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有個熱榜問題,現在的職業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怎么辦?
可以說在街上問10個人,9個人都不會喜歡現在的職業。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都是各有的各苦。人世艱難,生活不是在此處受苦,就是在彼處受苦。
你看著別人高薪又可以到處出差旅游,那是你沒有看到別人背后的苦,高薪必然伴隨著高壓力。
曾經我在工廠時特別羨慕能進公司的人,可以朝九晚五,坐在空調室里冬暖夏涼,光鮮亮麗。后來當自己真正實現時,才發現身體不累的,精神心理累。
工廠自然有工廠的局限,枯燥乏味,超負荷地加班勞累,但精神上沒有什么壓力,沒有業績各種考核。
前年我開始了業余寫文字之路,希望有天能做自由職業者,不用上下班打卡,不用再擠公交擠地鐵。
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去年底真實現了做自由職業者愿望。
但同樣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人性都是有懶惰的一面,全職并不一定會比之前寫得多。
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人會更加焦慮,各種精神壓力,頭發大把掉,頸椎痛,腰痛,痛起來人發暈想吐。
總結:不同的職業會面臨不同的煩惱,都會有自己不喜歡的一面。
世上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真掉餡餅估計也是個陷阱。
如果你希望能換到更好的職業賽道,自身得不斷努力升級自我。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上帝給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而如何去分配24小時時間,就決定著每個人的未來。
自從開始寫作以來,每早上五六點就會自然醒無須鬧鐘,在很多人眼里已經是很自律的人。
可看見微信群里朋友們早已在分享跑步的截圖記錄,有的已跑就五公里,有的三公里,看著他們一個個激情四射,光芒萬丈,不管是本職工作還是業余工作都做得近乎完美,他們寫作、讀書、鍛煉、健身、旅行……
每月初寫本月計劃,月底寫總結,仿佛他們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他們才真的讓人佩服,比起來我還是太懶了。
尤其有個叫曉多的,河南人,剛剛才30歲,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他們市當公務員,他周末平均一天寫三篇文章,還不斷學習新技能,采訪一些牛人,線上線下有以他命名的城市聚會活動,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精英,他每月計劃要看多少本書,寫讀書筆記。
曉多靠自已已買三套房,堅持每早跑五公里已經有三年,至今已有十年志愿者經驗,業余開公考輔導班,月兼職收入過萬,副業遠超過主業收入。
他的年度計劃里有每年去十個城市,今年被評為他們當地市的五四青年,給我們分享了現場領導頒獎的照片,大家都調侃他為“書記”。
雖然他出身貧寒,卻靠自己強大的自律精神,不斷地向上追求,一步步的往前走,早已把同齡人甩出幾條街,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曾和群里步月兒妹妹聊起曉多時,她說:曉多這樣的人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太可怕,他一天要干三個人的工作量都不止。嗯,這也是我的看法。
看著他發在群里的計劃夢想清單,每年要做100件有趣的事,精細到每周每天,他說賺錢只是為他的夢想繼續買單。
看著他,感覺自己是不是過得太安逸。
許多人周末一覺睡到半上午,跑步更是難以堅持,渾渾噩噩,懶懶散散。
終于相信了一句話,人和人的區別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區別!
大多數人,一份工作,已覺得精疲力竭,打游戲,逛街,睡覺總閑不夠多,依然是哈欠連天,怨聲載道……
我同一位老鄉說起曉多的時間管理,努力程度,老鄉不屑地說,他當公務員多閑?。‘斎挥袝r間跑步搞這搞那,我每天覺都不夠睡,別人運動、跑步、參加各種活動學習,都是精力太旺盛,吃飽了撐的。
反正我就是沒那時間精神,有點空要打游戲放松放松,說吧,他又繼續埋頭玩他的游戲……
這樣的人太多了,即便對當下有很多不甘,卻沒有了改變的勇氣,更不想讓自己去吃苦,下班時間都是用來放縱抱怨,愈加茫然失措,上升通道越走越窄,惡性循環!
百萬暢銷書作家,一只獨立特行的貓,她也是一個超自律,會利用業余時間的人。她從23歲到30歲,不管多累多忙,她每晚下班必須至少寫1500字的練習量,即便有時加班回來已是深夜,有時精疲力竭,依然雷打不動地堅持。
如今30出頭的她已出版三本暢銷書,公眾號粉絲近百萬,兒女雙全,家庭幸福,已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今年她已辭職,成為了自由工作者。她是典型的一個利用下班時間的寫作積累,實現了人生的騰飛。
胡適先生曾說,“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生?!?/b>
他的白話文成就,也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完成的,也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著名的編劇作家――海巖,寫了那么多暢銷的電視劇,他的第一份職業竟然是北京第一監獄的伙夫。
后來他還成了企業家和一流的設計師,都是在本職工作之外,對閑暇時間的有效利用,在這些領域里做的探索和積累,才有了他們后來至高無上的成就。
所謂八小時之內求生存,八小時之外求發展,你是有效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了嗎?
還是在逃避現實問題?抑或是業余用暴吃暴睡玩游戲、買、買、買,來麻痹自己?然后再抱怨自己為何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抱怨自己的工作是如何不好……
“人生苦難重重,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p>
通過努力,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并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br>
我們要時時刻刻給自己定點小目標,時時刻刻去追求點看似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時刻刻用挫折的痛苦來刺激自己,時時刻刻享受達到目標后的甜蜜滋味。在苦和甜中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他無一日不讀書,就是說不論什么樣的情境下,不論面臨多大壓力,數十年如一日的每天讀書。
而且還50年如一日每天寫日記,每天反省。寫日記這事兒,寫過的朋友恐怕都知道,寫一個月、兩個月不難,50年如一日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而且曾國藩不僅寫日記,更重要的是他在日記中還每天反省檢討,批判總結自己。這得需要多大的雅量和襟懷!
一個人做一件事做一次不足為奇,難在能夠長久堅持(且堅持數十年),這是多么強大的自律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
他們的精彩人生是水到渠成,是理所應當!
想一想,我們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錢、沒有背景、也不聰明,但是如果我們自律一下,充分利用業余時間試試看,找一兩件自己喜歡的事先堅持上三五年,或許也有可能會逆襲,但若不去行動,就連想象的空間都沒有。
我們就從每天堅持讀書、堅持跑步、堅持寫作開始吧!要斷舍離、反思、平靜、節制、謙遜、清潔等等,找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監督,珍惜每一份每一秒,希望我們都可以走得更遠,至少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人和人的區別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區別,自律才能自由!
即便我所換的職業壓力越來越大,但我仍然喜歡現在的狀態,不愿意再回到從前去工廠里。
以上是結合身邊人和名人的真實案例,愿給大家有所啟發。
不管你現在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書,多學習,精進自己,發展愛好。
終究有一天它會成就你,那時,你自然有很多的選擇權,而不用被迫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