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朋友圈的時候,轉發文章的數量幾乎占據了朋友圈一半的空間。于是我試著研究朋友圈轉發的規律,人們為什么會樂于轉發一篇文章,是因為它有用?是因為它有趣?于是,我收集了朋友圈最近的100篇文章一探究竟,并總結出了這7類受眾最容易轉發的文案類型。
1.“知識類”的內容
轉發目的——表達自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例如:
《商業世界的11條真相》
《一篇看懂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建設與傳播》
知識類的內容可以說是轉發度最高的,在這個世界上,有優質的知識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優質的基礎。所以,大概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無知。
2.“積極向上”的內容
轉發目的——表達自己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例如:
《從客服到運營總監,他一直在努力》
《他用八年的時間準備創業,用行動回應別人的不認可》
積極向上從古至今都是人們贊美的美德,有了它便會得到人們的敬意和尊重。所以人們會努力的朝它靠攏。不管有沒有行動起來,不管是不是這樣的人,轉發積極向上的內容至少會讓自己看起來是這樣的人,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然而對于人物勵志類內容,大部分的人只是在旁邊觀看和吶喊加油,由此來得到心靈的慰藉,得到成就感。
3.“雞湯類”的內容
轉發目的——你可以通過這些文字了解我的內心
例如:
《所有堅持不下來,都是因為不夠愛》
《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另我感到奇怪的是,似乎大家都表現的不太喜歡雞湯類內容,但是卻在一個勁的轉發。雞湯文質量有高有低,它通過引起人們的共鳴而走進人的內心。它不管觀點正不正確,只管能夠進入你的內心,這也是讓我感到非常害怕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靠自己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一大部分的人是通過別人的口中來了解,然而聰明的商人不會告訴你正確的,他只會告訴你對他有利的。所以不管別人怎么說,你都無法辨別,甚至扭曲了自己。再者,雞湯類文章只會讓你知道,而不會告訴你如何做到,這不就是耍流氓嗎。
4.“消息靈通”的內容
轉發目的——讓別人知道自己關注的東西
例如:
《網易嚴選也要開酒店和書店了,等等,怎么和MUJI越來越像?》
《蘋果做了一檔真人秀,我們或許可以叫它“美國好應用”》
這類信息主要是表達自己所關注的東西,讓別人知道你的消息非常的靈通,竟比他們先知道一步。
5.“引起憤怒或恐慌”的內容
轉發目的——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情,并站在你這邊
例如:
《微信上瘋傳,周杰倫是日本漢奸!賣國賊! 》
《微信崩了!無法支付!文章又打不開! 》
一個令人感到憤怒或者恐慌的文章是很容易引起轉發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一件事情讓我憤怒了,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的憤怒并支持我的觀點。如果一件事情讓我恐慌了,我需要讓大家只知道我的恐慌,并和我一起恐慌。
6.“有價值的故事”的內容
轉發目的——我喜歡有價值的東西
例如:
《我是怎樣賺到現在這些錢的》
《工作十年,我經歷了哪些思維上的轉變》
任何人都不會拒絕聽故事,尤其是有價值的故事,可以喚起我們內心的相似記憶,產生認同感。或者是當成參照物,努力向其靠齊。人們不會通過你的智慧而改變,卻會因為你的情感而改變。
7.“引起共鳴”的內容
轉發目的——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
例如:
《我只想人生,有一點點不平凡》
《誰不是一邊愛生活,一邊又不想活了》
制作共鳴的目的,是與受眾拉近距離,讓受眾把自己帶到文章中去。引起共鳴類文章通常的使用場景是宣傳品牌,當用戶進入文章的情景后馬上推出自己的品牌,容不得用戶有一點空隙。但這樣也會略顯尷尬。
舉幾個反例:
“你是不是覺得......”(不,我完全不會這樣覺得)
“你會不會希望......”(不,我一點都不希望)
“到這里你肯定會問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馬上告訴你......”(不,我一點都不想問,你也別告訴我)
哈哈......
除了上面講的這些影響因素,還有兩個可以增加文章的轉發度
一是有趣
轉發有趣的文章,會帶來這樣一種效果:一方面是你是因為我才看到這篇文章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是這篇文章很有趣,我通過轉發他來表達認同,如果你也認同,那我們就冥冥之中就達成了共識,我們理解并認同對方的品味,認為對方是與自己相似的人。
一是有趣
轉發有趣的文章,會帶來這樣一種效果:一方面是你是因為我才看到這篇文章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是這篇文章很有趣,我通過轉發他來表達認同,如果你也認同,那我們就冥冥之中就達成了共識,我們理解并認同對方的品味,認為對方是與自己相似的人。
二是篇幅
根據相關調查,長文章相對于短文章更容易被轉發,對于受眾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轉發的內容價值更高,這樣可以表現自己的品味和頭腦,提高別人對自己價值的判斷。而相對來說,長文章更容易被認知為有價值的內容,傳播力度比短文章更好。
看明白了嗎?不管是轉發何種文章,最終的落腳點都是自己,所謂轉發的本質就是——表達自我,宣傳自我,補充自我。
簡單來說,我們的轉發行為是另一種的自我表達,我們轉發一樣東西,總結起來其實是被這樣的目的所主導的:
1)我希望(或潛意識里希望)向受眾向受眾表達我的愛好,興趣和價值觀。
比如:星座,性格,文化等等,告訴別人,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們也會這樣的看待我。
2)我希望借由我轉發的內容來表達我的見解,認知和立場。
比如:同情弱者,崇拜強者。借由此來為自己發聲和表態。
3)天哪!居然有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我需要第一時間告訴你們。
比如:一些辟謠的內容,他們可能需要的并不是傳播,而是遏制。但是大多人不都是覺得表達自己最重要嗎?
這也難怪,微信作為聊天交友工具,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在上面,而朋友圈就成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誰都想在別人眼里是最完美的形象。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運營小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