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研讀》208:? ? ? ? ? 漢紀(三十三)
馮異治理關中,前后共計三年,上林苑變成了一座城市。有人上表章說:“馮異專制關中,斬殺長安縣令,威權太重,百姓歸附,當地人號稱他為‘咸陽王’。”劉秀把表章轉給馮異觀看。
馮異十分惶恐,就上書謝罪。劉秀回復說:“將軍對于朕,在名義上是君臣,其恩情就如同父子。有什么可嫌疑,從而生出恐懼的想法呢?”
隗囂夸耀粉飾自己,經常認為自己是周文王復生,和眾將商議自立為王。鄭興聽說后勸說隗囂:“當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卻仍然服侍殷商。到周武王繼位后,八百諸侯未經謀劃全部集會,還軍等待天時。高祖皇帝連年征伐,仍然以沛公的名義行師?,F在將軍要想去行不可能的事情,這明明是要迅速招來禍患,難道不是這樣嗎?”
隗囂最后放棄稱王,隨后廣為設置職位,用來提高自己的尊貴位置。鄭興又說:“中郎將、太中大夫、使者持節官職都是帝王的器物,不是人臣應當制定的。這些都對實際無益,卻有損名聲,不是尊上的做法?!?/p>
隗囂感覺為難,就停止了這些做法。
這時,劉秀的關中將帥多次上書,說可以進攻蜀地,劉秀把這些書信轉給隗囂觀看,借機派他征討蜀地,以驗證其對自己的忠誠。隗囂上書,極力說三輔地區軍兵單薄弱小,盧芳又在邊境騷擾,不應當謀取蜀地。劉秀知道隗囂還是對兩邊持觀望態度,不希望天下統一,于是慢慢降低對其禮儀,擺正了君臣位置。
當初,隗囂和來歙、馬援相交很好,所以劉秀多次派來歙和馬援奉命出使往來,勸隗囂到洛陽入朝,許諾他很高的爵位。隗囂根本不想東去,接連派使者表達推辭之意,說自己沒有什么功德,只想等到四方平安后,就退歸鄉里。
劉秀再次派來歙去勸說隗囂,讓他派遣質子進入洛陽陪侍,隗囂聽說劉永和龐寵等人都已經破滅,就派自己的長子隗恂跟隨來歙到達洛陽,劉秀任命隗恂為胡騎校尉,封為鐫羌侯。
鄭興借護送隗恂一行,請求返回安葬父母。隗囂不聽,遷徙了鄭興的房舍,增加其官位和俸祿。鄭興進入見隗囂說:“我現在因為父母還未安葬,所以請求退休回家,將軍用增加官位俸祿、遷徙房舍來挽留我,中間又會耽擱很多時間,這只是以親人作為借口,是真正失禮。將軍怎么能這樣呢? 我希望留下妻子獨自回家安葬父母,將軍又有什么猜忌呢?”
隗囂隨后命人讓鄭興和妻子一起東歸。馬援也帶著家屬,跟隨隗恂返回洛陽,因為所率領的賓客太多,就請求到上林苑中屯田,劉秀答應下來。
隗囂的部將王元、王捷等人經常說天下成敗還不可知,不希望專心歸屬劉秀。他勸說隗囂:“當年更始帝定都西京,四方響應,天下紛紛歸附,稱為太平。但更始帝一旦失敗后,大王幾乎沒有容身之地?,F在南有公孫述,北有劉文伯(盧芳),江湖海岱中稱王稱公的有十幾個,如果聽從了儒生勸說,舍棄千乘基業,寄身于危國之中,卻想尋找萬全之計,這是傾覆禍敗的道路?,F在天水郡完整富裕,士馬最為強悍,王元我自請率一小部人馬向東封鎖守衛函谷關,這是萬世難得的機遇。如果暫時不使用此計,就要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等待四方變化,即使圖謀帝王之業不成,退一步也能足以成就王霸之基??傮w來說,魚不能脫離深淵,那樣就如同神龍失勢,立即和蚯蚓的景況相同?!?/p>
隗囂心中同意王元的計謀,所以雖然派遣了兒子入朝作為人質,卻仍然想憑借其地形險要獨霸一方。
申屠剛勸說隗囂:“愚臣我聽說人們都歸附的,上天也給予;人們都背叛的,上天也離開。我看到漢朝皇帝躬行圣德,興起義兵,施行天罰,所抵擋的肯定摧毀,這確實是上天賜福,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F在璽書多次來到,委以國事昭示信用,這是想和將軍共享吉兇。普通百姓之間的交往,還有至死不違背諾言的誠信,何況對于整個國家呢!將軍現在到底是害怕什么、圖謀什么,導致這樣猶豫不決呢?如果發生了非常變故,就會對上有負忠孝,對下愧對當世。預言在沒有實現時,可以認為是虛話,但等到實際到來后,就會后悔不及,所以我才用忠言勸諫,希望將軍能夠采納,將軍可以反復考慮我的進言?!?/p>
隗囂并未采納,于是游士長者慢慢離開。
王莽末年,交趾各郡閉境自守。岑彭平時和交趾牧鄧讓相交莫逆,就寫信給鄧讓,陳說劉秀的威德,又派偏將軍屈充傳送檄書到江南,頒布詔命。于是鄧讓和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國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人,都帶領使者到洛陽貢獻,劉秀封他們全部為列侯。
錫光是漢中人,他在交趾教導百姓蠻夷禮義。劉秀又封宛城人任延為九真太守,教導當地百姓耕種嫁娶,所以嶺南的風氣改變開始于這兩位太守。
這年,劉秀下詔書征召隱士、太原人周黨、會稽人嚴光等到達京師洛陽。在劉秀召見時,周黨只是伏在地上,并不拜謁,說自己愿意隱居守志。
博士范升奏報詆毀周黨等人說:“臣私下里看到太原人周黨、東海人王良、山陽人王成等人,他們蒙受厚恩,使者三次聘請,才肯上車前來。陛下在帝廷召見后,周黨不肯按照禮儀屈身跪拜,只是伏地卻不叩頭,簡直是狂妄驕橫,又竟然和陛下同時退朝。周黨等人文不能演義,武不能為君戰死,沽名釣譽,受到的禮遇卻和三公一樣。臣愿意坐在云臺下,考試他們治國安邦之道。如果他們的學識不像臣期望的那樣,就可以治其虛妄之罪。他們竟敢私竊虛名,夸上求高,這都犯了大不敬罪?!?/p>
書信奏報后,劉秀下詔書說:“自古明王圣主,肯定會有不肯臣服的士人。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人周黨不肯接受朕的俸祿,這屬于人各有志。特賞賜周黨帛四十匹,送回家鄉?!?/p>
劉秀年少時和嚴光一起游學,在繼位后下詔令按照相貌四處尋訪。
最后在齊國找到嚴光,多次征召嚴光才來到,劉秀封他為諫議大夫。嚴光不肯受封離開,到富春山中耕種垂釣,最后在家中壽終正寢。
王良后來歷任沛郡太守、大司徒司直,他在位恭敬節儉,他的妻子從不進入官舍,平時蓋布被用瓦器。王良后來因病回家,一年后又被征召。他來到滎陽后,病情加重不能繼續前進,就到朋友家中。朋友不肯相見,對他說道:“沒有忠言奇謀卻獲得大位,來來回回你不煩嗎?”拒絕讓王良入門。王良聽到后十分慚愧,從此后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最后在家中去世。
漢元帝時期,莎車王延曾經作為侍子在長安侍奉皇帝,仰慕中原禮儀。在王莽之亂時,匈奴奪占西域,只有延不肯歸附。他經常敕令兒子們:“應當世代侍奉漢朝,不能辜負?!?/p>
延去世后,他的兒子康繼位??德暑I鄰近國家抗拒匈奴,保護原都護的官吏將士、妻子兒女一千多人??邓拖瓡胶游鳎儐栔袊鴦屿o。竇融于是按照舊制,冊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國全都最歸他管轄。
黃其軍
? ? ? 作于2025年4月10日(古歷乙巳年三月十三)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