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原創(chuàng) 星夏
? ? ? 最近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因為名字沿用了第一部,大家都以為會是上個沒講完故事的續(xù)集,我也沒例外。沒看過預告片,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在猜測這一部難道是講湯唯生完孩子之后的故事么?
電影以湯唯酷炫帥氣的夢境開頭,在大家都摸不著頭腦以為是走錯放映廳的時候,而我絲毫沒有這樣的懷疑,我告訴同行的小伙伴這是湯唯的夢境,果然是這樣的。但其實這樣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夢境其實并不無厘頭,看后細心的回味,這樣的設計和湯唯15 歲時拿著砍刀追著那幫討債的人救爸爸的場景及她整個人性格脈絡的形成都是非常相符合的,就像小說氛圍的渲染,夢境里的惡斗是她人生經歷的寫照,可既然是自己的夢,那渴望自己主宰的潛意識會融入夢境,就出現(xiàn)了她打敗所有人的幻想,但其實她是否主宰了自己的命運,相信看完之后,答案在你心中。
不深不淺,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細心的鋪墊和編劇特意的設計,我以為每一個細心的你都是會看的明白的,但看了影評,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人在問湯唯和大叔是怎么聯(lián)系上的。故事看了大半,我想大家都是模模糊糊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后來從他們袒露真相的那封信開始,他們失去了聯(lián)系,再沒收到彼此的書信。我當時也沒想太多,可這里還是很欣賞薛曉璐這樣細心合理的設計,因為失去聯(lián)系,他們開始想念對方,以為是袒露了彼此之前的謊言,而對方無法原諒,以為是對方無法接受真實狀況的自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人們就是這樣,在能夠得到的緣分里,畏首畏尾;失去了,才明白熟悉的習慣已深入骨髓,想念已無法戒掉,這才能拼命地去爭取,去尋找,去得到,哪怕渺茫的線索也不肯放棄。所以后來湯唯和大叔憑著《查令十字街84號》想嘗試在倫敦找到對方,這個時候遺憾的得知書店的主人托馬斯先生的去世,在托馬斯的葬禮上,他最后一封信的公開,我豁然開朗了。他們相識,在葬禮上所有那些有情人的相識,全都因為托馬斯先生相互轉寄了大家的信件,因為他的離去,所以湯唯和大叔便也失去了聯(lián)系。忽然想起他們通信時,大叔說過的湯唯的書信內容漢字寫得像小學生,可信封上卻是漂亮的英文字體,這才發(fā)現(xiàn)之前他們的通信,其實都是編劇細心的設計啊,這又是一個關鍵的伏筆。
這部劇我最喜歡的還是編劇安排得恰到好處的古詩詞,我個人并沒覺得有刻意賣弄的成分。首先這些詩詞,用的地方與人物想表達的的場景和意思很相符。其次,說古詩詞最多的就是老頭和大牛,這和他們個人實際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都極為相符,老頭就不用說了,那個年代,肚子里的墨水當然全是那些古典文學了,書信,言談自然順其自然的用些古文字。大牛是從小跟姥爺長大,那自然從小就受老人家那些墨水,詩詞熏陶,古典文學知識積累,也可以說是合情合理。最后,強調些自己國家的文化精髓,這并沒不妥,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捫心自問,祖宗留下來額墨寶,你還會多少? 小學,中學學過的文言文,背過的唐詩,宋詞,你又記得多少?古代的歷史,事實,你又清楚多少? 不說古典文學,中國現(xiàn)代人均年閱讀量還不到6本書,我想書讀得少,文學了解得少不是我們去批判別人賣弄的資本,是否更應該為自己的淺薄而慚愧,全憑個人修養(yǎng)。
很多人批判它柏拉圖式的愛情主線,編劇刻意矯情強調的文藝氣息。也許是這個浮躁,功利的時代,大家都不相信能夠憑完全不可信的書信往來去尋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但我覺得就是因為這個利欲熏心的社會,只有通過文字相交,書信往來才更可能找到懂得自己的人。那些實打實的物質等價約會,更多的是明碼標價的交易,真正的感情在哪里,那些忙于其中的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或許更多的人也早已失去感受等待的耐心和毅力。故事是浪漫的故事,書店是夢一樣美好的書店,店主托馬斯先生是有愛和情懷的人,編劇是有著天真浪漫情懷的故事講述者,所以有一個這樣質樸簡單的故事來喚醒人們內心渴望的情愫,我認為這是件美好的事。有人批判編劇的浪漫和不切實際,但我很想借用一句話來為她做些辯駁“一個偉大的作家需要有孩童一樣的心智和老者一樣的智慧”,再說電影作為藝術品的一種,本身就帶有它虛無的成分,只要故事足以引起我們的共鳴,臺詞能切合人物內心,真實不夸張,我覺得就是好電影,多余的藝術成分,足以喚醒我們的麻木或冰冷就好。
故事另外一條感情線就是林老夫婦了,那是典型的平淡相守到老的典范,也是幾乎所有觀眾都感動和認可的情節(jié)。他們舉行教堂結婚儀式那一幕,哭花了臺下多少觀眾的臉??晌以谶@之前對這對老夫婦的感情,就滿是羨慕和感嘆。能相守到老的人不少,但不見得所有白頭偕老里都包裹著永不褪色的愛意。大牛帶老兩口出去玩,老太太都80多了,那著相機手足蹈,興奮得走一道拍一道,林老跑上來護著她的畫面,我羨慕又神傷,那明明是我們18歲時的模樣,可老太太跟著老頭似乎一輩子都是18歲的少女。要說世間能保芳華容貌不衰之神物,那一定是愛!
只有能引起共鳴的故事,才能感動得足以讓人淚流不止。湯唯的那一句“天生就不是被人捧在手心的命” ”永遠都是被刺的那一方“ ?這個世界的公主是少數(shù),我們都是平凡得努力想成為自己女王的大多數(shù),所以湯唯的負擔,堅強,猶豫,失望,受傷能引起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因為它勾起了我們受傷的往事。你會想起放棄你的人,看輕侮辱你的人;你會想起身上的負擔,背負的債款;你會想起在黑夜來臨時,走在路燈下眼淚肆意流淌的自己,你會想起在深夜咬牙不讓哭泣吵到別人的自己, 會深深地暗示自己”你也是沒人捧在手心的命“因此隨著電影催生出來的脆弱,電影院里大家哽咽哭泣的聲音營造出來柔軟的氣氛,你也淚如雨下。
最后不得不說大叔演技真是爐火純青,最后一幕他們相遇的場景,大牛抬起頭接過湯唯手里的信,看到信封上“小蝦”的署名,他起身和湯相視而笑,那種感覺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默契又熟悉,他們相擁的時候吳秀波那個眼神簡直俘獲了我對他演技深深地認可,相擁的默契,是因為一年多的書信往來對彼此的信任、熟悉和親切,但畢竟又是第一次見面,難免會有尷尬和內心小羞怯,所以那個眼神把那一絲尷尬變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又和擁抱很和諧,自在而又不自在,尷尬而又不尷尬,熟悉而又不熟悉,剩下的全是喜歡
? ? ?要說這個電影的瑕疵那就只是名字而已,因為確實與名毫無關聯(lián),我想這是劇組想通過這個名字來號召票房成績吧,但其實大可不必,憑著沁人心脾的故事,憑著《查令十字街84號》,憑著湯唯和吳秀波的票房號召力,導演的擔心只會顯得對故事本身的不自信,如果換個名字,我想會更加浪漫到底吧。 別說電影想表達的內容和社會問題太多,愛情電影,我們看愛情就好。
生活創(chuàng)造故事,而人們活在社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