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或許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你自找的。
這句話值得商榷卻不無道理,我們怎樣的生活,怎樣的工作,都是我們的選擇。無論客觀或主觀,負責的都是我們自己。
這里對于個人生活的選擇我不必評斷,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但是對于職業的選擇,或許這一點點的建議能夠幫助到處于盲目或疑惑中的人。
關于職業選擇,我們可以歸類到職業認知的版塊當中。它對于職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選擇除了包括行業職位的選擇,還包括公司的選擇、上司的選擇等客觀因素。
職業生涯始于楊帆于選擇,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過。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是主軸線,努力是你在這條線上能產生多少分支的重要條件。有句話說:“這個年頭沒有窮人,只有不愿意思考的人?!?/b>
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在于兩件事的成功選擇,一是找對單位、找對老板上司;二是找對人生的另外一半。為什么這樣說?當太陽升起時我們與同事共事,當日落時我們與愛人相擁。
然而很多人對于選擇過于草率,對于選擇上的的心思花的太少。
下面我從五點來說一下,如何深層次的進行職業選擇,怎樣進行職業選擇,它對我們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在職業選擇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地域。
以我本人的例子來說,高中是在縣城讀的。同學大部分來自農村,也有部分來自縣城。同班的六十多個同學包括后來復讀的在內,后來考上大學本科專科的,也就是四十多人左右。
大學畢業后大部分同學選擇了比較發達的城市,部分回到了并不發達的老家。讀??苹蛑袑5募以诳h城的同學基本都回去了。其中有兩個不錯學校的本科畢業農村同學也選擇了回去。但是這兩位同學后來十分后悔,因為他們的所謂學歷和能力在縣城沒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競爭優勢。好點的企業寥寥無幾,跳槽都沒有機會。而再想去一線城市不僅工作經歷不占優勢,也早已失去了當初的鋒芒。有家室的人更不用說。
反而家在縣城的同學,因為家庭的人際網絡,大都發展的不錯。
這里不是反對大家回去家鄉建設。而是一定要從長遠考慮。如果你確有此意要回家鄉發展,建議可以先在比較發達的地方學習,將來成為真正的獨當一面的職業人士之后再返回家鄉,因為工作之初的你本來就不成熟,沒有能力改變落后的思維,只能被動的同化。
要記住從大學畢業到之后的十年時間里,職業發展基本上就定型了。
那么怎樣進行地域的選擇呢?
1.選擇和自己職業發展配套的區域。
就像大部分的咨詢公司都分布在北上廣深一樣,這四個地方基本占了全國咨詢公司的80%以上。如果要考慮這方面的職業追求,那么這四個地方就是最好的選擇。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適合的區域能得到更好的配套設施,更好的平臺,更快速的信息資源,更寬闊的視野。一旦缺了某個環節,事業就很難發展。
2.單純的說去大城市或固守一隅都不對。
職業發展初期可以在較為發達的地方工作,到職業發展達到相當規模的成都在考慮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頻繁的更換城市,積累的資源會隨著地域變動大大貶值,無形中其他的成本上升。
有的人認為大城市競爭過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沒有勇氣面對挑戰;其實大城市的機會更多,激烈的競爭更能激發個人潛能,容易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也許二三線城市有二三十萬的年薪就很難有上升的空間,但在北京、上海這樣的薪水就算不上什么了。
哪些地方更適合自己發展?或者如何通過地域轉換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躍上新的平臺?對職業發展的地域選擇都需要深思。
二:行業選擇要有內在連續性
行業選擇跟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選擇了金融意味著幾個人操縱上億元的資金;選擇房地產意味著幾十人操縱者上億元的資金;選擇生產業,意味著幾百人拼命干也就幾百萬的利潤(一般情況,特殊企業排除)。選擇了什么行業,就有了什么樣的發展空間。
很多人在行業選擇上犯的錯就是沒有行業。這是職業發展的大忌,也是讓人很惋惜的。而避免的關鍵就是要有行業意識。
在不同的行業頻繁轉變,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深入的了解是對職業發展很不利的。要盡可能的在一個行業深入的做下去,盡可能的不要輕易改行,因為這會讓你損失掉很多的積累,但行業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話我的一個建議就是行業發展要有一定的內在的連續性。
所謂內在連續性就是你以前積累的資源如經驗、技能、人脈等等能夠不斷地得到延續和強化,有一條清晰的連續的軌跡,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跳躍式發展。比如一直在一個行業做,或者沿著行業的價值鏈條在不同的企業工作,原來作建筑施工的到房地產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來在國際物流企業去做貿易,原來做教師的改做培訓師,原來做建筑的改到房地產,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可行的轉換。
內在連續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你的職業資源的不斷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不同的行業。
企業應該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同樣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有的聰明人擁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不超過5,而我們大家認為得并不聰明的朋友,或許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個領域反而會有好的發展。
第三個選擇是要考慮企業
個人職業的承載平臺就是企業,企業是個人職業生涯可以不斷得到拓展,得到展現的舞臺。
好的平臺可以讓人不斷的得到鍛煉,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增強個人信心和興趣,不斷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不好的平臺則會造成反向力,讓人慢慢喪失職業發展的競爭力,讓個人生涯出現停滯或倒退。某種程度而言,進入好的企業所獲得的能力的發展機會比大學能提供的要多得多,所以選擇一個有助于自己發展的企業非常重要。
外企、國企、民企各有各的風格,關鍵是什么樣的企業適合不同階段的你。在國企混的好的人,在外企不一定能行;在外企很牛的人,不一定玩得轉民企。概括一下的話就是外企講能力,國企講本事,民企既要有本事還要有能力。大企業的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視野,經驗和人脈積累是小公司達不到的。但是小公司可以讓你和他一起成長發展成為中堅力量。成長起來的創業公司帶來的豐厚的回報是大企業很難獲得的。大企業給的培訓體系比較完善,職責分工明確,能夠學到溝通組織協調運作能力,塑造更職業化的人士。缺點就是工作相對狹隘,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工作居多。中小企業往往都是身兼數職,實戰經驗強,而且中小企業是以業務為導向,創業機會多,缺點就是培訓少、風險大,說不定哪天就關門大吉了。
總的來說,大企業培養的是標準件,小企業培養的是非標準件。
我的建議是在工作剛開始的階段不要進一些比較小的企業,除非遇到特別好的老板。當然這樣的情況很少,因為剛畢業時社會經驗非常少,很難處理得好很多問題。
大公司選文化,中型公司選行業,小公司選老板。
四:職業選定主戰場
所謂職業就是你從事的具體職能,比如營銷、財務、行政、管理等等。在職業選擇中,大部分的失誤都集中在這塊。
關于職業,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的到企業的主戰場去耕耘。什么是主戰場,實際上就是那些最能夠直接提供價值的部門,主要是業務部門,當然,對于一些大的企業而言,我認為財務、人力資源、戰略規劃部門等等也可以劃入主戰場的范疇。如果是在軍隊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當然也會包括信息和情報等支持部門,但是你如果進了炊事班,那你的職業空間就不是很大。
主戰場匯集公司最多資源,升遷機會也最多。一般來說,公司高層大都出身于主戰場的部門。
五:總部工作提升職業發展
要想獲得外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一開始要盡可能的爭取機會在公司總部工作。在公司總部,潛在的升遷機會更多,視野更寬廣。接觸到不同層面的人,從基層員工,中層經理直到董事會成員。還有不少的領導職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的,尤其是公司總部不僅要安排總部自己的職位,而且當下屬機構要為空缺的崗位安排人的時候總部的人員也是進水樓臺。從這么多的職位中得到機會的機率,顯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當然,如果當下屬企業的規模本身足夠大,幾乎就能夠給你的職業生涯很大的發展空間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通過這五點的分析希望能對大家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起到參考的作用。如開頭所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好正確的職業選擇才能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因為它就是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