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可以說是中國人最有智慧的想法,一個充滿哲理的哲學想法;這個想法來自於孔子的儒家思想,意思是適中,剛剛好,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中」是「不偏」,「庸」是「不改」,而「中庸」就是「中和恒常」的意思,也就是適度、合乎中道的方法。
所謂的中庸不是代表著中間或者庸才的意思,與不思進取沒有任何的意思,相反中庸之道是一個相當積極而且極具智慧的詞語,簡單來說,能夠提出這個學問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庸才。中庸之道所代表是一個「度」,就是代表著一個適中的位置。
而且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中庸之道
根據經濟學當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利潤最大化」,當中的概念是根據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與邊際利益(Margina revenue)相等是時做,利潤就變成一個最大化,因此當成本大過利益的時候,意昧著我們正在蝕錢,因為再開發多一個產品或者服務的時候成本已經開始變大了;然而當利益比較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繼續開發下去,因為仍然未到最大的利潤,還可以繼續下去。
當然,利潤最大化是有一定的缺點,然而我們可以透過中庸之道解釋了這個利潤最大化的表現,最大化那一點就是中庸之道,一個適中、剛剛好的概念,如果不在於這個部分,那就不是一個最有益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