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總是不夠合理,我們對中長期(3-5年)的時間總是不知不覺,但是對當下卻無比強烈,尤其是當我們在困難處境中掙扎時。
比如2023年不知不覺又過去了,而每一天所遇到的讓我無比掙扎痛苦的事情,此刻已經煙消云散,不知何物了。
又比如2024年號稱“最長”春節,也在恍惚間度過了,回望一下,看一本書也是度過,打球也是度過,刷視頻也是度過,此刻的我,對當時選擇做哪一件事的所有心境、心情、感受全然不知了,若是如此,為什么當時不多看書呢,因為此刻沒有任何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我看了一本書和我刷了視頻,那我更愿意選擇刷視頻。
再看看下面這個例子,你可能可以更好的理解。
2
李笑來如何用這種“時間感知”的差異,勸自己的老婆學英語。
李笑來經常看英文原版書,他老婆在耳濡目染下,也有了興趣,有一天她老婆問他:“我要學習多久才能像你一樣能夠閱讀原版書?”
李笑來說:“5年左右。”
他老婆說:“我那么笨,豈不是更久,那還是算了。”
李笑來問:“你5年前在干什么,你的狀態是怎樣的?你再想想,從那時到現在,是不是刷一下子過了?”
他老婆說:“怎么啦?”
李笑來接著問:“你再想想,從那時到現在,是不是刷一下子過了?”
他老婆說:“是呀!”
李笑來又說:“從現在開始5年,到時候回頭再看,也是一樣的,刷一下子就過去了,可是如果你現在開始學了呢,到時候你就是另外一個人了,如果你現在覺得太久太難了,就算了,時間還是會唰一下過去,到那時候你就和現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你覺得你應該怎么選呢?”
他老婆沉默地走開了。
過了幾天,他老婆說:“要是五年后,還和現在一樣那就太可怕了。”
從那以后,李笑來的老婆開始學習英語,真的用5年的時間達到了閱讀原版書的水平,并且這一學就是20年。
3
李笑來勸自己老婆學英語的故事太震撼了,我今年34了,從畢業算起,也已經有兩個5年了,如果每個5年我都花時間來熟練一個技能,那我現在至少有2個精通的能力。
笑來的例子也許省略很多細節,其中對核心的一個是,如何讓他的老婆堅定認為“現在學英語有用”,這其實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困惑,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想,“如果有人能夠100%確定地告訴我,學好英語后,我一定能。。。,那我一定學,我一定用所有的時間來學。”
然而,從來沒有人這么對我承諾過,因此我也在各種技能中反復橫跳,完美詮釋什么叫“三分鐘熱度”,5年過去了,10年過去了,一無所獲,依然和原來的自己一樣。
長期持續做一件事,真的需要勇氣,需要很大的勇氣去承擔學A,而放棄學B的機會成本。
我們往往是在猶豫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5年,這就是尋求百分之百確定的安全感的代價。
李笑來公開寫作是從2005年開始,那時每天在播客寫,一次寫幾百字,看的人寥寥無幾,但他知道這不是一件馬上就能夠有收益的事情。
那時候他還在新東方,同事過來質疑他,“你每天寫博客,能夠賺錢嗎?”
當然不能夠馬上賺錢。
所以新東方的朋友們不會像笑來一樣開始寫作,并且寫很久。然而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多年后,李笑來出名了,有了巨大的流量,他老同事們都感嘆“李笑來是一個有流量的人”,李笑來說他也很無奈,因為他沒有辦法在過去就告訴他們,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關鍵是一切都已經發生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于是他的同事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那就算了吧”。
人從一開始的差異非常小,但是只要你開始做,差異就會一直存在,直到積累為巨大的差距。
4
最近李笑來又發起了一場自學活動,用一年時間把英語學成“第二母語”,看完所有他的講解后,我又開始陷入兩難,我有ABC幾件事要做,還要不要跟著一起學英語,畢竟必須保證每天3小時的學習時間,非放棄其他所有所不能達到。
我是否有勇氣“浪費”一年時間,學習一門我目前還無法完全理解其效用的語言。
另外,我又不想一年的自己還是此刻的自己。
changelog:
日更95/100篇,使用卡片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