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溫熱的長風吹拂著家鄉河邊的老柳,柳枝敷衍的擺動著,樹下花草昏黃,雖是初夏的時令,卻看不見家鄉有絲毫的生機。麥苗綠的發燙,干涸著嘶叫著,放羊的老人靜靜地躺在吊床上,聽收音機里叫賣的靈丹妙藥,也不去管那幾只臥在麥田里啃食莊家的老羊。
聽說村東頭老劉頭前兩天才過世,膝下一個閨女一個兒子,老劉頭生前就像個物件似的被兒女推來推去,最后推到地里去看莊嫁了。村里頭人都說是他生前太摳門,重男輕女,對女兒沒個好臉色,有個什么好處凈想起他兒子了,這不,臨老了女兒不照顧他也有話說,倒是有個一直被寵幸的兒子才沒給餓死,不幸的是這兒子取了個母老虎擱家里,人言公公不好當,這還真是。
村里那幾個老婦女最近也沒爆啥猛料,自從上次被當眾揭發被罵成小三兒后,倒也挺安生的,不過在家里隔著幾條巷還是能聽到她們放蕩的聲音,對過路的熟人熱情打招呼,沒等走沒影呢,就開始談論人家的糗事,不是說人家的家庭就是挑起人家的家事,實在沒啥說了,就品味人家走路的姿勢,言語表達不出來呢,就現場學著走起來,夸張的姿勢和表情總能引起其他幾位婦女哄堂大笑。
可不是閑的沒事干了嘛!除了做點家務就是在大街上閑話路人,有時還能湊幾個人搓盤麻將,輸了幾塊錢就能在家里抱怨上一整天,別提在牌桌上打架了。不過有一點她們倒是挺自覺的,吵完打完后幾天就又在一塊有說有笑的,別提多風趣了,一般人還真看不懂。
那些老婦女也習慣了這種 娛樂方式,新鮮的事物再有趣也沒有村里的一劑猛料來的大快人心,所以手機、電腦這些相對時髦的玩意兒對她們來說并不是那么有吸引力。反倒是那些剛過門沒幾年的小媳份兒們,倒不像那些老婦女們天天沒事站大街,大多時候都悶在家里逛逛淘寶,看看哪些廉價的化妝品打折準備凌晨搶購,然后再預定好一些臺詞忽悠一下男人,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過年過節親戚們走動的也少了,都是各過各的,雖說電視上講國家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好了,但對于出生在六七十年代大字不識幾個的老農民來講,除了做點小買賣或出點死力之外,別的也沒啥可干的,并且好像近幾年各種小生意也并不樂觀,改行嗎?能干點啥?前幾年好不容易把房子蓋起來,門面算是留住了,但欠的一屁股債也能把人給愁死。縱然不似山區那里由于道路不通而導致貧困,但這看似大好的平原地區也只有兩三畝地是自個家的,河南人太多,所以出生在河南,扎根在河南,也窮在河南。
家里還是一團漿糊,日子還在熬著,農民還是放不下鋤頭、看不到希望。好多人感慨,生活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難,人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壞。這就是我作為生活底層的河南農村人的所見所聞,也許沒有符合新時代該有的氣息,也許并不讓人感到悻悻,但這就是一個底層生活的真實寫照,沒有悲傷,沒有痛苦,有的只是不幸,時代的不幸。
我記得小時候家里缺吃少穿時也沒有現在活的這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