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二十五
年齡是一個數(shù)字嗎? 也許并不僅僅是數(shù)字,更是一個充滿著回憶的經(jīng)歷。
告別過去的自己,走向未來的自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來到了這個世界,第一年,第二年,直至第七年,你的記憶當中僅存關于自身的回憶不多。往后的十多年,記憶深刻的無非只有一二,痛苦的、歡樂的,都是人生重要的時刻,十一歲的責罵,十八歲的難過,二十一歲的懵懂,二十三歲的孤獨,至今,算是25歲的年華嗎?
那時候的我
小時候的我,每次過生日的時候,特別喜歡外婆買給我的月餅,生日都是臨近中秋佳節(jié)之際,家鄉(xiāng)的月餅有種獨特的味道,那是外婆帶給我最美好的一段回憶了。小時候真的是很純真,沒有那么多的期待,被家人惦記的那種溫暖,便足以讓我滿足。往后的時刻,有過美好,曾經(jīng)陪在你身邊參與你重要時刻的人早已不在身旁,你我都已有了新的工作,新的陪伴在你身邊的人,走走停停,最后能持續(xù)留在身邊的人真的不多,就像一句經(jīng)典臺詞說的,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這一路上你遇到的人,只能陪你走過一段時光,無法陪你一直走下去。最后的路,是自己一個人走。往后我們所期待的,越來越無法輕易表露,越來越喜歡簡約,也許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沒那么難受,同時會有一點傷感,回顧往年的時刻,除了增長的年齡,還有收獲其他的嗎?這樣的自己是否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還是在自己想要的道路上,持續(xù)的走下去? 每問自己一個問題,答案都不敢輕易說出,因為現(xiàn)狀的自己,不是自己所期待的。
也許不完美才是真實,完美的都不是真實的;一路走來,我在尋找太多外部的認可,兼顧身邊人的感受,反而忽略了自身最重要的感受,讓自己一步一步的受到傷害,這種情況似乎持續(xù)了很久,陷入了一個怪圈,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太累了。這里面也有自身的選擇,沒有處理妥當,導致自己步步維艱。一切因果,自行承擔。
快樂是件很自我的事情,不必強求他人的認可
快樂應該是件向內(nèi)尋求的,而不是一味的從外部尋找,當你在外部尋找的時候,很容易讓自己被動,你的快樂要被認可,委屈卻沒人訴說。人生應該多一些內(nèi)在的快樂內(nèi)容,也不見得非要與人分享,自己安靜地享受就好。
馮唐說“生命中充滿無常,沒有什么是絕對不可能失去的,沒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很多人還太年輕,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也不相信,因為在我們眼里,濃烈的愛情就是應該燃燒到生命結束,摯愛的父母就是會陪自己到永遠,很多事,的確是不經(jīng)歷,不懂得,等到懂得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很多遺憾,陷于這些遺憾,又忽略了當前。 晏殊寫“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有人罵他無情無義,不懂得他是看透世事之后的珍惜之舉,所謂爭取,是在還擁有時,好好把握相處的每分每秒,所謂順應,是在失去后,作出百般挽回的努力未果,就放手。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一個人活的越真實,越容易快樂;一個人期望越小,越容易快樂。一個人韌性越大,越容易快樂。一切皆當做生活體驗,細致入微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