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構思,在很久之前便已經做好,今天終于有機會可以把寫出來整理出來。
現在微信、QQ幾乎全民化,情侶們的日常交流也更多的是在這些社交工具上進行的。在我之前的戀愛中,男友們都十分傾向于在社交工具上溝通。坦白講,我并不喜歡這種溝通方式。在社交工具上的溝通總讓我覺得不夠正式、不夠認真。在社交工具上的文字的溝通,隔著屏幕雙方都只能看到對方簡單、甚至略顯冰冷的文字,難以準確把握對方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誤會和溝通上的障礙,從而影響二人的感情。即使是在社交工具上的語音溝通也顯得不那么正式和真實,雖然你能感受到對方的語氣。我總覺得有時候人們是認為打字麻煩,說不清或者手頭有事才會發語音。
分手的時候出于個人習慣或者出于不舍得和傷心之類的原因,通常人們會在社交工具或者短信上提出分手?;蛟S你只說簡單的一句話“XXX,我們分手吧”,又或許你會大致的or比較詳細的說出分手的原因。你會痛,很痛,但我總覺得這種痛來的太簡單,太容易得到。分手容易了,也增加了復合以及二次傷害、反復傷害的可能性。分手分的容易,那么復合自然也很容易咯。
其實有時候想想,套路電視劇套路電影中的狗血場面還是很不錯的。午后或者夜晚,男女主約在一間寧靜的咖啡廳或者一家優雅的餐廳見面。雙方神情凝重,心情復雜。酒過三巡飯,飯過五味,一方開口,或平靜或略帶哽咽地提出分手;另外一方的眼睛在瞬間喪失光彩,剎那間黯然失色,淚珠順著他(她)的臉頰無情的滑過??諝馔蝗话察o,只有淚珠“嘀嗒,嘀嗒”的滴落在桌子上,那是心碎、心死般的聲音。再之后二人一起緩慢走出室內,在門口強忍著眼淚最后一次接吻,說些諸如“以后沒有我要好好照顧自己”之類的話,隨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毅然決然,分道揚鑣。這個時候兩個人終于再也憋不住淚水,任其恣意流淌,啜泣、以至嚎啕大哭。最后很久很久,雙方都各自哭夠了,哭的差不多了,二人刪除并拉黑彼此所以聯系方式,自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具有畫面感、套路化的分手,和這一整個過程是比較有儀式感的。對于提出分手的那方來說,做出這么分手的決定并當面向對方說出是艱難至極的。在分手的時候,雙方所感受到的痛苦是直觀的、具體的、明顯的,具有強大沖擊力的,讓人無法承受的。一方面,承受著如此巨大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控制不住自己”求復合的可能性,而大的痛苦同時能引起大的思考從而促使人大的進步與成長。另一方面,“互刪”不僅降低了“手賤”復合,也基本斷絕了雙方的聯系,你看不到得不到幾乎所有關于對方消息了,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
嗯哼,我最煩“不正經的分手”和隨之產生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真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啊。但我從未有一次分手分得干凈、利落、脆,最好的還是復合了一次之后徹底掰的。缺乏“儀式感”的分手給我帶來的痛苦也不言而喻。
總之,分手需要一些儀式感。下次分手,拒絕簡單隨意。
最后,感謝某人為這篇文章填了把火,讓我寫出了較為真實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