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兩個大圓桌都放在廚房里頭,顯得廚房面積比較窄小。畢竟里面有半張床那么大的電炒鍋、六層的電蒸柜,橫躺著的電冰箱,再加兩個不繡鋼桌子,兩個洗菜水池,所以自動入水或燒水的熱水器沒有容身之處了。
我們只能用不繡鋼電燒水壺來燒飲用水。接凈水器的位置挨著水池,離燒水的位置相差五六米遠。我們每天都是把電燒水壺拿到水池接滿,再提五六米才能燒水,燒個近二十分鐘才能燒開。每天早上都要燒好幾壺水才夠大家喝,偶爾特別忙時,會少燒一壺。導(dǎo)致餐后忙完孩子去上課去打水時就沒有水了,重要的是沒有溫水,只是燙得不得了的開水。
現(xiàn)在天氣逐漸升溫,孩子們打水的頻率更多了。到了快上課時,他們拿著杯子,有些到了開水壺、涼水壺區(qū)就沒有水,全部都空了。
有些大孩子見了嘆氣道:“唉呀,要是能安排一個人專門負責(zé)接水燒就好了。”我吃完早餐又是備湯料、洗菜、切菜配菜一條龍的念頭,一時半會想不到燒水的事上來。
昨天聽到一個大孩子嘆氣時,我一邊切菜一邊說:“要么這樣,你吃完早餐,記得拿燒水壺過來接水,相信接好一定有人拿去燒。只是接水這個動作而已,不會擔誤你的搞衛(wèi)生時間,還給你積累福報。”
同事聽到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還不如你自己搞定這件事,不要指望他們。”
我說:“靠我自己,大部分都是以前的記憶,不容易忘記。以前都是別人燒好水給我喝,我不容易想到去燒水,那些壺沒水了又不會報警。相信讓一個孩子去負責(zé),我就會有那個想要去檢查的念頭,自然水就有人燒了,不會導(dǎo)致最后沒水喝。”
以前聽過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里面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個故事其實告訴我們,人多了會有依賴性。
而我想要找個孩子拿空壺去接水又是另外一種想法,想到是讓孩子有為大家服務(wù)的想法,同時我去培養(yǎng)孩子這個好習(xí)慣。
今天終于找到了這樣一個孩子,她每餐吃飯都坐我的左手邊,十一歲了,每天都很用心照顧我吃飯。紙巾呀,幫忙夾菜呀都挺周到。只是偶爾我忙的事情多時,她有時忘了給我留食物。昨天老師說從今天開始她要先照顧我吃完,她才吃飯了。
當這個女孩一切都準備好,站一旁看我吃飯時,我突然想到那個燒水的事了。于是引導(dǎo)她去拿空水壺去接水,她可乖了,接水的過程中,她站得直直的,眼睛盯著水壺夠不夠滿。我一邊吃,心里想,這下放心了,上課前絕對不會缺水喝,用完餐先把那燒好的水倒到?jīng)鏊畨鼐托小?/p>
經(jīng)過這次成功燒水的事件,我總結(jié)了,孩子跟在長輩或老師身邊,確實要多用孩子。不但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負責(zé)任、靈活做事的好習(xí)慣,又可以讓我們的責(zé)任心得到落實。雖然是讓孩子去做,其實是我們的心到位了。這樣既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練了我們的心又想這件事,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