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到了:
一、重新與身體感受建立連接
1、反觀我們的成長經歷,從開始走路磕碰、到不想上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的考試緊張,再到失戀,我們的感受一次次的被忽視被否定,在否定中慢慢的與我們的感受割裂。
2、通過“步行禪”可以幫助我們隨時與當下的感受連接。
3、阻斷憤怒,是我們覺察感受的一大好處。我們無法通過理性來控制情緒,情緒腦做出反應,理性腦才反應過來。
4、身體遠遠快于頭腦知道我們的情緒。(表4-1感受詞匯表)
二、最大的勇氣是和感受待在一起們
1、你把沮喪、難過、灰心定位負向情感的時候,是不愿跟它們連接的,你會推開它們、拒絕它們、逃避它們。你把情緒分為正向和負向、積極和消極的時候,便開始排斥、評判、隔斷你的身體感受了。
2、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并連接自己的每種感受。
3、感受的詞語是“名”,而身體的反應是“實”。如果無法和名相背后的實相連接,你和對方都會無法回到內心,你便無法真正臨在地和對方待在一起,幫助對方找到需要,用行動來滿足其需要就更無從談起了。
4、悲傷不是缺陷,就像考試會緊張一樣,悲傷同樣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三、體會感受帶來的純潔之愛
1、我們都渴望愛,卻完全忽略了身體對自己不離不棄的至真深情。每一刻,身體都在用它最大的愛——那些你不斷排斥的感受,來不斷的對你發出提醒。它提醒你去找尋此刻能夠真正滋養你生命的那些能量——內心的需要,并用行動去滿足自己。
2、和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無論是愉悅還是悲傷,去體會它所傳達的重要信息。去跟你的感受談一場戀愛。和感受待一會,不去評判它,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有無盡的美好,你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傳遞的無盡的愛。
本章小結:
1、感受是需要的信使,我們只有與感受相連,才能接收到身體對自己的關愛。
2、感受出現有兩條路徑:一條是直接進入思維,另一條是通過感受,找到自己的需要,然后找到自己的行動。
3、我們容易走向悲劇路徑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從小的教育讓我們忽略了我們的感受,和我們的感受斷開了連接。二是評判感受,情緒沒有對錯,都是在給我們的身體表達關愛,我們要多和感受在一起,體會它背后的重要信息。
主題練習一:體會身體反應(表4-2)
通過體會情緒的身體反應,可以幫助我們真正了解感受,真正連接“身”的狀態,進而找到通往自己內心的門,這也是我們回到當下的路徑。
主題練習二:“步行禪”(表4-3)
所想所悟:
1、從小我們的感受常常被忽略,導致我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也無法連接到內在的需求。我們的交流就自動采用豺狗語言模式。
2、我們經常排斥不好的情緒,我們不想和那些負面情緒待在一起,我們只想要積極正向的感受,卻不知道無論那種感受,都是身體再給我們傳達一種需要,感受是需要的信使。
3、“步行禪”我想到樊登老師講過,安駐當下,把你的思緒從外在引到當下,去用心的感受此刻,跟你的當下在一起,身心合一。
下一步做法:
接受身體所有的感受,并與當下的感受在一起,去體會它傳達給我的內在需求。時刻提醒自己安駐當下,與當下連接,盡力做到身心合一。
采用長頸鹿語言模式交流反饋,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多一分覺察,看到彼此背后的美好,感受愛的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