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名人,他們觀點往往相左,而我們無法判斷時,就是很大的問題。
以前也會看聽儲殷講的東西,有些確實能說到大家心里,因為共情,同時也是因為現實主義。
看他的演講關于選擇哲學還是管理學,站在個人功利角度當然選擇管理學,為了生計。有的人可以這樣選擇,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短視選擇,那么這個國家是沒有未來和希望的,個人也是如此。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外國學者詬病中國年輕人功利原因,給這個群體一個標簽。我想應該不是全部。
在這里通過陳平先生無意中的論述看到,中國唯官唯人際的學術氛圍。那么在這里就看到了這樣學術氛圍對整理的影響。
之前覺得學術需要適應中國文化國情,但是錢學森之問一直沒有答案,陳平先生講可這樣一個通俗道理,就是如果讓會搞關系人進入學術,必然就會走向西化,因為現實主義要求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不受重視,不被認可,只有到國外被認可后才能回來被認可,所以很多人在國外鍍金,從屠呦呦和莫言可以看出來,更說明了識人的缺失。
中國現實主義真的影響這么大嗎?人情社會影響大嗎?很大,就是為什么會被卡脖子的原因。有種我們為了短期利益,現實主義,看似聰明,但現實讓我們看到背后的深刻影響,帶來的永遠的落后,不是真正的覺醒。
只有到了切膚之痛的時候才能醒悟,所以華為聯想的不同走向現在有了方向。難啃的骨頭,難做的事情必須攻克。
因為中國經濟之前是因為人口紅利,并不是技術驅動,而現代社會依靠的是人才。是有創新有批判思維的人,中國教育制度培養不出,中國的體制不適合,所以很大一部分人才的浪費。
現在是必須不得不面對的時候,精神文化重建是比經濟建設更難的一件事情。經濟上去了,這些并沒有上去。
但是也不能絕對看因為這是一個階段,因為過去四五十年代的人,還有很多人秉承知識分子的素養。
關于什么是知識分子,一位講歷史的戴老師女老師講到,是一群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代表了大眾立場,并且能夠站在這群人角度為他們說話的人,并要承受可能也此得到的犧牲自我。這是知識分子風骨,不僅是守真理,有時甚至意味著對本階級的背叛。
所以在閱讀這段近現代史,自己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少數精英群體為無產階級的吶喊喚醒。
也在思考現代的社會是被少數精英把持,他們到底代表了誰的利益,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是換人,但跟他們相關的就是誰為他們謀福利,因為一般的普通階級是無法掌握,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所以我們很幸運,但是這里也帶來了一些例如腐敗等問題,相生相克。
那么對于同樣的聲音,我們為什么會覺得有些學者說話缺乏常識卻又操縱輿論,我們缺乏一些證據和事實。
再回到我們說的中國的文化,當然人際網絡給我們帶來了道德,但是現代社會結構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變化,這種逐步被多元化,分化,我們如何重新尋找,在農耕文明和現代科學社會,科學和法律,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是大部分問題,而可能帶來新的問題,但是現在需要道德去進行完善和補充。
所以科學,法律,道德建設都需要重新抓,構建,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設,但溫鐵軍又提出現在的表述方式無法打動現代的人。
確實如此,對于上面好的目標,我們往往唱不好,不接地氣。精髓傳達不到,但又很重要,雙減就是個例子,但逐步看到向好。
對于這塊易中天說過和楊振寧一樣的表述,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化導致中國一直缺乏科學精神,只有歸納沒有推演,所以缺乏科學原理,同時又因為實用主義,儒家學說應該是最大的實用主義,導致了我們種技術不注重科學原理,只有技術沒有科學。
而人情社會又導致我們缺乏科學制度土壤,這是我們文化中很重要的兩個問題。
我們什么都信,什么又不信,看誰為我們服務,我們樸素辯證法又讓我們綿延生息,而這些從中國文化中可以看出來,道德和日常的實用主義影響,中國的哲學文化。
對于現代是一個階段還是一直的歷史問題,尹燁從生命科學角度講了是一個階段。
再回想我們推崇的人物,自然科學都是匠人精神,孫思邈也是遍嘗百草,歸納總結,而曹操可以殺華佗,對于科學的不重視,而越王勾踐劍,瓷器,絲綢,茶葉都農業社會的產物,精致但無法系統流傳。
影響深厚的哲學家孔子孟子都是學而優則仕,老莊又是脫離現實,諸子百家冒出來的墨家法家又不是主流,朱熹這些人又都是為修身齊家平國治天下,王陽明又在五百年來吶喊一聲,看似是沖破了桎梏枷鎖,但也是在體質內的立德立功立言。而對于世界人民的子孫影響,例如大禹治水,還有人類的灌溉工程,例如鄭國渠.都江堰很多都是集結了民族團體的智慧,我們很難看到對于科學的尊重。
而義氣代表關公可以被敬仰,只有藥神酒神才會被各個匠人學習,藝術家是被推崇的,從人類長遠歷史中對人類影響深遠的例如倉頡造字,這些更是值得被書寫,他們的影響是可以橫跨幾千年,要高于某個帝王的影響,這些是對人類影響深遠的,不僅是思想。
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問題,只有正視這些問題,才能達到一個高的境界。
尹燁的一句話說為什么三代人才能培養一個貴族,知識分子家庭需要一種精神文化素養,又要經過歷史的考驗,如果我們看的更長遠,就能明白教育的真諦。
在碎片化的時代,在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未來人工智能社會導致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明顯割裂,這個潮流我們沒法阻擋,但降維打擊對于我們的教訓,對于民族的傷口不可謂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