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來讀而又放不下是上大學讀《紅與黑》一半左右的感覺,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碰到朱樹英律師的這套新書,重新拾來這種感覺,真是幸運至極。
3月5日在上海建緯律師事務所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朱樹英律師一套新書《苦寒磨礪筑方圓——律師寫作技能提升之道(朱樹英著)》、《苦寒磨礪筑方圓——律師演講技能提升之道(朱樹英著)》兩本書上線,隨即下單(收書后知道是2018年3月1日第一次印刷)。同時又下單了《法院審理房地產案件觀點集成(朱樹英主編第二版)》、《法院審理建設工程觀點集成(朱樹英主編第二版)》,在這兩個領域朱律師是業內公認的泰斗。
這樣專業的書籍朱律師卻寫的引人入勝,手不釋卷,得多么夸張,我還就真的這個感覺了。
能說會寫無疑是律師最應具備的基本功。
但真的能做好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法庭上看上去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幾輪發問和辯論有著精彩,但大多數案件類型話趨同,真正能發揮出律師水平,讓法官記得住的律師的精彩的并不多。《離婚律師》里面多是為了劇情故事的需要而編寫的沖突。老律師對案件不親自經手辦理而交給助理,沒有現場感,難以寫出鮮活的文字,也就怠于書寫,助理又缺乏歸納理論和提升,所以就沒有太多熱俏的律師專著。
但朱樹英律師30多年來的律師執業生涯,沒有停歇過一天,著作等身,實踐豐富,每有著作都爭相購買,一時脫銷而反復加印,現洛陽紙貴的景象,至這次兩本前后撰寫專著和合作編撰的法律實務類圖書有14本,文字量高達1454萬字(這些數據是書中摘錄),2013年還參加了113次《2013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宣貫會。朱律師現年68歲,退而不休,依舊沒有雙休日、每天四五點工作的習慣。每應他人要求簽名時習慣寫下“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兩句。
當然,朱律師的著作在建設工程和房地產開發方面都是中國業內的標桿和巨大的指引作用,尤其《建設工程法律事務》和《房地產開發法律事務》兩本,后來的律師在這兩個領域做的好一些的也是讀著朱律師的書來工作和摸索的,朱律師自然滿譽行內和國內,朱律師還擔任著全國律師協會房地產和建筑協會的會長職務。
這讓我想到了,笑來老師所說的你想通往財富自由那就開始寫,寫下去,慢慢的你就能感受到漸變的過程和能力,有輸出倒逼輸入,輸入后經過加工篩選整理提煉再輸出,這個過程的周而復始,形成自己的一種能力,進步的力量和慣性。實際依照這個邏輯,財富自由是你因為進步而帶來的附屬品而已。
朱律師的書這么好是有原因的,一是朱律師做過十年的木匠(無論木制大件或小凳子都要嚴謹方能合縫),又做建筑公司的總經理秘書(八年間寫過所有類別的文書樣式),又做律師和政協委員(親書提案最多),期間自己報考了中文本科和法律的本科,三十年來每日的日記此為詳細,每年辦理的案件自己裝訂存檔……
書中很多情節都是二十或三十年前遇到的人(法官或者當事人或者獲無罪釋放的人……),有些是二十年前的信件內容,原話再現,如果當時不注意積累,或著在日記里記下這些話怕是很難想起來的,這些原話現在讀起來都讓人眼睛濕潤……
國內涉及最大標的額建筑工程的案件,都慕名而來找到朱律師來委托,顯然是專業的力量和耀眼的光芒指引而來,寫和說給朱律師帶來了人生的高度。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只有不停地學習,不斷的積累,不倦的追求,朱律師在木工和律師之間因對工作的一絲不茍的高度要求,把兩者畫上了等號。
朱律師為我解答了律師的寫和說:
一專業律師需要不斷總結法律實務提升理論水平,才能增加提煉后的輸出;
二總結法律實務提升寫作能力,才能適應層出不窮的新的法律服務要求,才能站在專業法律服務的前排;
三著書立說是代表律師事務所專業發展的標志,或者個人專業發展的標志,“律師出書是很有品味的營銷”;
四律師的寫作營銷需要從法律文書寫作過關開始,法律文書的寫作目的就是達到說服人的效果,律師鍥而不舍的就一個案件的法律問題連續寫幾份法律文書,說透一個疑難復雜案件的相關法律問題,如果把法官或仲裁員說服了,案件也就自然勝訴了。
當然,現在所使用的新的“大數據、可視化、看圖說話”的工具更好的解決了說理晰法的課題,我們擁有了比朱律師更好的時代——同時這個時代也是給與了所有的人。
寫和說有著本來的底層邏輯:
一“寫給誰看”?是要解決寫作的讀者受眾問題;
二“為什么要寫”?是寫作本身要達到的目的;
三“寫什么?怎么寫”?是要解決寫作的說服力問題;
這三點是出發點。律師運用法律思維方式和邏輯實證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則是實現寫作目的和說服力的形式和手段。
寫和說最有價值的是加入自己辦理的案件,隨手拈來,熟悉的案情,現場感,幾條幾款的法條原文表述,脫口而出。誰有能說你不是最熟練的呢!
寫和講客戶最為需要的!這是劃重點。
商鞅一次覲見秦王講授堯舜禹湯感化百姓、天下大治的帝道之術,秦王直打瞌睡,二次覲見講授夏商周時期順天應人、治理國家的王道之術,秦王依舊不感興趣,三次覲見講授春秋五霸如何平定四方一統天下的霸道之術,秦孝公聽了為之大振,兩人相談數日。
可見,寫和說之前研究受眾想要什么,如何滿足受眾的需求,不能再重要了。——當下時興的所有方法也都是這個的翻版或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