,焦頭爛額,一個個去亂試。
而理解了自律本質,建立了自己自律體系的人,會直接構建自律不等式,明察秋毫地檢索出鎖頭的正確鑰匙,咔嚓一聲就解決了,體驗和速度都是縱享絲滑的美好。
(明察秋毫,這個詞十分地精準,看到第三篇文章,如果你還記得這段話,你會有和我有一樣感受。)
而那些不接受現實的人,就像是想在一個沒有白球的黑箱子里,企圖抽出一個白球來。
而從來沒有想過,
想過也很難想到,
想到也不敢相信,
相信還得找真相,
箱子里會不會沒有白球
「自律」會不會不是一種技能
“如果自律不是一種可習得的能力,那自律是什么?”(小聲逼逼:是狀態(tài),是體系)
現在你明白了,為什么這么多人進入不了自律的狀態(tài)了,為什么這么多人即使勉強地進入了自律也會遭遇各種失敗,因為單單是一道坎便攔下了如此多的人,更別說這是連續(xù)的好幾道坎了。
而把自律當成狀態(tài)的,理解成一個體系的。就直接就是一個火箭飛躍到大道,管你坎不坎的,他們接受了現實,并跳出某個方法和技巧的束縛。
他們想的是:【怎么進入并維持“自律”這個狀態(tài)】
雖然也會經歷波折,但是比那些還在坑里循環(huán)的人,他們會比別人有更大的概率認識到:
“要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就是進入自律的狀態(tài),那就是得先找到一個發(fā)自內心的目標,然后盡最大努力,做盡可能靠近目標的事情。”
然后,在自律的狀態(tài)中,遇到問題,學習對應解決問題的知識,把知識放進你自己的自律體系,再說一遍,你自己的自律體系,從而做到更高程度的自律,然后重復以上。
不懂自律的人,在幻覺里掙扎著想要自律,而真正自律的人已經自律并且會更加自律!
二八法則又一次成功上演,馬太效應又一次完美體現。
05那怎么進入自律狀態(tài)呢?
此段略長,思路總結:
1、理解并記憶正確的知識
2、根據正確的知識,做正確的事,并避免做錯誤的事情
3、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向他人學,與自己比
首先,我們都知道的,做題得聯(lián)系知識點。自律這道題,核心知識點如下:
「自律」本質上是一種狀態(tài),描述一個人在直奔目標時的一種相對狀態(tài)
第一: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觀念矯正,做對的事情遠比做好事情重要的多。方向錯了,越努力越高效,錯的越離譜。(第八章統(tǒng)一舉例)
理解自律本質上是一種狀態(tài),就是自律之路上,第一件對的事情,所以我們做這件對的事情。
理解后,你才會把重心放到找“目標”上。
而想著依靠著什么方法就讓自己一步登天,筍干(瞬間)自律,以后做做白日夢傻笑一下就好。
第二:自律的起源是,描述一個人在直奔目標時的一種相對狀態(tài)。
所以沒有目標的自律,都是假自律。因此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根據此設立一個目標。one more time
因此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問清楚,問你自己!
你自己!
真真正正想要什么?
然后根據此設立一個目標。
這他媽是全文的核心,學習了那么多就是為了讓你去找你自己,你想要什么,立長志不要常立志!
額外提一句:體會過自律的充實滿足,大家才會如饑似渴地追求自律,想變成那個更加自律的自己。因此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極大可能會把“自律”當成目標。不過最好不要把“自律”當成目標!
原因主要有兩個
1
根據目標的定義,目標必須是清晰可達到的,設定目標最有效的smart法則,第一個就是"S"就是specific。而“我要變自律”,這就跟“我要變優(yōu)秀”,“我要變牛逼”一樣,只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目標。
2
真的要以“自律”為目標,實現的方法就一個,就是找到另外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然后竭盡全力。既然實現“自律”目標的唯一方法是找到另外一個清晰明確渴望的目標,為什么要多走一步?尤其是這多走的一步會讓人不知不覺走進致命陷阱(當然你說我就是要自找苦頭,那我不攔著,年輕人吃吃苦也是挺好的)
第三:自律是一種相對狀態(tài)。為了描述這種相對,引入一個新詞匯「****自律態(tài)等級」
自律態(tài)等級的直觀體現是:
完成同一個目標時間越短,自律態(tài)等級越高,說明這個人的自律程度越高。
(直觀體現,并不是定義,下篇文章有具體定義)
所以自律程度的相對,只能相對于你自己本身而言。
相對的對象,比較的對象是你自己,與他人比較,除了給自己帶來煩惱焦慮外,幾乎沒有作用,正確的作法是向他人學,與自己比。
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是下一篇文章的重點,此文的重點是進入自律狀態(tài),并保持自律狀態(tài),提高的事情后面再說。
06如何長時間的保持自律狀態(tài)
進入自律的狀態(tài)是問你自己,找到目標,立長志,不可常立志。
假設各位都已經進入自律狀態(tài)了,找到目標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自律狀態(tài),并且長時間地保持自律狀態(tài)。
用盡一切辦法記住你的目標****,用潮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么而出發(fā)。
而忘記目標的,第一個大敵是「出戲」,就是主動地,或者不自覺地與他人比較,然后被情緒拖垮,拖出自律狀態(tài),陷入自責,自惱,自卑···
但你是不是自律的,不是比出來的,定義說了算。
你有多自律,你的自律程度有多高,你的自律態(tài)等級多少,是比出來的,但只能跟自己比,你的自律參照物永遠有且僅有——你自己,你過去的自己。
舉個例子,同樣是直奔目標,A的目標是想要在一年之內背完10000個詞匯,B的目標是想要十年之內完成。假設兩個人都竭盡全力的情況下,兩個人最終都都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B即使每天不求上進無所事事,但是B花了時間和精力也達到了目標,所以A和B都是自律的。
再說一遍,這兩個人在滿足直奔的目標的前提下,都是進入自律的狀態(tài)的,直接一點,就是說,他們兩個人都是自律的人。
難以接受嗎?不敢相信嗎?
你之前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更多的經歷,你難受著忍受著,別人卻享受著,而我卻說,你跟別人,還是那種你平時可能看不起的不上進的頹廢之人一樣,都是自律的。
“不幸”的消息是,不管有多么驚世駭俗,這是真相,邏輯嚴密,可以推導的可以實踐證明的真相。
真相總是這樣,像一把利劍撕碎我們觀念形式上的所有安慰。
真相撕碎了我們的費盡心血搭建的玻璃盾牌,卻不是為了傷害你,你當然可以選擇忽略這個真相,然后繼續(xù)造起你的玻璃盾牌。你還可以選擇的是,拿起真相這把利劍。
選擇拿起玻璃盾牌的,文章收藏起來,成長這事不急,覺得現在不是時刻,那就以后再來,起碼現在你的人生中就多了一個別人不曾有的選項,這也是巨大的進步,不是嗎?
拿起利劍的人,恭喜你們,不雞湯,回到正文,好了現在我接受:
“把自律當成能力,所以標榜自己是自律的人,而隔壁的混混黃二狗是不自律的”,這個想法是錯的。
我接受:我跟隔壁不上進的黃二狗一樣,都是自律的。
然后呢?事情的轉折一定會發(fā)生在一個地方,那就是“但是”
但是(轉折來了)
B(十年達到目標的B)眼中的竭盡全力,B腦海里認為的竭盡全力,說出來是一樣的“竭 盡 全 力”,在結果上,后者B的“竭盡全力”只是前者A“竭盡全力”的十分之一。
換句話說,一年后完成目標的A,和十年后完成目標的B,對于他們自己而言,都是自律的,但是從結果上看,A的自律態(tài)等級起碼比B高出十倍。(僅僅是指時間尺度)
所以不管是你,是我,還是他,在自律路上曾經花費的心血不會白費,它體現在每個人的自律態(tài)等級上。
所以,自律不自律,你自己說了都不算,你的父母你的老師說了都不算,自律的定義說了算。
所以自律不是絕對的,到什么程度,自己才算滿意,得看你自己。
自律態(tài)分等級,理論上,完成一個目標的時間越短,自律態(tài)的等級越高。
所以,高票回答里面的方法,所有的關于自律的方法理論
確確實實有用
確確實實極其有效
確確實實都是一針見血
但是它們不是讓你獲得“自律能力”(我們上面說過了這是偽概念),
而是幫助你,在自律的狀態(tài)中,提高你自律的程度,并保持那個自律程度。
綜合起來看,就是幫助你在更短的時間完成你想要的目標!
它們是,你為了維持自律狀態(tài),你為了提高你的自律態(tài)等級,所以你得在你自律體系里補充的零散知識點。
ps:維持自律狀態(tài)和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會在微觀理解中被統(tǒng)一起來
我很想一個個例子,一個個方法給大家辨析一遍。例如,做計劃,養(yǎng)成習慣,冥想,設置deadline,游戲化思維,接納自己不要情緒內耗等等,鑒于篇幅,這里只說一個
07在新世界看向舊世界
——看看錯誤理解自律的人如何作繭自縛
關于“計劃”,設定時間、設定任務、設定方法,但是為什么,有些人就是可以把計劃一絲不茍地做下來,仿佛吃飯喝水睡覺般把任務完成,而有些人卻是另外一種景象,計劃堅持一段時間就不了了之,甚至做完計劃隔天就忘記了,甚至做完計劃,寫完最后一個句號,這份“計劃”就完成使命了,甚至計劃都不做······
因為計劃,原本就是一個工具,有目標的人使用這個工具,好讓自己有條不紊地完成目標的。
換個角度說,就是提高自己自律態(tài)等級的,因為做計劃一個顯而易見地好處就是避免讓自己走彎路,讓自己集中注意力在與目標有關的事情上,從而節(jié)約時間。
而不是讓自己自律的,更不是想通過“計劃”要求自己獲得自律能力的。
有目標的人,想要完成目標,但是鑒于有時目標過于宏大與復雜,不能一步到位,所以得化大為小,花小為行動,一步步照著計劃,搭積木一樣完成,最終的讓人見而生羨的建筑——那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
想通過“做計劃”讓自己自律的,幾乎所有人都會被這個陷阱絆倒,然后自己與自己搏斗起來,你努力拼命,但是達不到目標“自律”,但是由于“花了更多時間”,你可以稍微提高自己的自律態(tài)等級,于是你抓住這微薄的希望,把問題歸根于自己不夠努力,所以你更加努力,還是達不到目標,你繼續(xù)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
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不會停止,直到某一天你被失敗打擊到懷疑人生,你開始懷疑,“做計劃”是不是達不到自律的。這個時候你才有機會走出來,對,這個時候,也才是有機會走出來,而不是絕對。(不要問我怎么知道的)
補一句:由于有目標的人使用工具“計劃”成功了,然后那些想通過“做計劃”讓自己自律的人會堅定不移地相信“既然有人做計劃可以自律,那么我也可以”,然后好不容易得來的,被失敗打擊到懷疑人生的“懷疑”,這把鑰匙。
“失敗大哥”歷經千難險阻、通過重重磨難、好不容易交到你手里,讓你逃脫惡性循環(huán)牢籠的鑰匙,就簡簡單單地被你隨手丟掉了。
于是大多數人“既然有人做計劃可以自律,那么我也可以”,繼續(xù)自己與自己搏斗,繼續(xù)拼命式地自我感動,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直到直到你下一次握緊那把鑰匙并逃了出來。
最可怕的不是錯誤,也不是自以為正確,自以為正確沒什么,改正過來就好,但沒有目標的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會拿著“親眼看到的事實——別人可以,為什么我不行”,會安慰自己“堅持就是勝利”,然后執(zhí)拗地自以為正確,不聽道理,不聽勸,不去思考,逆耳的不是忠言,都是胡話,最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感動,直到某次奇遇走出惡性循環(huán)。
偏執(zhí)+自以為是=最可怕!
不僅僅是在自律,不僅僅是做計劃一項,還有很多。
08小結
要想進入自律狀態(tài),就得接受現實,自律不能一勞永逸,自律是一個覆蓋很多領域的知識體系,是一個需要花精力維持的動態(tài)狀態(tài)。
進入自律狀態(tài)的方法是找到一個準確具體的目標,然后時刻記住它,并竭盡所能地為目標努力。
這就是進入自律狀態(tài),并維持自律狀態(tài)。為什么這么簡短的話,我要費勁口舌長篇大論?你自己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沒有上面的循循善誘,你看到上面兩段話,你會怎么對待?第一段是獨創(chuàng)的,你沒看過,但小結的第二段道理,你長這么大是第一次看到嗎?
第二篇:微觀理解: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
文章目錄
0、序言
1、什么是自律態(tài)等級?
2、自律態(tài)等級是如何提高的?
3、進入了才有保持,保持了才談提高
4、自律為什么只能跟自己比?
5、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背后的知識原理是什么?
6、小結
0序言
我知道,在一個快速閱讀被捧上天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會被快速閱讀的好處所吸引。
誰誰誰看過這么多書唉!
誰誰誰看書速度比我快唉!
博覽群書聽起來多好聽,一目十行聽起來多牛逼。
我不否認讀書的速度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可以提高,但書上的內容還是得看進腦子里,才叫學,不然真的只能叫看,叫“博覽”。
學習知識,不是為了看完多少本書,而是你學到的知識,能真真正正地讓你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你想要的成長,所以好聽讓他們好聽,牛逼讓他們牛逼,噱頭給他們,我們就慢慢看,認真看,讓知識進入腦袋,讓知識用到實踐,讓成長落到實處。
1什么是自律態(tài)等級?
人們最想要的其實不是自律,而是通過自律早日實現目標,并且重點不在實現,而在于早,越快越好,
大家最想做到的不是自律,而是對自己當下的不滿意,想要自律多一點,就是想要更自律,用文中的觀點來說就是,想要升級自己的自律態(tài)等級,并且盡可能保持。
但是,問題是,我想做可是做不到,我努力過失敗過掙扎過,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是作用不大,我該怎么辦?
解決問題用知識,回到知識點,大家想要升級的是自律態(tài)等級
所以得明確什么是自律態(tài)等級?
「自律」,本質上是一種狀態(tài),描述你在直奔目標時的一種相對狀態(tài)。
定義1:宏觀上的理解
自律的狀態(tài)是,你會利用各種方法,利用起周圍的環(huán)境,利用起周圍的人,甚至利用起你自己,利用起你自己的身體,大腦,來幫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而自律態(tài)等級,宏觀上看,是一個描述程度的詞,描述的是利用的程度高低!
定義2:微觀上的理解
自律,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每一次面臨選擇的過程中,你,或主觀,或客觀,都讓自己選到可以實現目標的選項。
而自律態(tài)等級,微觀上看,是一個描述大小的詞,選到靠近目標選項的概率的大小。
上面這些話,就是自律體系文章,最中心的觀點,在第一篇文章里,我只給出定義1,定義1是宏觀上的本質理解,如今我們換個角度,從微觀上理解自律。
定義1是宏觀上的,定義2是微觀上的,這是兩篇文章的不同,切入角度雖然不一,但最后終點是一致的,幫你建立起自律體系,然后實踐!
如果你真的想「自律」。停下來,認認真真閱讀上面這段話,讓閱讀停一會!
2自律態(tài)等級是如何提高的?
——更自律到底指的是什么!
暫時不理解不要緊,跟緊我的思路
定義2:自律,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每一次面臨選擇的過程中,你,或主觀,或客觀,都可以讓自己選到實現目標的選項。(微觀上的理解)
現實當然不理想,有個最理想的狀態(tài),好歹讓我們有個目標。
在理想的情況下加上現實,做不到完美,我們就盡可能向完美靠近。
在實現目標的時限內,在每一次選擇中,讓自己「盡可能多」選擇到能實現你目標的選項。
如果對盡可能理解再深刻一點,那就是在總體上,你必須得讓你自己,有更大的概率選擇到,可以讓你實現目標的選項。
(這個概率必須大于50%,并且用盡一切手段逼近100%)
(理解請見圖)
太干了,舉個例子潤潤,假設你的目標是取得好成績。
在A和B兩個選項中,A是接下來一個小時我去學習,B是我打開電腦玩一把游戲,在某個你日常生活的日子里,在一剎那間,出于各種原因的總和:
你選擇A(學習)的概率比選擇B(玩游戲)的概率大。
不理解的話別著急,我再舉個例子,在100次相同的選擇中,你選擇了61次讓你實現目標的選項A(學習),選擇了49次讓你遠離目標的選項B(打游戲),那么你的自律態(tài)等級,簡單的大概的可以從數值上(強調一遍,從數值上),可以說是61/100的等級。
而我們的自律態(tài)等級,是一個描述大小的詞,選到靠近目標選項的概率的大小。
而你要追求的更高的自律,其實分成兩個維度,一是盡可能提高單次選擇的概率,二是盡可能保持每次選擇的高概率。
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就是提高單次選擇的概率。就是在單次選擇中,你要用盡各種方法,不擇手段地讓你自己選擇到A(學習)的概率遠遠大于B(打游戲)。
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這個人好強啊,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誘惑下都能選擇去為目標努力——自律態(tài)等級高
維持自律狀態(tài),就是保證每次選擇的高概率。在100次選擇中,你要用盡各種方法,不擇手段地讓你自己,選到A(學習)的總次數遠遠大于B(打游戲)。
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這個人好強啊,竟然能長時間地做到為目標而努力。——維持自律狀態(tài)
綜合起來看,自律態(tài)等級越高,你選到靠近目標的選項的概率越高,并且次次都那么高。在時間上就體現為,你比別人花了更少的時間完成了同一個目標。看圖加深理解
看圖,
每個分叉都是某個時刻對應的選擇,
黑色路徑和綠色路徑都到達了目標,
而由于黑色,選擇靠近目標的概率大于綠色,所以黑色,從線段長度也可知,比綠色,在更短時間內達到目標。
所以,大家想要更高的自律,想要更好的自己,本質上是什么?
本質上就是,讓自己的自律態(tài)等級更高
本質上,就是提高自己在每次選擇中,選擇到實現目標選項的概率
本質上,就是讓自己保持選擇到實現目標選項的高概率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運用一個小學的知識,抓取主干!
本質上是,提高概率并保持概率,提高什么的概率?
提高自己在每次選擇中,選到實現目標選項的概率。
保持自己在次次選擇中,高概率地選到實現目標選項。
結合例子,就是提高自己在100次選擇中,選到A的次數,比如你以前只能選到50次,經過學習努力,在100次選擇中,你選到A的次數變成了60次,并且在下一個100次選擇中,你還是能選到60次的A,那么你就可以說你自律態(tài)等級提升了。
所以上一篇文章,為什么說,你和隔壁有目標但看起來不上進的黃二狗都是自律的,因為,大家最終都會達到目標,不過黃二狗喜歡溜溜彎,繞了個圈,花了多點的時間而已,這是他的選擇,我們尊重他,但是你不能說人家是不自律的,你頂多可以批評一下他的自律態(tài)等級,你可以拿著你的自律態(tài)等級去說教他:
“黃二狗,你不夠自律哦”
“我喜歡”
“談話結束”
“黃二狗,你不夠自律哦”
“我也想,但是做不到,我該怎么辦”
“手把手教他自律三板斧,嫌煩就把文章分享給他看。”
(知道為什么要叫你收藏文章了吧,收藏是這樣用的,開玩笑,自己也要看啊!)
3進入了才有保持,保持了才談提高
所以上一篇文章,為什么大篇幅地強調,想要大家接受,為什么自律是一種狀態(tài)?
因為狀態(tài)的范圍才可以囊括,那些看似完全不相關的知識進入你的自律體系,從而讓你更有系統(tǒng)地,更有針對地,提高你的自律態(tài)等級。
所以為什么說,其他高票的回答,或者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讓你自律的99個技巧」之類的,他們可能都是一針見血的,藥到病除的,本質的,方法或者理論,但是他們都不是自律。因為他們只是【自律是一種狀態(tài)】這個體系里的補充知識,小知識點。
某個具體的方法能適用于某個情景下的選擇中,但沒有某個方法是萬能的,你理解為什么我反復強調,追求某個挖能方法做到自律,是不存在的。
生活的變數就是無限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人的想法也是無限的···
怎么可能一個方法人人有用呢!
怎么可能一個方法用到死呢!
正確的做法是多個方法齊頭并進,多管齊下,這個不行再來一個,根據你的喜好,根據你的目標,根據你的生活,搭配出你的自律體系,然后讓自己維持自律狀態(tài)。
而進入自律狀態(tài)才有得維持啊,所以上一篇文章,才反復地強調有一個目標對自律的重要性,因為有目標,你才有“選擇實現目標的選項的講法”,才有自律的開始!
所以才反復跟大家強調,立長志不要常立志。沒有目標,談何自律,每次選擇都是隨心所欲,這個可以,那個也可以,一時往東一時往西,結果自然是無稽之談。最重要的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自律的狀態(tài)都進入不了,談提高更是無稽之談。
自律是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律都無法判斷,有沒有在自律也沒法確定,怎么樣維持也一頭霧水,自己的情況也沒有摸清,這么多問題的前提下,你直接照搬別人的方法,別人用來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的「計劃」,你卻指望用「計劃」讓自己進入自律并且長時間自律?
不僅是牛頭不對馬嘴,而且是走都沒學會就想要跑,你自己想想成功的概率可能有多少?
你大可以繼續(xù)試試,反正你也嘗試過這么多次了,也不缺這一次兩次。
當然更多人的問題是——目標不明確,所以花點時間問問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愿意把時間花在哪里,自己要做出什么事情···
阻力不斷,我承認,
反對重重,我承認,
你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喜歡,別否認,
但總歸要去想
去想好過不想,再渺茫的夢想,也有萬一的。
萬一真的喜歡呢,萬一真的做到了呢
實在沒頭緒,也請不要著急,也不要對自己失望,你已經很棒了,至少能認認真真閱讀到這里,我這「急躁」的語氣,主要是想讓大家意識到重要性。(真是操碎了心)
我問他;“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他說:“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
——柴靜 《看見》
以后會給出方法,要持續(xù)關注「復利青年」哦
4自律為什么只能跟自己比?
從上面可以看出,自律態(tài)的等級的重要性,這也是人和人差別的巨大差距的產生來源,
也有可能是上一個主題文章《進入并保持》,收藏量是點贊量三二倍的原因,大家都怕別人超過自己。
然而自律態(tài)等級比較,只能跟自己跟自己比。
就拿上個主題舉的例子,A一年背1萬個單詞,B十年背1萬個單詞,看起來目標相同,只需要比較結果「時間」,就知道A比B自律了。
但是仔細想想便可知道,這里暗含了,無數個未說明的理想條件,A和B的記憶力要一樣,A和B背的單詞不僅要一樣,背的順序也必須相同,A和B得是相同性別,A和B要同時生病同時健康,生病程度和健康程度也得一毛一樣······等等等等等,歡迎大家補充,我覺得這條件列到我們死估計都列不完。
所以平時跟別人比較來比較去,擔心來擔心去,別人會不會比我厲害,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全都是不公平比較,得出來的結果,意義何在?
沒有意義就算了,還要搞到自己心煩意亂,意亂情迷,迷離恍惚,別人倒是好好的,你自己把自己比垮了,這算什么啊?
保持自律的狀態(tài)的第一個大敵,最大的大敵是「出戲」,就是主動地,或者不自覺地與他人比較,然后被情緒拖垮,陷入自責,自惱,自卑···,被拖出自律狀態(tài)。
而解決辦法是,你必須要意識到你只能跟自己比,你可以看向別人,羨慕別人,嫉妒別人也無所謂,但只要你意識到你跟他不能比較,無論是哪一種情緒,你還會有,但不會把你拖出自律狀態(tài)。
更幸運的是你會解鎖新技能,既然不能比,那你只能向他人學咯
你可以看看別人自律到什么程度——哇靠,原來還有這樣的自律狂魔!
真是變態(tài)呢!好厲害,不過我不喜歡,他強任他強,我跟自己比,我比昨天有進步就好。
真是變態(tài)呢!好厲害,我也想要他這樣的自律態(tài)等級,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學習的嗎?
舊世界的人的反應,應該是這樣的
真是不服啊!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
難道是我···,難道是我···
我干脆不做了,反正比不贏人家
真是變態(tài)啊!好氣啊,我自己做不到,你也別想做到。
差別大嗎?
自己多留個心眼觀察,觀察別人,觀察自己,我就不贅述了
向他人學,與自己比,會把你拉回現實,并按著你的頭強迫你承認現實,接受了現實,才能面對現實,才能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自身的情況,做出最佳的策略。
5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背后的知識原理是什么?
OK,你覺得還可以理解,那就繼續(xù)往下看,這個時候,就相當于你掌握了加減乘除的運算規(guī)則,剛剛是做了一道基礎題,現在我們要做的不過是,看起來復雜一點,其實這是基礎題組合起來的,說是大題而已的大題。
實際上,我們的在面臨選擇時,并不會只有兩個選項那么簡單,雖然我們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幫助我們,這有可能讓你忽略掉其他的選項,讓你在面臨選擇時,只做到兩個選項,甚至只有目標選項一個!
在你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或者說目標感強烈的時候,你做出你想要的正確選項可能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有無數個選項,對就是無數個選項,想想都怕,無數個。
可回想一下自己,就比如現在,并沒有無數個選項啊,好像也就那么一兩個,多點也就那么幾個。
這歸功于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我們神奇的大腦會幫助我們過濾掉極多的選項,做這過濾工作的有很多,感覺,情緒,激素,價值觀,潛意識等等。這些概念不是相互獨立的,相互合作,相互糾纏,甚至相互抵抗都有。(以后有機會再展開)
而這些就是我們要往我們自律態(tài)體系里面加的零碎知識了。
重復促進記憶的。回顧中心觀點——
定義2:微觀上的理解
自律,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每一次面臨選擇的過程中,你,或主觀,或客觀,都讓自己選到可以實現目標的選項。
而自律態(tài)等級,微觀上看,是一個描述大小的詞,選到靠近目標選項的概率的大小。
比如,在如何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的高票回答下面,有這么一個,【保持桌面整潔,并且讓自己學習要用到的工具全部準備充分】。這個知識,就是從客觀上提高我們選擇「學習」選項的概率。(目標:提高成績)
道理很簡單,你容易看得見的,首先「學習」就更容易不被大腦過濾掉,而能成為你選擇時的一個選項。(有的選才能被選到不是嗎?)
其次,由于你減少了獲取這個選項的阻力,那么你肯定更容易選到這個,學習的選項,從而讓你實現目標,從而做到你想要的自律。
可如果,你太想學習了,想取得目標的欲望太強烈!那即使沒有上面那些準備條件,
即使你的朋友叫你打游戲,即使你的女朋友叫你去做不可描述的事情,你也可以選到「學習」這個選項。(可能過程會有點猶豫,有點艱難~)
所以自律的體系是如此的重要,因為自律的體系,跳出了具體的知識的束縛,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讓每個人自律的體系都不一樣。
有些人需要這個知識,有些人不需要,但是不管需不需要,兩個人,都在岔路口,都在做選擇時,選到了實現目標的選項,那么從結果上,大家都是自律,要是選到學習的概率相同,那么自律態(tài)等級也是相同的(完成目標的時間相同)。
比如,【教你養(yǎng)成習慣的】,同樣的推導過程,比如你想達到減肥的目標,所以你想養(yǎng)成跑步的習慣,首先,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強化,跑步那個選項存在的可能性,讓跑步不被過濾,讓你到最后,一到那個時間,就會想起有跑步的選項,由于不斷強化,你會有更高的概率做出去跑步這個選擇,當然習慣養(yǎng)成的初期,由于概率不高,所以得用其他方法,增加這個概率。
比如給你的目標做計劃,劃分成小目標,再給小目標設置deadline,為什么大家會在deadline前會有更高的概率選擇去做“正事”呢?
因為deadline會讓你始終記得這個選項,順便再在你做選擇時,給你點焦慮的情緒,讓你極大可能會選那個有deadline督促,你不得不做的事。
比如,明天必須完成的報告或者作業(yè)等等,那么在面臨選擇時,即使你很想做其他事情,但是由于有deadline督促的那個選項太過強烈,焦慮啊~!你選了那個選項,然后做出那個選項對應的行為。(寫作業(yè)寫報告),你一做正事焦慮就會自然退散,是不是很神奇。
(事實上焦慮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去做事,逃避一時爽,但是會加重焦慮,從而讓事情更糟糕)
比如,太多比如了,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我認為是真相的知識,已經告訴給大家,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去找適合自己的零散的知識去分析,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去把自己的自律大廈一點點地搭建起來!
6小結
你要追求的更高的自律,其實分成兩個維度,一是盡可能提高單次選擇的概率,二是盡可能保持每次選擇的高概率。
某個具體的方法能適用于某個情景下的選擇中,但沒有某個方法是萬能的。
更高的前提是有目標,沒有夢想真的跟咸魚差別不大哦。
正確的做法是多個方法齊頭并進,多管齊下,這個不行再來一個,根據你的喜好,根據你的目標,根據你的生活,搭配出你的自律體系,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然后讓自己維持自律狀態(tài)。
跟別人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喜歡。所以文章只收藏不轉發(fā),你們對得起我嗎?
魚哭了,海知道,我哭了,誰抱抱
原理理解了,本質get到了,每一個方法,你其實都可以推導和理解,文中推導了三個例子。接下來就是運用知識實踐一下,我?guī)ь^沖鋒。
第三篇:實踐篇 構建你的自律不等式
文章目錄
1、學以致用
2、自律體系的好處
3、構建自律不等式,快速找到并解決問題
4、逐個擊破
5、為什么不能跟別人比的科學道理
6、小結
1學以致用
大家都知道,要想做出試卷上的某道題,最起碼的基礎,你得具備與此題相關的知識。那么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在這個世界里,大家怎么就忘記了,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
而檢驗一個知識是不是有用,那就是實踐。
真理,理論上是真是假看邏輯看推理,實際上是真是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假如大家能活到96歲,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滿打滿算16年,花了六分之一的生命,請問你學會學以致用了嗎?
沒有,包括我在內,知道很多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是包括我在內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這其中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反正就是有各種「壞蛋」,讓道理無法巴啦啦地變成魔法,咻的一下,讓我們受益。
問題是別人能做到,為什么我不能做到,為什么你不能做到?
道理還挑對象嗎?還看顏值嗎?
emmm,有些道理是要的,但更多的道理是不挑食的,做不到是因為有問題沒有被解決,我在用正確的道理過好我的這一生,也想分享給你,讓正確的道理教你過好你的這一生。
用正確的道理過好一生,這是公眾號的定位。
老師不是我,我只是個道理的搬運工,教你的是上帝他老人家。
2自律體系的好處
自律體系的巨大威力,閱讀了這么多,今兒個就結合例子,結合你我,深入淺出地講解,做到知其所以,也知其所以然!
一、看的更本質,解決問題也會更本質,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更本質,更本質意味著更高效,減少了摸爬滾打探索的時間,直接一針見血,對癥下藥
二、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有解
三、不會走入情緒的漩渦損耗大量時間,從別人的眼里就是這個人很理性,看問題很深刻,其實你只是學的知識本質一點而已。
······
迷惘,苦惱,無助,煩惱,嫉妒,失落,自卑對我們來說,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我們可以迅速地從情緒中脫身,你有了自律的判斷標準,你知道了自律的三種狀態(tài),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問題是什么,接下來就只剩做到了。
3構建自律不等式,快速找到并解決問題
知識就是力量,先回顧一下學習過的重點。
定義1:宏觀上的理解
自律的狀態(tài)是,你會利用各種方法,利用起周圍的環(huán)境,利用起周圍的人,甚至利用起你自己,利用起你自己的身體,大腦,來幫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而自律態(tài)等級,宏觀上看,是一個描述程度的詞,描述的是利用的程度高低!
定義2:微觀上的理解
自律,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每一次面臨選擇的過程中,你,或主觀,或客觀,都讓自己選到可以實現目標的選項。
而自律態(tài)等級,微觀上看,是一個描述大小的詞,選到靠近目標選項的概率的大小。
道理很簡單,提高自律態(tài)等級的唯一目標是提高自己選到靠近目標的選項的概率。
比如我想早睡,因為我想要好皮膚,而早睡是大家都說的好措施,以前我做不到,以后我要做到。可問題是,我做不到······
理想的狀態(tài),當你是真的想達到目標,那么做這件事情的得到的好處>做其他事情的好處,你自然會選到早睡。
為什么大家都不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因為大部分人口上說著想要健康的身體,好的皮膚,內心的準確說法是想要不勞而獲的健康和好皮膚,因而才會在11點(舉例),在該睡覺還是玩手機或者是其他的選項上,選不到早睡的選項。
宏觀上的現象
手機真好玩,劇真好看,睡覺呢?被忘到九天云外了
微觀上的原因
對睡覺的渴望<玩手機帶來的即時反饋+11點睡覺帶來的不充實感+11點睡覺害怕自己睡不著的擔心
(舉例,實際上,每個人的問題都會有獨特性)
你肯定選不到睡覺這個選項,當然無法去睡覺。
解決問題就從兩點入手,增大對睡覺的渴望或者是減少后面三個對你的影響,當渴望>(什么+什么+什么)
你當然可以選到睡覺選項,從而睡覺,從而達到你的目標,從而實現你想要的自律。
可以把不等式理解成天平,我們要做的是讓天平傾向于我們想要的早睡!
靈魂畫師上線幫助大家理解
讓早睡的渴望重于不讓你早睡的其它選項
增加早睡的渴望=增加左邊天平的重量
減少其它選項對你的影響=減少右邊天平的重量
當左邊增加增加,右邊減少減少,總會有左邊>右邊的時刻,這不過是時間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量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這絕對有解。
而且問題不再是一個大boss-我早睡不了,而是分解成一個個小怪,你只要專點一個個突破即可。
4逐個擊破
比如,如何增大睡覺的渴望?
以前你是從別人口中,知道的早睡好,但是為什么早睡好,你不知道,你得去學習相關理論的專業(yè)知識。
比如你學到了肝臟會進行排毒,當你又一次面臨選擇事,多了一個支持早睡好的理由,你肯定會增加對早睡的渴望。
又比如,你去看很多早睡的人現身說法,確實好,確實改變大,這也可以顯著提高你對早睡的渴望,讓你選到早睡的選項。
比如,如何削弱那些不讓我們早睡的選項,就拿玩手機來說,到時間了,把手機放在離床邊遠一點的地方,減小誘惑,不被誘惑的一個好方法是,讓誘惑不存在,你把手機放在你難拿到的或者難看見的地方,這就有可能讓你“睡前玩手機這個選項消失”。
或者是用看書的習慣代替睡前玩手機的習慣,這些都有用,有多大用處的因人而異,反正,解決一個問題不夠,再去解決下一個。
我自己的做法就是手機不上床,kindle在床上,睡前就看書,后面出現過問題,比如書太好看了,忍不住看到熬夜,解決方案是看英文書,看哲學書(我確實有興趣,但這些書看著看著就會累),累了就睡著了。
同樣是上知乎找答案,你有針對性,別人沒有。
或許別人陰差陽錯和你一樣解決了問題,外表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你是精準打擊,別人的屬于瞎貓撞上死耗子。
而且?guī)椭鷦e人解決早睡問題,別人只能講方法,你不僅講方法,還可以講體系,講明白某個方法為什么有用,或者為什么某個方法沒用。
所有問題都有解,不等式在那里擺著呢,目標也很明確,我們離解決問題差得只有時間。
而普通人會怎么樣?自責抱怨,然后利用這自責和抱怨的帶來的即時動力,勉強做到一段時間的痛苦的早睡,但是等這段動力消失又回到最初的模樣。
或者是嘗試了幾個別人用得很好的早睡辦法,但是無效,會陷入第三個觀點,被情緒干擾,或是迷惘,或是自卑,或是無助,或是失落等等。
就比如,大家都說,睡前冥想很有用,睡前冥想十分鐘睡得賊快,你一看知乎這個答案的點贊數破千,評論也是一片叫好聲,然后你一用,鑒于種種原因,對睡覺的渴望<玩手機帶來的即時反饋+11點睡覺帶來的不充實感+11點睡覺害怕自己睡不著的擔心仍然成立,你仍然沒選擇到早睡。
你不知道那個不等式,便有可能陷入情緒漩渦,比如,你覺得自己嘗試了這么有用的方法,但是都做不到自律,于是你開始懷疑自己,自卑的情緒便來了。
但是對于知道原理的我們,知道了,關鍵是逆轉不等號,讓天平傾斜。
提高選到早睡選項的概率到>其他選項,當一個方法使用效果不大,你不會自暴自棄的,即使有,也會很快走出來,因為一切問題都有解,而且你知道哪個選項可能對自己影響最大,所以你會信心滿滿地去繼續(xù)學習早睡的知識,或者是如何減少其他選項帶給你的誘惑。
冥想很好又怎么樣,試過沒用就沒用唄,再去試其他的唄,干嘛因為一個方法「失敗」了,就否定自己。這個心態(tài)有多叼,體驗過的人都說好。
自律帶來自信,自信帶來自由。——圖片上的人說的,我只是改改
自律的路上依舊困難重重,但我們已經不再心生畏懼。
道理還是那個道理,但你不再是那個你。
5為什么不能跟別人比的科學道理
在這里可以補充的一點是,部分人因為太想變好,會跟別人比較自律程度,想著為什么別人做的到,而我做不到,從而陷入情緒的漩渦,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從上面的論述,便可以知道,跟別人比較,意義不大,因為對大家來說,對于千差萬別的人來說,天平是不一樣的,天平上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一樣的問題,“重量”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無法做到早睡的AB兩人,對A來說,他只差一點點就可以早睡了,A只要補充一波對早睡的知識,增加對早睡的欲望便可以做到早睡了。
而對B,則可能要減少手機的誘惑才可以做到,讓天平傾向于早睡那邊。
所以別人很高的自律態(tài)等級,對我們來說,最多最多能起到的就是參考作用,或者說給我們一個目標,原來可以自律到這種程度。而和別人直接比較自律程度,是自找苦吃,而想直接模仿別人的高自律態(tài)等級,有極小的概率成功。為什么是極小概率,原理見上。
其他的任何阻擋你自律的困難,都可以照以上分析,建立不等式,建立天平,再逐個擊破。
道理“搬運”到這里,也就沒什么好講的了,用就好了。
6小結
這是一套自律體系,我教大家的是如何更快速地解決自律障礙,進入自律狀態(tài),朝著目標大步邁。
但不說明你不需要自己思考,你不需要去行動,相反,你更要自己去思考(如今你有了正確的武器),你要自己去行動(你會體驗到正確的威力),去想你的目標是什么,你的障礙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構建不等式,然后找自己的特解。
以上看起來很“累”,看起來復雜,但只要親身經歷過一遍,嘗到甜頭,就會滿足滿意,快樂的停不下來,甚至你會發(fā)現
你進入自律狀態(tài)之后,所謂的堅持和努力都是他人眼里的看法,你竟然可以不需要堅持和努力就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未完待續(xù)
長按二維碼關注「復利青年」
用正確的道理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