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理論

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1簡介:《太極拳論》,系太極拳的文獻資料,中國人對于著作常喜好托古,假借古人之名為作者,傳承給后世的人。太極拳界重要的拳論有兩篇,一是張三豐的《太極拳經》;一是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雖然實際的作者有待考究,但是仍被太極拳界奉為圭皋,影響學習太極拳的人甚深。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傳統中國武術界門戶之見甚多,而太極拳的支派亦甚眾,然而所有的太極拳門派均不約而同地尊崇王宗岳《太極拳論》為太極拳界至文,足見其地位重要。太極拳名稱始見于清乾隆年間武禹襄太極拳譜第一篇之太極拳論,武稱作者是王宗岳。王宗岳生平不可考,他的長拳只有八卦五行十三勢,發展自陳家溝長拳一路“十三勢頭”。

2張三豐版: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后,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原注云:此系武當山張三豐祖師遺論。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3王宗岳版概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為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旌文転?。立如平/秤準?;钏栖囕啞F羷t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4楊諾賓版

理論不過就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并非是什么不可撼動的神殿。對于初學者來說,自身的感覺不足以指引自己前行,因此,借鑒前人的經驗就成為了非常好的選擇。理解對了就對自己有幫助,理解錯了就會害了自己。理論是一個引路的燈塔,現如今的問題就是“老燈塔很模糊”。你說他指的路錯,但有走到正確位置的人;你說他指的路對,死在半路上的數都數不過來。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站在燈塔的位置,清晰述出來時的路。無論觀者是否相信我,那都是你的選擇,我只負責闡述我的腳印。

《楊諾賓解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解:首先要明了,太極拳論中的“論”是指論太極拳,而并非指“太極”。雖然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也正是因為如此,“太極者無極而生”中的“無極”自然也不是指易學中的無極,而是不走極端的意思。說明此拳為亦剛亦柔之拳。動靜之機的“動靜”是勁力開和時對于其感覺的一種形容,開合勁也正是太極拳的根本,故稱陰陽之母。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解:就練套路而言,放松為合。掤為開(由于放勁依舊以掤為基礎,在此只說掤),開既是分。技擊中若要進入狀態,須以此為基礎,動靜也是開合,這里除了自身的開合,也包含運動中與對手之間產生的開合,既是進退。技擊不同于推手,通常搶奪空間不用直進直退的方式。推手中引進為合,落空為開。合時的“靜”不是指毫無動靜,而是松勁的一種感覺。

“無過不及”指既不過分又不會有所欠缺,是恰到好處的意思?!半S曲就伸”也可稱之為“舍己從人”,但非完全依從于別人。隨曲就伸雖包含有舍己從人的意思,但不是簡單的舍己從人,它還為舍己從人設定了一個量,與之前的“無過不及”相呼應。如果“從人”從得太過,就有可能成為“隨倒就趴”了。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解:人指對方,我指自己。此處放大了剛柔的概念。剛與柔不僅局限于自身,而是放大至自身與對手之間的變化。“人剛我柔謂之走”,既是針對對手的剛而做出的變化。太極拳技擊以身法見長,少有對峙現象產生,“走”是引動或周旋的意思。

“我順人背謂之粘”,其中的“粘”不是一般意義的貼住,而是在與我技擊時,對手內心中的一種被動感受。也就是失勢的無奈感。猶如纏在身上拿不下甩不開的繩子一樣,既不得機得勢,又揮之不去,苦不堪言。而“我”則因得機得勢而感覺十分的“順”。所謂得機得勢,就是有力搶占了時間與空間的優勢。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解:“應”與“隨”有隨機應變之意,但是一定要分清隨機應變的時機。并不是單純的對手急來我也急,對手緩來我也緩。如果以此種概念應對,豈不是被動到底,永不翻身?“急應、緩隨”是太極拳“后發而先制”概念的一種體現。

文中的“急”與“緩”先是針對自身,然后才是針對對手。所謂“急應”,敵來時我已經有所準備,我雖未出手,但是已經搶占先機,得機得勢,可直接以 “上法”應對。給人以反應敏捷的感覺?!熬忞S”則是對手來時,我尚不得機得勢,則以“借法”隨之,以作緩兵之計,后再伺機而動。給人以不慌不忙又不失勢的感覺。

【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解:“變化萬端”是比喻個體差異的多樣性。習練太極拳所依照的“拳理”是不會因這個多樣性而不湊效的。只要能夠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練習,即可逐漸掌握太極拳。起初學習形態(也就是套路),逐漸由熟悉形態而慢慢感受勁力,最終則可掌握到“神明”的境界。也就是在技擊中做到“因敵變化而變化”的高深境界。但是這一境界不是一日之功,還需要“用力之久”。其中“用力”不是指盲目使用力量,而是指學會運用力量的變化。即松柔入整勁、整勁化為松柔的力量轉換過程。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解:“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對于身法的說明,也是太極拳中最重要的身法。其他有關糾正身法的注意事項,均是由此細化而出?!绊攧盘崞稹迸c“松勁下沉”(氣沉丹田)形成了對拉拔長的掤勁,與“不偏不倚”的態勢結合,給“輕靈沉靜”的太極拳,奠定了通向“身法自然”的基礎。勁力升華后“蓄于無形、發于瞬間”的“忽隱忽現”也就正是得益于此基礎的。根據我教學中的實踐總結,身法問題是遏制習練者進步的最大癥結。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又杳】

解:以練習推手為例,“虛”與“杳”均是對方推我時,由我施加給對方的感受。“杳”做“杳無音訊”講,是讓對手不得著力點。做到這點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這里細化說明:一般來說這里的“虛、杳”是針對化解直勁的而言的,畢竟直勁難防,側勁難練。通常對于直來勁都是“松一側,搬另一側”,使對方失勢,這么做雖然沒有什么明顯錯誤,但是與不給著力點的“虛”與“杳”還是略有不同。

變化著力點的方法類似靠樁。身體左右兩側,以纏絲勁分別上浮、下沉,這種應對方法動作幅度小,由于形成了整體變化,使對手難以找到具體著力位置,不敢深入。此時對手的感受既是“虛、杳”。

【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解:這里的“高、深、長、促”并不是對某些招法的解釋,是對太極拳“度”的一種闡述。無論“仰、俯、進、退”,皆需有度。也就是通常說的“存心要精”。種“度”如果放在技擊當中,可以解釋為“即便技藝過人,也不能夠輕浮傲慢,越是深入越是要謹慎”。掌握技法后心態就成為了重要的制勝關鍵。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概皆由此而及也】

解:對于勁力的掌握不僅要知己,也要知彼。僅應用自如是不夠的,還要能夠察覺對方的變化?!奥爠拧本褪歉兄獙κ值牧α俊F鹣却钍致爠牛捎陂L時間的練習,甚至可以感受出極為細微的變化。用“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來形容身體聽勁的靈敏度,即便放上羽毛或落上蠅蟲的細微重量都能感知得到。

通過以上聽勁的掌握,逐漸會將聽勁轉變為一種敏銳、精準的判斷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察勢”。這樣在技擊中就會因察勢在先而胸有成竹。“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也就是使對手無法判斷出我的行動,而對手的行動卻早已盡收眼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英雄所向無敵”怎能不是因此而及呢?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p>

解:武術的種類有很多,雖然招式特點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數依舊沒有擺脫以“體格”論拳技高低的模式?!皦哑廴?,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這些先天的強弱并非是學來的技藝,這一切是自然規律。(接下文為一整段)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解:(接上文)但細細品問太極拳“四兩撥千斤”這句話,顯然是要通過后天的鍛煉來打破“體格優勢”這一自然規律。看那些已經年過八旬的老人,他們依舊可以與人比試武藝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了。

此處的“快何能為?”并不是說速度快沒有用,而是太極拳特殊的運動方式以“相對速度快”彌補了“絕對速度不足”的缺憾。從而使其對“速度、力量、技巧、體力分配”做出優化,使后天的技術優勢占到了主導地位。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解:這里在次強調了身法的重要性;“活似車輪”既是身為軸手為輪,快速機動的技擊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強調身法?!傲⑷缙綔省本褪菍α⑸怼爸姓匀弧钡膹娬{,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有可能達到“活似車輪”的境界。這也正是步入技擊殿堂的鑰匙,只有真正體悟到了這一點,才能夠感受他的妙處。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爾。欲避此病,須知陰陽】

解:“偏沉”不是指一側用力,“雙重”也不是指兩腿平分力量。如果雙重僅僅是雙腿平分力量,為什么會有人“數年純功”不能參透呢?“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是為了說明“動作協調則手腳靈便,而反之則會顯得呆滯遲鈍?!睙o論套路還是技擊,都要將協調視為重要的環節。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爾。”就是告訴練習太極拳的人,不留意這一要點,即便是練上多年也難以掌握其精妙的勁力。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這里的陰陽是對于“協調”的形容,舉例來說:拳路中的跳躍動作,兩腳隨“身法”騰起,著地時錯落有致。不去過多的依賴腿部力量,是借整體勁產生騰空感。能做到這一點,也就基本找到了太極拳的協調感。

【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解:“粘、走”與“陰、陽”都是為了說明變化,不僅是局限于自身勁力的變化,也是自己與對手之間態勢的變化。只有活用了這種變化,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稱之為懂勁。(接下文為一整段)

【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解:(接上文)只有真正意義的懂勁后,才有可能做到不走彎路,溫故而知新。而逐漸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解:“舍己從人”不是拋棄特點而服從別人,是一種因敵變化而變化的高深境界。依照上文的闡述,做到這一點應該并不困難,但是由于個人領悟的差異,大多數都朝錯誤的方向去練習了。有些雖然偏差不大,但是起點時的小小偏差,導致所收獲的結果確相差甚遠。習練者不可著急,要在練習的同時細細揣摩。否則發現問題后,重新糾正從頭再練,就會得不償失了。

這也正是太極拳高深的地方,不僅要善用手腳,也要善用大腦。

【是為論】(告訴你怎么做,不如告訴你怎么想!)

解:“論”本身說明此篇文章,即《太極拳論》是作者“王宗岳”的個人感受。個人感受是帶有個體差異之偏見的,所以才叫論。因此僅僅是一種練習的參考,要記住“參考”本身僅僅是“參考”而已,并非是絕對照做!這也就是“論”的關鍵之所在。由于此篇《太極拳論》由我楊諾賓詳解的,自然也就帶有我楊諾賓的個人觀點,也就是我的“論”也包含其中。因此對于此篇“論”的作用,我也要在此做出新的定義:

“論”是經驗,這種經驗要為更多的“可能性”提供幫助。它并不是一個限制思維的牢籠,反而應該是“習練者發揮創造力的催化劑”。我希望我的論成為一個起點,是一個把可能性放大到無限的起點!這就是我對“太極拳論”的新定義,是我的《太極拳論解》。

《解拳經總歌》

【縱放屈伸人莫知】

解:不管是依靠功力操縱或發放對手,抑或是化解對方的來勢,只有在勁力不為對方所察覺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有效發揮。

【諸靠纏繞我皆依】

解:此句話確實是很有意思,只是標點的位置,就會引發不同的意思。我曾見過這樣的解讀“諸靠纏繞,我皆依”!而我則站在了另一個角度去解讀,當然了,這也是實踐后的總結:“諸,靠纏繞,我皆依?!?/p>

“諸”是無論任何來勢,借助精湛的纏絲勁,我皆能夠“舍己從人”一一化解。這并不是在顯示自身的優勢,而是著重強調纏絲勁的實際價值。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采也難敵】

解:面對對方兇猛的來勢,我不應潰退,而是應該伺機“進”身?!鞍?、撂、橫、采”基本都是近身的用法,這些技法是沒有打擊造成的效果來得直觀的,但是近身后他們所發揮的效果,卻不是一般的打擊技所能比擬的。

【鉤掤逼攬人人曉,閃驚巧取有誰知】

解:大多數人都認為,復雜而兇狠的技巧是制勝的關鍵。殊不知真正取勝的關鍵,反而是那些驚炸靈巧的簡單招式。

【佯輸詐走誰云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解:技擊中取勝,不僅要靠高超的武藝,也要靠機制靈活的拳法戰術。

【滾栓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解:有些小招式極為隱蔽好用,在實際操作中甚至可以達到如同偷襲一樣的效果。另有些則是大開大合,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對于這類招式最好的用法就是出奇制勝。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炮捶】

解:遠拳、近肘、貼身靠,肘法多用于近身。攔截對方招式后的近身距離,使用肘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進身前則要多留意對方的步法,以攻擊范圍較大的拳腳應對是比較恰當的。

【二換掃壓掛面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解:腿法的應用不僅要弄清發力的方式,也要搞清楚發動攻擊時最容易應用的具體位置。如:蹬一跟用足跟,插腳用腳面,掃堂腿用腳內側等等。

【截前壓后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解:技擊須攻防一體,打擊、攔截、閃身,如環環相扣的鎖鏈,一氣呵成。時而聲東擊西,時而上驚下取,無論進攻還是退閃,攻防之間總要決絕果斷。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解:即使不會武術的人,也會在搏斗中應用一些迎頭痛擊、大開大合的打法。真正高明的技擊,則是要躲開“皮糙肉厚”不易產生效果的打擊部位,朝著較為隱蔽且容易湊效的要害處下手。而對于拳法的傳播者而言,知曉這一點只是必須具備的基礎之一,否則的話難稱其為好的拳師。

本文為顧留馨之文顧留馨版本《太極拳論》解

刊于 《體育科技》 ( 4 )1980年。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于1980年7 月出版。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間的山西人 ( 故稱山右 ) 。1792年他在河南洛陽教 書,1795年在河 南開封教書。他的武術著作有 《太極拳論》[1]一篇,解釋長拳 和十三勢內容的殘稿一 篇,修訂了 《打手歌》 一篇和《陰符槍譜》,共四種。

《太極拳論》 以太極兩儀立說;解釋"十三勢 "以八卦、五行立說; 《陰符槍譜》 以陰符 立說。陰指暗,符指合,故陰符意為 "靜處為陰動則 符 ",正如陰符槍法的原則 "靜如 處女,動如脫兔 "。王宗岳少年時讀過經史,也讀過 《內經》 、 《道德經》 及兵法等書,兼 通擊刺之術 ( 擊劍、刺槍 ) ,槍法最精?!短珮O拳論》 實際上是概括性很強的總結推手經驗的論文,它所依據的 理論是我國 古代哲學樸素的陰陽學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 ",以此作為太極 拳的基本理論,就使 太極拳在廣泛流傳中不致練成剛拳、硬拳,也不致練成 柔拳、軟拳,而是大家公認的 有柔有剛、剛柔相濟。這應該說是《太極拳論》 的主要貢獻。

下面,對 《太極拳論》 逐句逐段試作解釋。

5王宗岳版

(一)、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說的是老子《道德經》的開篇?!〈藘烧撸龆惷?,同謂之玄。(易瑜伽認為說的是陰陽)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所謂太極,古人"謂天地 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 ( 《易系辭》 )。 這是我國古代的天體演化論,把太極形容為混沌初分后的陰陽兩氣,而混沌未分的狀態為"無極"狀態。也有人解釋"太極" 是屋中最高處正梁的中心,意為最高、最中心的東西。

(太極圖)呈圓形,內含陰和陽兩個半弧形的類似魚形的圖案。太極拳采用這個名稱, 象征著太極拳是圓轉的、弧形的.剛柔相濟的拳術。

‥無極而生 " ,周敦頤 ( 1017一1073 )所著 《太極圖說》 說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王宗岳說 : "太極者,無極而生",是根據 《太極圖說》 而立論的。

‥陰陽之母也"意指陰陽兩氣包含在"太極"之中,所以說"太極"是 "陰陽之母 " 。

(二)、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古人認為太極是一個混圓體,包含陰陽兩氣。動時這個混圓體就起變化,分陰分陽,所以說太極生兩儀,亦即 "動之則分"。靜時仍然是一個混圓體,陰陽變化雖然相對靜止 ,但陰陽的道理完全具備,所以叫做"靜之則合"。

上面五句話,講的是太極拳的理論,下面就根據這種理論來闡明太極拳 推手的要領,方法。

一說太極拳創造于清初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創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此說法相信張三豐是虛構人物。)他寫的太極拳的原始理論 《拳經總歌》 有 :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兩句話,王宗岳據此進行了發揮。

另一說太極拳是武當道人張三豐所創,學習太極者皆視張三豐為祖師。歷史上是有張三豐這個道士的,也是習武之人,并且還有流傳下來的《太極拳論》(“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記載。因此,此說法似乎更可信。((三). "無過無不及,隨屈就申"

(三). "無過無不及,隨屈就申"

推手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來屈伸進退,要隨看對方的動作而采取攻防動 作,不可主觀,不可盲動,要隨對方的屈伸而屈伸,人屈我伸,人伸我屈 ,要和對方的動作密切不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要不頂不丟 ; 對方進一寸 , 我退一寸 ; 進一分,退一分。退的少了成 為"頂",退的多了成為"丟 " 。

‥直來橫去,橫來直去"是武術各流派的共同經驗,太極拳推手還有形象上 纏繞絞轉 的"粘隨"特點,可練習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以利了解對方的動向 、力點和快慢,作 出判斷來克制對方。這比單憑目力來判斷對方動向的拳種 ,多了一種偵察能力 "聽勁 "。

(四)、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

推手時要放松,攻和防都如此,逐漸練出一股"柔勁"來。剛勁好像一根硬木 頭,堅實但變化少。

柔勁好比鋼絲繩,變化多。俗語說軟繩能捆硬柴。但從理論上講,柔能克剛, 剛也能克柔。

單純的柔是不夠用的,太極拳主張"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粘與走都要以柔 為主,柔久則剛在其中,人以剛來,我以剛去對抗,這是兩方相抗,不是"引進落空"、"借力打人"的技巧,而應該"人剛我柔"地把對方力量引開,使之落空不得力。

所以學太極拳推手一開始就要放松,心身都要放松。對方剛來,我總是柔應 ,便對方 不得力,有力無處用,這叫做"走化",目的是我走順勁,造成有利于我的形勢,使對 方走背勁,造成不利于對力的形勢。

當對方來勁被我走化形成背勁時,我即用粘勁加力于其身手,使之陷入更不 利的地 位,從而無力反擊。粘好像膠水、生漆粘物一樣,粘走相生,剛柔相濟,這是推手的重要原則。

"粘"這個字,是三百余年前俞大猷、戚繼光等提出來的,武術書上最初見于明 朝俞大 猷的《劍經》,在他的對打棍法(不是套路的對打)中有時用粘字。到清初,太極拳推 手就完全用粘勁,于是"粘 "的用途日廣。

練粘可使人的反應變快,觸覺靈敏,所以能做到隨對力來勁粘走相生,克敵制勝。

(五)、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動作快慢要決定于對力動作的快慢,不能自作主張。首先,手臂放松,觸覺靈 敏,才能急應緩隨,處處合拍。 只有觸覺靈敏了,才能做到 "彼微動,已先動 ",才能制人 而不為人所制。

(六)、"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

動作雖然千變萬化,而粘走相生,急應緩隨的 道理是一貫的。

(七)、由看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這是太極拳推手功 夫的三個階段 :即著熟、懂勁、階及神明。

一 、看熟看的是打法、拳法、拳勢,譬如看棋。中國武術各拳種的套 路,就是各個不同的" 勢"聯貫組成的,每"勢"都有它的主要攻防方法和 變化方法,錯綜互用,這就稱 作 "拳術"、 "拳法"、 "拳套"。不講技擊 方法的套路,稱作體操、舞蹈、導引或 八段錦。有些拳種只講姿勢優美,實 用性差,稱作花拳繡腿,是表演藝術性的 武舞( 講究實用性的稱作武藝 ) 。 練太極拳推手,首先是身法、手法、步法.眼 法和每勢的著法(攻擊和防御 的方法)要練得正確、熟練;特別是練拳架,首先姿 勢要正確,拳套要聯貫 熟練和呼吸配合好。然后在推手、散打中進行試用,捉 摸每個看法用得上, 還是用不上 ;用上了,用勁對不對等。這是前人教太極拳 的次序,即首先要 懂得每勢的看法和變化,不可瞎練,漫無標準地劃圈。

二 、 懂 勁 看法練熟即可逐漸悟出用動的粘隨.剛柔、虛宜、輕重以 及屈中求直.蓄而后 發等道理。有些人學推手好談懂勁,但不研究看法, 這是跳班、越級的方 法。只追求勁,不講求看法,往往無從捉摸,不看邊際。 因為, "勁附著而 行,勁貫著中",看法如果不從實際出發,舍近就遠, 勁也就隨著"看法"而失去 應有的作用。 懂勁以后,著法的使用才能巧妙省力??捶ê投畡哦家秃粑?然結合, 不屬拳法的動作不可能結合呼吸,例如兩個吸或兩個呼湊在一起的動 作就不 可能結合呼吸。 懂勁質量愈高,推手時威脅對方的力量也越大,看法的 使用也更能得機 得勢。 懂勁主要是從推手實踐中悟出來的。只練拳不練推手, 對懂勁是談不上 的。想象出來的懂勁,一接觸實際就不行。

三 、 階 及 神 明 "階及"意即逐步上升,亦即臺階、梯子,須一步一涉 爬上去。 "神明 "意即神妙 高明,隨心所欲,形成條件反射,熟能生巧。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 及神明 "這句話,總的意思就是踢、 打.跌、摔、拿等著法熟練后,逐漸悟出 " 勁"貫看中的技巧,掌握"勁" 這個總鑰匙, 不求用著,而著法自然用得巧妙,最 后達到 "妙手無處不混然" 的程度。

(八)、"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用力 "系指練功夫,不 是指用力氣。全句意為 : 不經過勤學苦練,就不能豁然貫通 忽然完全悟解 ) 。

堅持練拳推手,鉆研掌理,會有好幾次"豁然貫通",功夫是沒有止境的。

青年時期、壯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各有一次或多次對拳理的"豁然貫通"。

通過向有經驗的師友學習、交流和反復研究掌理,功夫才能練到自己身上,對療病 保 健,增 強體質才有幫助。

太極拳發展至今,主要的傳統套路有陳、楊.武、吳、孫等五式,陳式 還有老架.新 架和趙堡架三種,都是講究每勢的著法的。傳統套路都有這種 講究著法、運氣的特 點。

懂得著法,拳套才容易練正確,不致練得千奇百怪, 也才能和呼吸結合得好, "氣與 力合",療病健身的效果較高,又可節省練 拳的時間。

(九)、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

"虛領頂勁"意為頭頂要輕輕領起往上頂著,便于中樞神經安靜地提起精神來指 揮動 作。

關于氣沉丹田,說法不一。這里可能是指腹式深呼吸,吸時小腹內收,隔肌上 升,胃 部隆起,肺部自然擴張。呼時小腹外突,隔肌下降,胃部復原,胸廓自 然平正。

身心兼修, 內外并練,著重在內壯,這也是被稱作 "內功拳 "的太極拳的一個特點。

"氣沉丹田"不可硬壓丹田,也不可一味"沉氣",而要"氣宜鼓蕩",并且練拳時的腹 式 呼吸只能用逆式,不能用順式。

順式是吸氣時小腹外突(氣沉丹田),呼氣時小腹內收,結合在拳套內就只能始終 "氣沉 丹田",有降無升,所以一定要用逆式。

如果用順式腹式呼吸,對練拳推手都是無益的,因為攻的動作都要借地面反作用 力, 必須氣沉丹田,勁才能往前發。那能有勁要往前發,而呼氣時小腹卸內收之 理?

逆式深呼吸是引進時吸氣,小腹內收 ; 發勁時小腹外突,氣沉丹田。

內 功拳種的"形意". "八卦". "南拳 "、 "內家拳",都是用腹式逆呼吸 的。

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極拳的理論(那時只有陳式太極拳一種,沒有流派),對呼吸運 氣 只講了一句 "氣沉丹田 "。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基本上概括了太極拳對立身中正.松靜自然地運氣練拳和推 手 的要求。

(十)、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不偏不倚"是說身體姿勢不要歪斜而失去中正。不偏是指形體上、神態上都要自 然中 正,不倚是不丟不頂,不要依靠什么來維持自己的平衡,而要中正安舒,獨 立自主。

"忽隱忽現"是說行氣運勁要似有宜無,忽輕忽重,虛宜無定,變化多端,使對方難 于 適應 顧此失彼。

( 十一)、"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還要做 到,對方從左方用力攻來,我左方虛 而化之,虛而引之 不與頂抗,使來力落空 ; 如對方從右方用力來攻,則我右方虛而化 之,虛而引之,也不與頂抗,使來力落空。 這就是不犯雙重之病。

練到處處能虛而化 之,虛而引之,就是棋高一著,從而使對方縛手縛腳。

"虛 "和 "杳 "都是 不可捉摸的意思。]( 十二)、"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b] "彌"字作"更加"解釋。我運用粘化劃弧的引進落空的方法,對方往上進 攻,我高以引 之,使有高不可攀,腳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覺 ; 如對方往下 進攻,我低以引之,便 有如臨深淵,搖搖欲墜,愈陷愈深的感覺 ; 若對方前 進,我漸漸引進,便其摸不到我 身上,有進之則愈長而不可及的感覺,經我 粘逼進攻,對力越退越感覺不能走化。

這四種情況都是粘走相生,不丟不頂我順人背,我得機,得勢,彼不得機、 不得勢而 出現的。

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認真實踐,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這種推手 技巧可說是無 止境的,因之可說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術。

推手雙方功力相等,不容易發揮出這樣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 ( 例如力量、 耐力.速 度.靈敏.技巧等相差大了 ) ,這種高級技巧就會顯示出來。]( 十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獨知人 "b] 這是形 容觸覺、內體感覺的靈敏度極高,稍微觸及,便能感覺得到,立即走化。 功 夫練到技術高了,便能做到 :一恨雞毛,一只蒼蠅或一只小蟲輕輕觸 及人體任何部 位,都能感覺得到并立即有行動對付 ;在推手時,便能做到他 不如我,我能知他。]( 十四)、"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b] 這句說明王宗岳是唯我獨尊的。他生于二百多年前,那時,中國武術家還認為 近身搏 斗技巧在戰場 上還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十五)、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b] 這種拳術技巧的門派是很多的,它們雖然姿勢動作不一樣,但不外乎是力大 打力小, 手腳快打手腳慢?!? 十六)、"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 ( 為)也"

所謂有力打無力,大力勝小力,手快勝手慢,都是先天賦有的本能,不是學出 來的。 看來,這兩段話,有宗派觀點,有形而上學的論點。 說其它拳種是 .旁門 ",而自己是 正門,是正宗,這確是宗派觀熱。

力大勝力小,有力打無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種規律,但力量和速度也 不是先天自然 之能,也需要學習鍛煉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 "非 關學力而有( 為)也"這句 話是錯誤的。太極拳從名字的含義來講是有柔有剛,有輕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棟習 。 四兩撥千 斤",又要練習"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單純強調一方面,就有片面性, 就是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了。]

( 十七)、〝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 ; 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 為"b] 察 (打手歌) 里有 "四兩撥千斤"一句話,顯然不是用大力來勝人; 看到年紀耄 ( 意為 七,八十歲)或耋(意為八、九十歲)的人還能應付眾人的圍攻,取得勝利, 可是老人體 力比較差,動作 此較遲鈍,還能御眾取勝,說明 "快"也不一定能取勝。

過去認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從拳論中 "察四兩撥千斤之 句 "的.察 "字來 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作品,這是很對的。后來核對了陳家溝原 有的四句 《打手歌》,才斷定六句的《打手歌》是經過王宗岳修訂的。

這四句話是強調小力勝大力的技巧作用。](十八)、"立如秤準,活如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b] 始終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準一樣;身手圓活如車輪旋轉.,不但不受 來力, 還能把來力拋出去;無論來力多么直大,要粘著走化,不要頂抗,如果 粘著處放 松走 化不受力,這叫做 "偏沉 ",能做到 "偏沉 ",就能順隨,使對方 有力也不得力,有力 無處用,推手時要避免兩方相抗,如果兩方相抗,不能夠 ‥偏沉則隨",動作就會滯 鈍,結果還是力大者勝力小者。]( 十九)、 "每見數年鈍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b] 常常見到勤練太極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領會"懂勁 "和"粘隨走 化 "的道理,往往 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這都是用力頂抗,犯了雙重" 之病而不自覺所致。

王宗岳這段話是在二百年前講的,那時候太極拳不作為老弱病人練的拳, 而是體格強壯者練的拳,他們不懂雙重之病,不能制人,大都為人所制。而練推手的大都是力量不大的人,基礎薄弱的人,加上不懂"雙重"之病 不懂著法,難怪有些練摔跤的人或練拳又硬又快的人說.一般練太極拳的是豆腐架子。

(二十)、"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 離陽;陰陽相 濟,方為懂勁"

要避免這個"用力頂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陰陽的變化。陰指柔、虛 、輕、 合、蓄勢、吸氣等 ; 陽指剛、 實、重、開、發勁、呼氣等。

粘逼中隨時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隨時可以轉化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

有開有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有虛有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樣虛實、 剛柔、 開合.變化靈活,才可以使對方顧此失彼,不知所 措,應接不暇,處 處被動。 陽剛 不能離開陰柔,陰柔不能離開陽剛。有陰有陽,有虛有實,有 柔有剛,陰陽相濟,虛實頁互變,柔剛錯綜,才算 是懂 勁。]

( 二十一)、 "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b] 懂勁以 后,粘走相生,越練越細巧精密,一面實踐,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 摸 其 中道理,學思并用,就能逐漸做到從心所欲,身手更為輕靈,威脅力更大, 搭手即能 判斷對力力量的大小、長短、動向、快慢,依著何處即從何處反擊。]( 二十二)、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學者不可不 詳辨焉。是為論"b] 推手本來是舍己從人的技巧,順應客觀規律,不自作主張;如果自作主張用固定 的手 法,逆客觀規律,必然會出現丟、頂、硬撞,不能引進落空,反而引進落 實,造成失 敗,這是多誤于舍近求遠。差之毫厘,結果是謬之千里。

練拳、推手也是這樣,學的人要詳細辨別這個 道理。

易瑜伽(人名)《王宗岳太極拳論》詳解

6哲學理論

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笨追f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p>

2.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吨熳诱Z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抱樸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云笈七簽》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
    空靈隱俠閱讀 1,181評論 2 11
  • 一、傳統太極拳推手的現狀 太極拳是中華瑰寶,在形式上它包含了太極拳架(套路)與太極拳推手兩大部分內容。傳承與弘揚太...
    武當功夫傳人鄭師和閱讀 1,805評論 0 0
  • 激活用戶861790030408177激活用戶
    人生誰不上網閱讀 254評論 0 0
  • 文/素心說 周六,我和朋友去一家從沒去過的理發店剪了頭發,理發師當面要加微信,礙于禮貌我暫且加了微信,但是權限設置...
    素心說閱讀 870評論 6 10
  • 因為現在的女孩子是不需要追的呀。 對比了身邊的“女朋友們”我發現—— 但凡不是“婊里婊氣”的女孩子,壓根兒不會給她...
    ZitaZhang閱讀 25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