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過雨之后,晚上回到家空氣很涼爽,打開所有的窗子,外面風也不大,空氣中少了些塵埃和繁雜,躺在臥室的床上,透過落地窗可以看到南邊天空最亮的木星。自從選擇了這里,注定是要離我上班的地方很遠很遠,每天有近四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但這里卻改變了我很多生活習慣,很喜歡雨后的傍晚,半坐在臥室落地窗前的棕褐色地板上面,而打過蠟的地板,幾乎可以映射出遙遠的星空,一天的難受、疲憊,思念、節奏、未來、幻想都隨著吹進窗戶的風漸漸散去,靜靜的感覺自己生活在另一所城市,每天都在演繹著小說中的雙城記。
雙城記那本書,我只是寥寥的翻了幾頁,無意中發現了喜歡的一句話:雖說前途令人擔憂,但是兇吉未卜,所以還模模糊糊地懷著懵懂的希望。而我的雙城記和這本書沒有絲毫關系,要硬是找點絲跡,或許也就這句話了。昨天深夜的時候,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一個大四的學生,看到我的視頻找到了我。他在電話了訴說著自己大學四年的頹廢,在畢業季他內心的壓抑最終沒有控制住,傷心的哭了起來,我迷迷糊糊斷斷續續當著傾聽者,像是聽著自己的訴說。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充其量在這個時候算是他最親近的陌生朋友,而我何嘗不是如此,也許他想的太多了,以前幾個實習生也問過,自己很迷茫該怎么辦。而上大學的時候,我很想去做一名老師,周末就去做家教,我是比較喜歡那種不太聰明的學生,有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你對他們聆聽的反應,路有很多條,只是我們把它想的太窄了。我自己尚是一個蹣跚進入社會的打工者,又豈能大言不慚的去給別人模仿未來。
想著當下的自己,路上坎坎坷坷,而立之年,卻懼怕婚姻和責任,但有極度的渴望自己家庭和幸福。所以我給不出他們什么比較好的答案, 不然我可能就去做深夜電臺主播或出家為僧了。人總是對別人的事情娓娓而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內心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我秉承的一個生活原則就是在我不知道干什么的時候,就使勁的玩,到處瞎逛,在父輩眼里肯定是大逆不道之子,三綱五常也不能用五指山之威力。高中時候以為高考完了,一切都順利成章,大學畢業才發現,腳下的路才剛開始。
路上的風景很多,但每個人都需要披荊斬棘的走下去,我沒有別人經歷的那么多,和你一樣,也是一個在路上的人,有時候也不知道該走哪條路,每一次選擇都鄭重其事,信心滿滿,但是結果都顯得很隨意,無章可循。DC的《守望者》里面有句很經典的笑話,說一個男人去看醫生,說他很沮喪,人生看起來很無情、很殘酷,說他在這個充滿威脅的世界上覺得很孤獨。醫生說療法很簡單,“偉大的小丑帕格里亞齊來了,去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讓你振作起來的。”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生”,他說,“我就是帕格里亞齊”。
我有時候覺得我就是那個小丑,不過沒他那么出名而已。
最后我告訴那個大四的學生:相信我,我其實跟你一樣。掛了電話,睡意全無。有時候我無所事事,真的原因是自己沒有下功夫做一件事,所以沒有什么資格去告訴別人怎么做。對于他來說,社會的路都沒開始走呢,那會知道接下來的事情,有時候就是想的太多,才不清楚走那些方向。今天的很多朋友都喜歡看那種短又直奔主題的文筆,而著作,論述文,反而看的少了。
地鐵公交上的你,看著手機上的綜藝節目,電視劇,像是在無盡的吸食這些變種鴉片,麻醉著這個城市對你帶來的壓抑和傷害,感嘆著自己周邊的朋友太少, 沒有自己的交際圈,周末參加著相親派對,為了歸還上次別人請自己吃的那頓晚餐而言不由衷,參加著不想參加的聚會,侃侃而談的面頰下是五天積累下來的疲憊,無法釋放自己的心懷給周遭的陌生人,算不清自己將要離開這所城市的時間,相信一個人變得很困難,但又不敢放棄這美好的開始。抱怨,責任,節目、電視劇、周末例行的上班,等等這些也讓你變成那個大四學生。說到底,大家的確是一樣的。
我不敢斷定的平凡無趣的生活就是不幸福,不快樂的。因為誰也沒有資格去標榜自己。有時候我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卻治不了自己的耳鳴。一些人一些事在一段時間內,就像磁鐵一樣緊緊的吸引著你,讓你欲罷不能,不斷的去想,而當你靠近的時候,卻發現彼此相互排斥。我們希望自己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臨界點,自己一個人就努力的拽著自己,防止自己沉迷,讓自己很痛苦,但卻從來沒想過外力的作用,也許那些外力也是一個人、一些事、一點興趣。這些興趣雖然不是所有,但確實所有的伊始。適合自己的路,不正是你的向往加上你的努力共同作用么,傾聽的人始終是路人。
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住在這個偏靜的地方,喜歡下雨天的窗外,有時候多一份安靜,有時候可以肆意妄為。有時候感覺自己就是尊泥菩薩,自嘲還有空去聽別人的故事。看多了文字,有時候卻只是放下書然后分享而已,看不清一個人的文筆,看不清一本書中的人,心中停留的只是忐忑難耐,苦苦去看清前面的那個背影,最后發現的卻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