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沒有露臉的太陽,今天終于在打了個哈欠又伸了個懶腰之后,慢悠悠的爬到了天空。霎時間,整個世界便有了生氣。這個照耀著地球近50億年的巨大火球,時時刻刻進行著氫聚變成氦的核反應。核反應產生的巨大熱量,以大約8分鐘的延遲源源不斷的傳播到地球,為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能量。“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樸實的名言道出一個顛真不破的道理。人的科技再發達,終究還是生物鏈中的一環,至少目前還沒有達到脫離太陽的地步。
生物的本能讓人在冬日看到了陽光就覺得渾身舒暢。沐浴在陽光里,臉上的毛孔都舒展了,皺紋好像都在陽光的愛撫下慢慢隱退。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是無限的高、無限的長、無限的絲滑呢?在太陽100億年的壽命面前,人類正如一個嬰兒,在陽光的寬闊手掌中嗷嗷待哺。說是嬰兒,這是對人類這種智慧生命客氣的說法。如果把地球46年的演化發展歷程濃縮為一天,那人類的產生不過是這一天最后一秒發生的事情。而如果我們把時間的尺度放到整個太陽系、整個銀河系、甚至是整個宇宙,那人類的存在僅僅是彈指一揮間。
太陽終會覆滅。恒星不斷產生、繁盛、死亡,太陽也不例外。隨著太陽能量的消耗,引力大大降低,太陽的體積會膨脹,最外層幾乎將抵達1.7億公里之外。由于溫度降低,太陽不再呈現出明亮的顏色,而是紅色。太陽完成向紅巨星的演變需要500萬年的時間,而在這個之前,地球早已在太陽巨大引力的吸附下跌入太陽,消失得無影無蹤。想象一下吧:
我們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地平線那端的太陽先只是海天連接處一團小小的孤火,很快,暗紅色的區域延伸到整個地平線的寬度。光柱像是撕裂了大地,直接從地底深處直沖天際,又像是從陰森寒冷的宇宙最遠處呼嘯而來。一陣雷霆般尖利的巨響自這個星球最深處傳來,地球上所有的江河湖海在一瞬間全部汽化。灼熱的颶風夾著滾燙的水沫,在天地間呼嘯。所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所有的小草瞬間枯萎。所有的人類站在地球上,絕望的看著腳下的星球向紅色的太陽墜落而去。太陽越來越大,像一張在宇宙背景中展開的刺眼奪目的巨網,從地球的這邊橫貫到那邊。最終在孕育地球文明的搖籃摧毀了地球上的一切。
這是多么恐懼的畫面!雖然,這一天距離現在的我們還十分遙遠,但那一天一定會來。規律,就是這樣冷酷無情。不管你發沒發現它,它就在那里。
人類的誕生、存在,處處透著幸運。何夕在《天年》的開篇就描述過這樣的畫面:
一種叫七節的遠古生物在古代海洋中游弋,它們只有簡單的神經網絡和消化系統,靠吞噬海洋中細菌為生。七節在海洋中毫無目的的隨波逐流,千萬次的閃電擊中大海,什么都沒有發生。有一天,當閃電再次出現,七節中的某一個的基因發生了變異,這個七節身上長出了數百個凸起。基因錯誤,在生命的演化進程中常常代表著死亡,而這次不同。七節靠著這些凸起,第一次撥動海水,第一次掌控住自己游弋的方向。此時,它們當之無愧是海洋中的巨無霸了。如果時間再久一點,它們一定可以按照我們現在熟悉的生命演化進程,由遠古動物演化成無脊椎動物,再演化成脊椎動物,最終會走出海洋,走向可以產生火的陸地,進而創造出文明。但是,七節不知道,在海洋之上,在它頭頂那個巨大的光球之外,還有著宇宙間冷漠的數學規律。它們沒有注意到也無法注意到海洋上不同尋常咕咕冒著的氣泡,那是地底深處蘊藏的可怕能量給它之前的世界的沖鋒號。
在地球40多億年的演化歷程中,生命不止一次的出現又消亡。無數個偶然,無數個“剛剛好”才造就了一次文明妊娠的機會。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沒有后援。人類注定是孤獨的,前路也一定坎坷,而我們是幸運的。國家和平、地球穩定,沒有密集的隕石穿越地球,太陽處在中年旺盛期。宇宙贈予我一個安穩的生活,讓我得以慢慢品味人生。
遠山如黛,秋水平天。遠方一輪朝陽躍出地平線,湛藍的天空中紅霞浸染。當我胡思亂想了這么一通后,再次抬頭面對這番情景的時候,內心已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