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跟隨本書主人公的一生走過,經歷命運帶來太多變數,最初的懷才不遇,中途的仕途險惡,晚年的疾病纏身,在心底留下凄涼的情緒。但在他身上領略了一位偉大圣賢不屈不撓的精神,遇到任何問題堅持本心的毅力。貫穿本書的精髓就是良知,用良知去判斷、去解決一切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值得用一生去學習的學問!
讀后總結了幾點想法,與喜歡王陽明圣人的你一起分享。
一、"心即理"
其實就是一切道理、真理、天理都在我心,不需外求,知行肯定是合一的。
1、最好孝敬父母的方法歸結為讓父母身安、心安。
2、外部環境是一種作用力,不過有正推力(順境),也有反推力(逆境)。而很多時候,反推力才是我們前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動力。
3、每個在逆境中的人:切勿受到不利環境的影響,也不要讓堅定之心有所動搖。要避免災禍,就要守護內心的光明,盡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這種態度,再大的災難都是浮云。有時候,人必須隱藏他的光芒,以便在當時的困難處境之下仍能讓他意志占上風,內心深處必須意志堅定,并且要一點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難中堅持。
換種說法~
逆境便于自我反省,保持繼續堅持!
順境便于抓住機遇,爭取再創輝煌!
利用好自身價值,找對自己認為對的路!
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存天理去人欲"
1.任何一件事靠你一個獨坐想象,無論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無補。必須要到事上去磨煉。做事時無愧于人、無愧于心,這才是王陽明心學所說的真正的"煉心"。
2.能勇敢向前是勇氣,能轉身是智慧,智勇兼備,才可成大事。
3.提升個人道德固然重要,不過用嚴厲的手段掃蕩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r即變通的力量,將所學致所用、融會貫通的處理事情。
4.只有放棄,才有日后的得到。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樂和人生價值的答案,它就是一個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下它,才能輕松上路,繼續你的前程。
三、"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你的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為準則。你的意念所到之處,正確的就知道正確,錯誤的就知道錯誤,不可能有絲毫的隱瞞。只要你不去欺騙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著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惡。此處是何等的穩當快樂!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訣,致知的實在功夫。
四、軍事上有三個過人之處值得學習
1、不重形式,只重實質。
2、以毒攻毒,以賊攻賊。
(最了解賊的不是官,而是賊。用賊攻賊,勢如破竹。)
3、心理戰。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永遠讓人摸不透他的路數。
(道德就在我心,不必外求,關鍵是有人并不想釋放它。)
五、知行合一
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是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本書帶來的智慧是讓我們遵循內心真實的正確的想法(良知)去做想要做的一切,并且持之以恒的去堅持。遇到不是自己想要的果斷的放棄,放空心靈安靜(內心空空,什么都不想)的狀態。只要心靈安靜了,就能進入自己想要的方向,通過這種方式養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使我們變得更聰慧。
精明的人往往都是用心的人,用心的人就會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秘密。也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望書友們能從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