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朋友約我去火宮殿吃飯,跟我聊到自己的前男友。
說人生往往像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掌控著,當年前男友說要到長沙來讀研讀博,她待在縣城感覺無望,果斷跟他說了分手。后來前男友在長沙工作了多年后,被委以大任調回了縣城,她卻調到了長沙,工作的地點,就在他原來的公司不到十分鐘的地方。
前男友知道后說,你這是故意的吧?她說純屬巧合。
彼時,兩人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算幸福和睦,但她卻知道,他還沒有放下。每次到長沙,他都會約她吃飯,他是醫學博士,舉止極有修養,話也并不太多。
有一天他問,假如我和你在一起,突然身體發生狀況,你會不會打電話救我?
她迅速地說,不會!
這句話對他來說,像針扎一樣。他瞬間有些氣憤: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
她說,我覺得,人和人之間還是應該有些邊界感的。
她把這件事講給我聽,一方面大概是想表達自己對情感的態度,一方面,也隱約感覺自己似乎還可以有更好的回答。
我說,你這句話,是假定別人連起碼的是非、善惡都不懂,聽上去有點傷人。
她想了想說是的,我是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大概就是那種精致的利已主義者。
我說你們當年分手的時候,他是不是很痛苦?她說是的,我當年好多人追求我,但他也許沒想到我會說分手,對他來說,是被動的。幾年后的一天,我工作了一上午,發現他從外地過來,在我們單位的大廳,已經默默地等了我很久。
你看,我們其實很多時候是自私的,說分就分的是自己,絲毫沒顧及到人家的傷口還在滴血,現在人家請你吃個飯,就把人家當洪水猛獸,處處提防人家,生怕自己多給一點笑臉,多表達一點善意,人家就會誤以為乍樣乍樣。你就這么把前男友當渣男?
想起一位老師曾經對人的緣份做了十二字的升華:第一步,謹慎起緣,第二步,廣結善緣,第三步,恭敬轉緣。
過去的真情,是美好的回憶,是晶瑩的琥珀,不是帶毒的蝎子,我們常感嘆,年少的情感是單純無瑕的,為什么等這份真情重新回到身邊的時候,就像《雷雨》里的周樸園見到魯待萍一樣,只留下一句:你來干什么?是誰指使你來的。
面對逝去的真情,我們只需恭敬轉緣,輕輕托起別人的善念,并把它安放在合適的位置就好。它依然那么神圣高潔,沾不到半點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