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青菜煮過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先看看煮之前健康的青菜。回憶中學生物課的基本知識,一個鮮活的植物細胞是怎么樣的?
鮮活植物細胞,外層有一層厚厚的細胞壁,細胞壁里面有細胞,細胞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膜性的結構,就是說細胞由細胞膜包裹,細胞里面又有類似細胞膜的膜分開的各個范圍,就是一個個膜性細胞器。線粒體是膜性細胞器、葉綠體也是膜性細胞器、細胞核也可以認為是膜性細胞器,所以細胞膜對于細胞來說非常重要,細胞膜把細胞內部和外部區分開來。而維持生命的蛋白質,就是在細胞膜和膜性細胞器所限定的范圍,完成細胞的有規律的活動,也就是新陳代謝,讓細胞處于活著的狀態。
那煮過之后發生了什么?
高溫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蛋白質變性。
蛋白質變性是什么意思?每個蛋白質都是有一定形狀的,蛋白質變性,簡單來說,就是破壞了蛋白質的形狀,例如用樂高搭一臺小汽車能跑,砸一下,爛了就不能跑了。蛋白質變性了,就不能工作了,我們說是去了活性。
蛋白質就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之一,蛋白質變性了,細胞膜失去了活性而破裂,細胞內部的所有新陳代謝也無法繼續進行了。沒有了細胞膜限定生命活動的范圍,細胞內部的東西都露出來了,細胞變成了一坨漿糊。但是由于細胞壁不會輕易被高溫破壞,于是植物的形狀還在。在外部看起來還是一個一個細胞壁范圍區隔開。
那為什么看起來比較綠?
我們都知道青菜看起來綠色,是因為有葉綠素,在正常情況下,葉綠素僅存在在細胞的葉綠體里面。看看下圖葉綠體在細胞里面的分布,葉綠體其實只存在在細胞的某些地方,而其他沒有葉綠體的部分,是白色的。于是,當多層細胞緊密相連,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青菜活生生的綠色。
但青菜煮過之后,葉綠素就不再集中在葉綠體了,而是整個細胞,都變成了綠色。雖然細胞被煮爛了,但是細胞壁還比較堅固,沒那么容易煮爛,于是就變成了一種由細胞壁分開的綠色液體,多層重疊的結構。這種重疊的結構最終在肉眼看起來,就比原來要更加綠。
那是否煮完青菜后,一直都會這么綠?
青菜充分煮過后,葉綠素會均勻分布在細胞壁圍住的的空間里。但是葉綠素本身也不穩定,煮得過久的青菜,細胞會分解出一些有機酸,而這些有機酸會和葉綠素反應,把葉綠素中的鎂離子替換掉,也就是所謂的脫鎂反應。脫鎂的葉綠素就不再呈綠色了,而是變得比較透明。隨著脫鎂作用,綠色慢慢消散,剩下的顏色,就由仍然沒有被破壞的葉黃素等色素決定了。
那怎么讓青菜保持綠色?
這個是涉及到烹飪的技巧。從細胞的角度來看,只要盡量避免葉綠素脫鎂反應,就可以讓青菜保持綠色。而脫鎂反應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就是有機酸,盡量避免接觸有機酸,就可以讓青菜保持綠色。
其中一個技巧,就是煮青菜的時候,不要蓋蓋子。如果蓋著蓋子,有機酸沒法揮發,就會持續催化葉綠素的脫鎂反應,青菜變黃更快。
另一個技巧,就是高溫快煮。高溫可以快速使細胞壁破裂,煮的時間短也能使有機酸的產生慢一點。這也是酒店用大鍋大火煮的青菜比較綠的原因。
還有其他技巧,就不解釋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指尖科技說,和你一起感受意識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