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簡書寫作日更已達200多天,這200多天可以說苦樂參半,苦在其中,樂亦在其中,因為要完成日更任務,所以迫使我隨時隨地觀察生活,思考人生,成為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大概是日更帶給我最大的禮品。
比如說大雨滂沱時候,我會發(fā)現(xiàn)一個老年婦女兩腳綁上塑料袋,以防弄濕衣服的靈活機智。我也吃驚的發(fā)現(xiàn)一個年輕人在大街上把摩托車騎得飛快,上身穿著棉襖,下身卻穿著短褲,他的瘋狂舉動引起人們的混淆。
燕子來了,秋蟬叫了,黃花開了,韭菜是弄他秀無償?shù)念^發(fā),貼著墻邊有走的野貓,在樹枝間鳴叫著飛來飛去的藍嘴錦雞,在天邊奔馳不已的變幻莫測的烏云,在路上突然流淌的積水,枯萎了的荷葉,飄飛的蘆花,貝秋蟬遺棄的蟬蛻在風中搖擺,這一切一切的自然現(xiàn)象都會令我怦然心動,從而形成寫作的素材。
鄰居吵鬧不休的小兩口,被兒女接到城里來,茫然無措的鄉(xiāng)間父母,突然來訪的親戚朋友,不幸失去親人的孤苦無依的老人,英姿颯爽,翱翔蒼穹的駕駛員,遠赴重洋學成回國報國的學子,帶著自家產的水果蔬菜,在小區(qū)門前擺攤,被欺負的菜農,衣著搭配荒唐的逼俗的女人,為孩子的學習焦慮不堪的家長宦海浮沉,煞羽而歸的官員,青燈古佛迎來送往的禪師,卸甲歸田,永葆軍人橙色的戰(zhàn)士。這些都令我敬仰,令我關注,令我悲憫。他們時不時流淌在我的鼻尖,成為我日更的生命。
烈日寒冬,楚河漢界攻防不休的象棋的愛好者,這些蕓蕓眾生也都會激起我贊嘆之心,敬仰之心,惻隱之心,從而形成一些碎碎念的文章。
游山玩水,領略大自然的壯美,椰林沙灘,高山峽谷,草原駿馬,沙漠林帶,古堡教堂大洋巨輪,莫斯科郊外的鐘聲,凡爾賽宮前流浪的吉普賽人東京都石板路上穿著和服的藝妓,駕著牛車緩緩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印度尼西亞的農夫,用精致的小刀解剖開深海捕撈來的魚腹腔,熱情的將一塊塊魚肉送給游客片長的荷蘭的大叔。我也隨著我們這些來自古長安的人與我們攀談,唐代唐詩風的日本銀行職員。像小鳥似的,圍著我們這些東方客人,嘰嘰喳喳,問東問西的德國小孩兒。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實時有所得,處處有收獲。這些生活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不同的生命,卻都在譜寫人生最美好的華章,因而他們也成為觸發(fā)我堅持日更的動力。
詩經里的一朵浪花,悍婦谷度上薄愁的一艘小船唐詩里酣然大醉的一個放浪形骸的詩人宋詞中一個帶罪被流放的詞人的吟唱原曲中掙扎在異族統(tǒng)治之下的小明的呻吟明清古街道里頭,青石板上走來的一位落魄的書生民國初期剪著齊耳短發(fā),歇著文明穿著西服的拿腔拿勢裝腔作勢的假洋鬼子以及那些深刻思考民族拳頭發(fā)出振聾發(fā)聵吶喊的先哲而這些也成為我日更的靈魂。
總之一個離開了崗位的退休老人,卻能在平凡的日子里被這些生活的浪花撞擊著,陶醉著堅持寫下了一些平凡而又平凡的文字,這大概就是我的日更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