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讀書:《公司的演變》
封面:
作者:《商業價值》雜志社著
讀書筆記:
本書是一本關于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聯想、京東、蘇寧、華為、小米、大眾點評、中興、樂視、優酷等國內巨頭公司互聯網生存的故事書,書中以案例的形式分別分析每個公司,一些篇章都是來自《商業價值》期刊中的文章,所以在讀完后感覺到,大多數文章都是2013年之前甚至還有2009年之前的,這就導致了有些分析落后了時代,他們過去的分析現在都驗證了對錯,同時好多觀點在現在也不是很適用。就全書而言,每個公司重點戰略改變,都有一個關鍵的人物在起作用。
在2011年一篇雜志中介紹小米的揭秘,小米作為一個創公司,它竟然有7個聯合創始人,分別是來自微軟、谷歌、摩托羅拉等5個不同的地方(洪峰,前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黎萬強前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曾任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等等)。公司成立一年,但它的招聘標準比微軟都要高。從開班的14人到如今超過200人,幾乎沒有一個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30歲左右,大都拖家帶口,是個不折不扣的“中老年團隊”。如果排除雷軍20年前在大學時的創業經驗,小米公司是他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時年41歲。
當時雷軍有五個判斷,第一從大趨勢上來說,手機將會取代電腦,成為每個人主要的計算中心。(現在小米又開始做電腦還有不太了解他們商業家的眼光是怎么看趨勢的)第二,整個手機行業,通信產品的演變軌跡將越來越趨向電腦產品。第三,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手機的規則將會重新定義(好多手機都有自己的支付方式,雖然使用量很少,但是未來還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第四,讓智能手機首先是好用的手機,然后再是智能手機。第五,在硬件上追求性能,一方面用不追求賺錢的優秀手機積蓄用戶,另一方面為軟件和操作系統創新在硬件上留足空間。
同時小米手機的定價與《怪誕行為學》也是緊密聯系的,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看,小米手機定價這一案例值得深究,而且他很有可能是錯誤的??偠灾總€公司都有不同尋常之處,如果盲目的模仿,忘記了自己的優點,就會造成本末倒置。切記成功是不能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