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換A和B的值
1.中間變量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2.加法
void swap(int a, int b) {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
3.異或(相同為0,不同為1. 可以理解為不進位加法)
void swap(int a, int b) {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
二、求最大公約數
1.直接遍歷法
int maxCommonDivisor(int a, int b) {
int max = 0;
for (int i = 1; i <=b; i++) {
if (a % i == 0 && b % i == 0) {
max = I;
}
}
return max;
}
2.輾轉相除法
int maxCommonDivisor(int a, int b) {
int r;
while(a % b > 0) {
r = a % b;
a = b;
b = r;
}
return b;
}
三、排序算法
當n較大,則應采用時間復雜度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歸并排序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較的內部排序中被認為是最好的方法,當待排序的關鍵字是隨機分布時,快速排序的平均時間最短;
1、選擇排序
1.選擇排序將已排序部分定義在左端,然后選擇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元素和未排序部分的第一個元素交換。
【選擇排序】:最值出現在起始端
第1趟:在n個數中找到最小(大)數與第一個數交換位置
第2趟:在剩下n-1個數中找到最小(大)數與第二個數交換位置
重復這樣的操作...依次與第三個、第四個...數交換位置
第n-1趟,最終可實現數據的升序(降序)排列。
時間復雜度:選擇排序的交換操作介于 0 和 (n - 1) 次之間。選擇排序的比較操作為 n (n - 1) / 2 次之間。選擇排序的賦值操作介于 0 和 3 (n - 1) 次之間
2、冒泡排序
2.冒泡排序將已排序部分定義在右端,在遍歷未排序部分的過程執行交換,將最大元素交換到最右端。
【冒泡排序】:相鄰元素兩兩比較,比較完一趟,最值出現在末尾
第1趟: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不斷交換(小數放前,大數放后)逐個推進,最值最后出現在第n個元素位置
第2趟: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不斷交換(小數放前,大數放后)逐個推進,最值最后出現在第n-1個元素位置
…… ……
第n-1趟: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不斷交換(小數放前,大數放后)逐個推進,最值最后出現在第2個元素位置
【平均時間復雜度:O(n^2) 平均空間復雜度:O(1) 】
3、插入排序
3.插入排序將已排序部分定義在左端,將未排序部分元的第一個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合適的位置。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認為該元素已經是排好序的。
取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好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后向前掃描。
如果已經排好序的序列中元素大于新元素,則將該元素往右移動一個位置。
重復步驟3,直到已排好序的元素小于或等于新元素。
在當前位置插入新元素。
重復步驟2。
【平均時間復雜度:O(n^2) 平均空間復雜度:O(1)】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
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設置兩個變量i、j,排序開始的時候:i=0,j=N-1;
以第一個數組元素作為關鍵數據,賦值給key,即key=A[0];
從j開始向前搜索,即由后開始向前搜索(j--),找到第一個小于key的值A[j],將A[j]和A[i]互換;
從i開始向后搜索,即由前開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個大于key的A[i],將A[i]和A[j]互換;
重復第3、4步,直到i=j; (3,4步中,沒找到符合條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y的時候改變j、i的值,使得j=j-1,i=i+1,直至找到為止。找到符合條件的值,進行交換的時候i, j指針位置不變。另外,i==j這一過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時候,此時令循環結束)。
最優情況下的時間復雜度 :O(logn) ;最差的情況下空間復雜度為:O( n ) ; 平均復雜度 O(nlogn)
最優的情況下空間復雜度為:O(logn) ;最差的情況下空間復雜度為:O( n ) ;
【平均時間復雜度:O(nlogn) 平均空間復雜度:O(nlogn) 】
4.折半查找(二分查找)
折半查找:優化查找時間(不用遍歷全部數據)
1、數組必須是有序的
2、必須已知min和max(知道范圍)
3、動態計算mid的值,取出mid對應的值進行比較
4、如果mid對應的值大于要查找的值,那么max要變小為mid-1
5、如果mid對應的值小于要查找的值,那么min要變大為mid+1
三、已知一個有序數組, 和一個key, 要求從數組中找到key對應的索引位置
四、序數組合并
將有序數組 {1,4,6,7,9} 和 {2,3,5,6,8,9,10,11,12} 合并為{1,2,3,4,5,6,6,7,8,9,9,10,11,12}
五、在一個字符串中找到第一個只出現一次的字符。如輸入"abaccdeff",輸出'b'字符(char)是一個長度為8的數據類型,因此總共有256種可能。每個字母根據其ASCII碼值作為數組下標對應數組種的一個數字。數組中存儲的是每個字符出現的次數。
六、查找兩個子視圖的共同父視圖
分別記錄兩個子視圖的所有父視圖并保存到數組中,然后倒序尋找,直至找到第一個不一樣的父視圖
七、字符串反轉
給定字符串 "hello,world",實現將其反轉。輸出結果:dlrow,olleh
-(void)charReverse {
NSString * string = @"hello,world";
NSLog(@"%@",string);
NSMutableString * reverString = [NSMutableString stringWithString:string];
for (NSInteger i = 0; i < (string.length + 1)/2; i++) {
[reverString replaceCharactersInRange:NSMakeRange(i, 1) withString:[string substringWithRange:NSMakeRange(string.length - i - 1, 1)]];
[reverString replaceCharactersInRange:NSMakeRange(string.length - i - 1, 1) withString:[string substringWithRange:NSMakeRange(i, 1)]];
}
NSLog(@"reverString:%@",reverString);
//C
char ch[100];
memcpy(ch, [string cStringUsingEncoding:NSUTF8StringEncoding], [string length]);
char * begin = ch;
char * end = ch + strlen(ch) - 1;
while (begin < end) {
char temp = *begin;
*(begin++) = *end;
*(end--) = temp;
}
NSLog(@"reverseChar[]:%s",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