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要成長?成長的代價是什么?成長之后的世界又會是怎樣的?
諸如此類的問題實在如哲學般抽象、晦澀、深奧。有些人不愿意對比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因為這將觸及精神或者靈魂的不舒適的地區(qū)。有趣的是自己最近發(fā)生了改變,很多用了十幾年沒想明白的問題突然之間有了答案,或者即便得不出答案也懂得逃避、撤退亦是一種負負得正般解決問題的手段。
人為什么要成長?因為容易懼怕孤單。 伴隨年齡與閱歷的增長,或許沒有人可以真正了解你的想法,父母、愛人、親近的朋友,甚至你自己。這個結果難以接受,于是只能強迫成長,努力打造更合群、更干練、更無懈可擊的自己。至少有人經(jīng)常的陪伴是一種下限為安慰、上限容易擁有希望的全能食糧。
成長的代價是什么?用一個不好聽的詞,背叛。 當一個人逐漸真正懂得生活運行的規(guī)律與社會幾千年文化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規(guī)矩后,即便懂得了游刃有余的合群,依然需要適應世間每時每刻的變化與自我認知的接連顛覆。人需要和過往的自己告別、需要脫胎換骨、需要按下重啟鍵。人們需要把過往的劣跡斑斑還有優(yōu)秀卓越統(tǒng)統(tǒng)的倒進垃圾桶后去審視自己、折磨自己、自我毀滅、自我涅槃,進而蛻出陳舊的繭 化為蝶適應現(xiàn)實。雖然傷痕累累,好在能看到成長后不一樣的風景,人可以行在更寬處,也可以更輕易的表現(xiàn)出從容不迫。
人世間有一種無奈的事情是,有了很多共同經(jīng)歷與大量真心的付出,相互之間還是無法在很多關鍵的節(jié)點形成共識。 英國哲學家休謨說過“情感才是主人,理性不過是仆人而已” 。也許理性不僅是仆人,更像是一個善于詭辯的老者,當自己的觀點和事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 很多人的反應不是改變觀點 而是寧可歪曲事實 相信他們寧愿相信的 換句話 當你把一切做的很好 當你為他人努力付出真心 就會不再孤單擁有無條件的支持嗎 不會的 記住大部分人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 所以結論 當自我獲得了真正的成長 便不會為外界太多的失望所牽絆 他可以依然我行我素 更愛自己 但不再責怪那些無法理解自己的人 畢竟 每個人都不容易 畢竟 也不存在永不孤單的個體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很開心自己昨天用了一刻鐘解答了一個自己過往十年都不能回答的問題 也欣慰自己如今可以慢慢的靜下心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