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秦始皇擺宴席,什么大臣、博士、將軍肯定都要過來捧場慶賀了。
宴會么,那是高興的事,大家都會開懷暢飲,就像現在春節年關政府企業開團拜會一樣,氣氛非常活躍。
一般,當宴會舉行到將近一半的時候,酒也喝的差不多了,每個人都進入了狀態,就開始向領導敬酒祝賀。
那時也是這樣,當眾臣喝到盡興的時候,就一一向秦始皇敬酒,說幾句賀詞,順便拍一下馬屁,留個好印象。
有一個叫周青臣的人,這個人官居仆射。
仆射是什么官呢,說法比較多,我就不多做解釋了,你若有興趣可以去查閱一下相關資料。
在這里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官職的名字就行了。
他拿著酒杯晃晃悠悠,滿臉堆笑的站起來給秦始皇敬酒,然后也不忘了說一些溜須拍馬的話:
“陛下實在圣明啊!想當初,秦國的地盤才不過千里。可現在呢?在陛下的神威下,平定了海內,趕跑了蠻夷,日月所照,沒有不臣服的。真是今非昔比啊!”
秦始皇聽了自然非常高興,哈哈大笑,拍得舒服啊。
周青臣看老大這么開心,自然話就多了起來,接著吹捧:
“現在陛下搞得這個郡縣制實在是高明啊!外輕里重,外緊內松,政局穩定,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這樣的制度肯定可以確保大秦的萬世基業不動搖!陛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臣不才,斗膽說一句大話,從古到今的帝王也略知一二,但能像陛下這般英明神武的,聽都沒聽說過,找都找不到啊!”
好么,這等于把秦始皇直接捧成極品奇葩了。
秦始皇聽完照單全收,又是開懷大笑,很是受用。
不知道是不是拍的有點過了,還是氛圍出了問題,旁觀的一個博士就有點聽不下去了。
博士么,這個職務前面已經提到過多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專門搞學問的。
雖然和現在的博士不一樣,但其實都是純知識分子出身。
這個博士名字叫淳于越,以前是齊國人,平時就有點耿直,這次估計又多喝了點酒。
“酒壯慫人膽”么。
一般人平常不敢說的話,酒桌上就會隨意噴出來。
淳于越就是如此,他也不看什么場合就冒冒失失的插嘴說:
“周青臣你這是阿諛奉承!郡縣制真的那么好么?商周兩朝都能延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是什么原因?那是因為采用了分封制!國家將領土分封給子弟功臣管理多好啊,皇帝也省事,這是成熟的經驗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是很好么?現在倒好,王世子弟將來都變成了黔首,倘若出了曾經齊國田常這樣的亂臣賊子,沒有自己人,誰來相救?總之,不按老辦法干,很難持久!你還好意思在這里蒙蔽陛下!”
好么,這話一出,那你想想秦始皇會是什么狀態。
剛剛人還在天上飄著呢,現在呱唧給摔地上了。
秦始皇臉色一下子拉了下來。
淳于越提到的田常究竟是什么人呢?
那可是曾經齊國著名的大奸臣。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典故就經常拿田常做案例。
他先是殺了自己的老大齊簡公,然后又擅自擁立了齊平公,把朝內反對自己的勢力殺個一干二凈。
最后自己的勢力甚至比齊平公還要大,把持著朝政,直到死也沒人敢奈何他。
淳于越在這種喜慶的場合提這么個人不是很掃興么?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都是酒的錯,卻是自己惹的禍啊!
但是大喜的日子,秦始皇又當了那么多年皇帝,一大把年紀了,也沒年輕時容易沖動了,處理大臣間的糾紛已經駕輕就熟。
所以雖然心里一百個不高興,但沒表態,只是隨眼掃了一下李斯說:
“眾卿認為呢?”
這意思很明顯,嘴上說的雖然是“眾卿”,但郡縣制是你李斯最早提出來搞得,現在有人公開反對,你看著辦。
李斯我們說過那是人精,早已由廷尉升任丞相了,又被秦始皇所倚重,大權在握。
于是他勃然而起,朗聲說道:
“淳于越,你酒喝多了吧?在這里胡說八道!胡言亂語!治理國家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變通的,哪里會囿于一個模式。三皇五帝當年治國理政也是因勢而變,不盡相同的。"
淳于越被二領導李斯這樣當頭棒喝了一下,有點清醒了,不敢再言語,默默的坐了下來,呆在那里。
李斯并不罷休,接著說:
"仰仗陛下神威,親手締造了我大秦帝國。現在實行的是流傳萬世的郡縣制度,你個書呆子懂什么?你說的分封制真的那么好么?當年諸侯紛爭,百姓各行其是,沒有章法。而現在呢,法令統一,有令必行,百姓安居樂業。農民安心務農,工人專心做工,你們這些讀書人本應該踏踏實實學習現在的制度法令,老老實實做好宣傳工作!現在倒好,不是好好的思古通今,反倒要學古人過時的那一套,厚古薄今,妄議國政,惑亂黔首,蠱惑陛下,實在是不像話!“
這一頓訓斥,整個宴會的氣氛驟然緊張了起來,鴉雀無聲。
然后,李斯轉過頭對秦始皇說:
”請陛下明斷,不要輕信。”
秦始皇那是很有主見的人,內心中也是非常認可郡縣制的,只是借李斯的話來壓制反對者而已。
所以秦始皇轉怒為喜,非常高興,為了打破僵局,活躍氣氛,就開始和稀泥說: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不談國事了,眾卿繼續暢飲。”
于是號召大家滿飲了三大杯,宴會重新活躍起來,直到盡興方才散場。
這事算完么?
肯定不算。
李斯是分封制的強烈反對者,也是郡縣制的提出并積極推行者。
現在這個不識時務的淳于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竟敢公開反對郡縣制。
雖然是喝多了的酒話,不必當真,但也保不準是酒后吐真言啊。
本來就又很多人私下里議論郡縣制,李斯也早有耳聞,真是豈有此理。
李斯雖然喝了酒,但回到家后,仍然翻來覆去睡不著想這件事。
為了徹底平息不必要的爭論,李斯連夜起草了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奏章。
第二天一早就呈給了秦始皇。
這究竟是篇什么奏章呢?
秦始皇會批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