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也會感慨,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可是有些問題卻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一邊迷茫,一邊思索,等待時間給予答案。
有時,我們也會突發奇想,要是有一本關于我們所遇到問題的書就好了,不管我們遇到什么問題,書里都會有答案。可是仔細想想,卻又不太現實。曾經我也這樣認為,因此當我遇到《心的千問》這本書時,單單只是看到書名,我就有些激動。盡管書封上介紹說,書里面有一千個問答,但是對于我來說,已經很有吸引力了。
說到《心的千問》這本書,你也許會好奇,到底是誰做了一件于我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人就是作家慶山。也許你對她有些陌生,不過,你或許聽說過她曾經的筆名安妮寶貝,更是熟悉她的長篇作品《七月與安生》和《蓮花》等作品。
慶山自2017年起,就開始在網絡上回答讀者的提問,一直持續到2020年,在回答了一千個問題之后,這才結束了問答。為了將這些問答分享給更多的人,她將這些問題集結成冊,寫成《心的千問》一書。
在讀這本書時,我經常感到被理解、被看見,以及獲得啟發。因為書中的那些問題,我也曾遇到過,時常感慨,有人說出了我的心里話;而關于問題的答案,雖然僅僅代表慶山的個人立場,但是于我也很有啟發。在這個基礎上,我可以進一步探索自己問題的答案。為此,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啟發我的三個問答,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01/自我進步
看到身邊的人讀書、買課、學習,你是不是也會有些焦慮?因為你也希望自己有所進步,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那你有沒有想過,自我進步,需要我們做些什么?是買更多的課,報更多的班嗎?在慶山看來,除了外界的這些資源外,更需要我們進行自我教育。
一方面,我們要注重理論上的自我教育。這就需要我們進行閱讀。這里說的閱讀,不是東讀一本西看一本,而是進行深入的主題閱讀。比如,我們最近在工作上碰到了什么問題,或者最近對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就可以買來幾本同一個主題的書來看。等看完之后,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對這個主題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進行實踐上的自我教育。當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需要解決的事情或者碰到困難,要耐心應對,總結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調整心態。唯有在實踐中進行磨煉,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注重理論上的學習,又要注重實踐中的應用。此外,我們還需要明白一點,自我教育是需要我們長期去做的一件事情。只有我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希望我們多給自己一些信心和耐心,在努力了一段時間后,我們就會看到成果。
02/實際應用
在明白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后,我在想,我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做?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繼續讀《心的千問》這本書。后來我看到,有人問到,三十歲以后,要多做哪些事情,會對我們有益處,尤其對女人來說,要多實踐哪些事情。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感慨,這正是我的困惑。我要在實踐中多做哪些事情?
為此,在《心的千問》書中,慶山指出,我們要多進行理論上的自我教育,可以是閱讀,也可以是進修學習等等。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需要多注意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我們要努力工作。在未成年前,我們依靠父母生活。但是在成年后,我們要盡可能地做到自食其力,好好工作,讓自己的經濟獨立,不再依靠他人。
第二件事,我們要學會愛人。尤其是在婚姻中,我們要放棄完美的期待,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個體,知道對方不可能滿足我們所有的期待。為此,我們要學會接納真實的伴侶,和他一起經營婚姻。
第三件事,我們要學會不迷戀物質。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物品并沒有那么多。對物質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這需要我們對物質的需求保持清醒,而不是迷失其中。
當然,做到以上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好。如果逃避的話,只能逃避一時,最終還是要學會面對。
03/讀書的意義
看到這里,你也許和我一樣,還有一點疑問,那就是,我們平時也讀書,可是感覺好像讀過就忘了。那是不是就是說,讀書沒有用呢?帶著這樣的困惑,我看到了慶山關于這個問題的解釋。她將讀書的過程,比喻為喝清水。雖然喝水時,我們感覺不到什么,但是人需要喝水。因此,我們的精神也需要讀書。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點,在讀過書后,我們不記得里面的全部內容,這是正常的。只要我們能回憶起書中對我們啟發最大的幾點,就可以了。
其次,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全神貫注?有沒有認真思考?有沒有好好做筆記?有沒有思考如何應用?如果我們做到這幾點的話,那么對于書中的知識印象更為深刻,我們也就更能吸收書中的精華。
最后,在讀完書后,我們一定要去實踐書中的知識。和道理一樣,聽過許多道理,并不能改變什么。讓我們的生活改變的是我們的行動,在于我們有沒有按照道理、按照書中的知識去做事情。而且,也唯有實踐,我們才能知道書中的知識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幫助。
正如慶山在《心的千問》書中回答的關于讀書的意義,“在于吸取有用的理論,思考它們、與自己的體悟相會。書帶來的知識不拘時空。讀書能夠增進智慧。”就像《心的千問》這本書于我們的意義一樣,雖然不能幫助我們直接解決問題,但是會引發我們的思考,給我們提供思考的方向。
此外,在讀《心的千問》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書中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有關于認知自我的困惑,有關于與人相處的迷茫,有關于婚姻相處的糾結,還有關于養育孩子的難題等等。你會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有同樣的困惑。
在認識到這一點后,那么在與人相處時,對于他人我們會多些耐心與理解;在與己相處時,對于自己我們會多些接納與自愛。我們更希望,在我們解決了碰到的問題后,也可以分享給他人,給他人提供參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記得,關于人生中的那些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回答。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清醒地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