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月16日(正月十九),春節過后的第一次《相約《論語》 文化中國”國學經典誦讀群分享交流活動,在中新明德學校如約開啟了,共有45位群友參加了分享活動。
? ? 早晨8:30,在群管理員高老師的精心主持下,拉開了一天能量滿滿的經典學習之旅。
? ? ? 首先,大家在佩燦老師的引領下對大成至圣先師孔子行了拜師禮。
其次,大家共同大聲誦讀了今天要解讀的第九《子罕篇》和第十《鄉黨篇》原文。
第三、上午由王麗博士帶領我們解讀第九《子罕篇》,王麗博士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子罕篇》中的每一句話,帶領我們領略孔子的思想魅力。
? ? ? 在《子罕篇》中,孔子展現了他對于道德、智慧、勇氣等品質的獨到見解。
? ? ? 比如:他強調“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感到困惑,因為他能洞察事物的本質;一個真正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因為他內心充滿愛與善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去面對一切。這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 ? ? 也深刻理解了:為何孔子會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為何會強調“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及孔子對于“利”與“命”的獨到見解。這些看似簡單的言辭,實則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領悟。
? ? ? 來的學友們都如饑似渴的聆聽王麗博士的精彩講解,我們感受到了孔子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智慧,以及他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這種交流,將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我們在心靈的深處,與孔子產生共鳴。
學友們認真聽講和記筆記中…
九十歲的申老先生,老中醫,我們學習的榜樣,眼不花,耳不聾,背不駝,精神矍鑠,我的水平問題,抱歉給他老人家照相居然眼睛閉上了。
第四、大家舉行餐前禮,共誦感恩詞
參觀校園
第五、課前雅音、雅樂賞析
1、同學們精心表演的佾舞蹈。
佾舞即禮樂為華夏國之大禮。佾舞的表演,讓我們眼前一亮。學生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舞姿優美而莊重。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對古代禮儀的敬畏與尊重。八佾舞不僅僅是一種舞蹈,更是一種文化的展現,一種歷史的傳承。
治道之首,相需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鬃永^周公之志, 重視禮樂,故孔門之教不離詩書禮樂,通過學習佾舞,導正人之志向,培育和奠定良好人格素養,以達修身養性之目的。
在觀看舞蹈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來自歷史的厚重與深邃。
2、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演奏
? ? 葫蘆絲的演奏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風情。葫蘆絲獨特的音色加《月光下的鳳尾竹》旋律輕快而悠揚,一下子吹散了我們中午沒有午睡的困頓,讓我們仿佛立即感受到了在月光皎潔的夜晚,鳳尾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寧靜與和諧,我們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綠的竹林之中,享受著那份清新與愜意。
3、古琴社團表演的古琴樂曲《游子念母》
? ? ? 古琴《游子念母》的旋律悠揚而略帶哀愁,它不僅僅是對母親的思念,更是對故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在同學們古琴的演繹下,這種情感被賦予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感染力,讓我們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母子之情。
雖然欣賞佾舞、葫蘆絲與葫蘆絲的時間只有短暫的30分鐘,但是,大家的內心都充滿了震撼和感動,演出不但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 ? 而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與力量,也欣喜中新明德學校學生對六藝的傳承和學習,更是激發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第六、下午1:30,我們如約開啟了第十《鄉黨》篇的學習,鑒于這一篇的特殊性,王麗博士給我們分了七個組,每組領段落討論、解讀,大家熱情高漲的進行了討論,學習,每組派代表進行分享,效果很好。投入的都忘記照相了呢。
? ? 后來,王麗博士又帶領我們大家統一解讀了《鄉黨篇》。
? ? 《鄉黨篇》是《論語》中的第十篇,主要記錄了孔子在鄉里、朝堂、禮賓、宴飲、祭祀、事君、交友等方面的言行舉止,展現了孔子行“禮”的細節。
? ? 《鄉黨篇》讓我看到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嚴謹自律、注重禮儀的一面。
? ? ? 他的一言一行都遵循著禮儀規范,無論是對待親人、朋友還是陌生人,都表現出了極高的修養和品德。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偉大并不是表現在外在的張揚和炫耀上,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種謙遜、低調、尊重他人的態度,以更好地與人相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以下是對《鄉黨篇》內容的簡要概述:
1、孔子在鄉里的言行
? 謙和低調:孔子在鄉里時,表現得非常恭順,好像不太會說話的樣子,這體現了他對家鄉人的謙遜和低調。
? 注重禮儀: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嚴格修身律己,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言談舉止,都遵循著禮儀規范。
2、孔子在朝堂上的表現
? 善于言辭:孔子在宗廟和朝廷里,說話明白而流暢,但言辭謹慎,體現了他的智慧和修養。
? 態度恭敬:孔子在與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時,總是能根據對方的身份和場合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舉止,表現出對喪事、禮事、國事的敬重。
3、孔子的飲食起居
? 講究飲食:孔子對食品安全非常重視,講究飲食衛生和營養搭配,如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追求過于精細的烹調等。
? 注重禮儀:孔子在用餐時也遵循著禮儀規范,如食不語、寢不言等。
4、孔子的待人接物
? 尊重他人:孔子在與他人交往時,總是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如對待殘疾人的尊重,對朋友的真誠等。
? 注重禮節:孔子在接待賓客、參加祭祀、事君等方面都遵循著嚴格的禮節規范,體現了他的修養和品德。
5、孔子的思想品質
? 仁愛之心:孔子在《鄉黨篇》中展現出的仁愛之心,不僅體現在對親人的思念上,也體現在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上。
? 嚴謹自律:孔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嚴格要求自己,遵循著禮儀規范和社會道德,體現了他的嚴謹自律和高尚品質。
總的來說,《鄉黨篇》通過記錄孔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舉止,這些言行舉止不僅是孔子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是儒家文化中道德教育和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配合本篇學習,王麗博士還貼心的準備了豐富的擴展學習內容:禮的本質和意義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最后,我們在牛老師的帶領下行了謝師禮。
? ? ? 一天的學習戀戀不舍中結束了,我更加明白了孔子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他的思想和學說,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境界。
? ? ?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之風,為我們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榜樣。
? ? ? 我將把這次學習的感悟融入到以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服務更多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麗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