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眾號LetsLearnEveryDay
最近在網易公開課上看臺灣大學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鏈接:http://open.163.com/special/ntu/honglou.html),歐老師的講課方式深深吸引了我,也打破了我之前對紅樓夢的一些誤解,并且意識到我讀《紅樓夢》的次數太少,才導致我容易被社會上的一些主流思想所誤導,這些主流思想并不一定是對的,林黛玉也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對紅樓夢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會有很大的收獲。
歐老師對《紅樓夢》的講解我在這里就不說了,畢竟太多了,很難概括。但是老師在第一節課里講到的幾個點我覺得值得分享給大家。
1.什么樣的讀者就會讀出什么樣的紅樓夢
這就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實際上我們眼中的紅樓夢之所以是那樣,是由我們的閱歷和思想導致的。每個人的閱歷和思想不一樣,就會導致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樣。也就是說,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其實是帶有主觀意識的,并不是完全客觀地去讀書,我們常常喜歡將自己代入到書中的角色,相信大家都有共鳴是不是?
所以歐老師也說到,作為讀者,要客觀、中肯、努力,沒有努力研究過不要妄下斷言。
2. Henry James英國著名小說家《小說的藝術》中提到:要說某些情節本質上比別的情節重要得多,這話聽上去幾乎顯得幼稚。
實際上偉大的作家寫在偉大的作品里的每一個情節都是重要的,《紅樓夢》是一個偉大的作品,這毋庸置疑,所以實際上里面的每個情節,每句話都是有它的深意的。(這一點我真的很佩服曹雪芹,因為賈府大約一千人,在書里有提到過的就有好幾百,作者需要處理這好幾百人的人物性格,想想就覺得厲害?。?/p>
比如我們常常覺得“黛玉葬花”這個情節是最重要的,可實際上不是,每個情節都很重要。嗯,就是這樣。
“一部小說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像任何一個別的有機體一樣,是一個整體,而且連續不斷。它越富于生命的話,你就越會發現,在它的每一個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個別的部分里的某些東西?!?/p>
3. 我們讀書竟然只是為了印證我們在讀這本書之前就已經知道的東西,讀書的意義在哪里?讀書事實上應該打破舊的自我,去開啟出我們新的自我的可能性。讀者跟經典一樣重要。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常常跟自己說讀書很重要,要每天讀讀書,但是我沒有思考讀書的意義,也沒有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我學到了什么新東西,反而像是完成一個任務而已。
4.我們總是去推敲作者的價值觀,推敲作者喜歡誰,作為作者通過作品想要弘揚的價值觀。
一部好的小說不應該只是被作者的價值觀引導。
米蘭·昆德拉說過:“我小說中的人物,是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諸種可能性。我對他們都一樣的喜愛,他們都同樣的讓我感到驚訝?!薄靶≌f并不是人類的自白,它事實上是對人類生活的一個總體考察。創作小說的小說家,不是任何觀念的代言人。嚴格說來,他甚至不應該為自己的信念說話。”“小說人物不是對活生生的生命進行模擬,小說人物是一個想象的生命,是一個實驗性的自我?!?/p>
其實,一個好的作者不應該對作品中的人物有偏好,一旦有了偏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給這個人物更多的描述,而忽視其他人物。作品的價值觀也不應該由作者的價值觀主導,不然這個作品就太狹隘了。當然,我覺得這一點很難做到,畢竟我們都不是圣人,很難不把自己的意識加到作品里。
這周花了好多時間在這個公開課上,所以就分享一下,老師真的講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