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學習王東岳先生的東西方文化的溯源與東西方哲學,先生深刻的思想,嚴謹的邏輯,無不為我們嘆服。
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要僅僅關注于這個人所說的內容,而是要更多地去關注這個人的思想是什么,因為思想是這個人做事說話得以推進的底層源代碼,是他的行為指南和行為效果的最基礎的指南。
從整個人類演化史來看,起初人類的思想行為都是一致的,只不過是因為后天生存環境的不同,慢慢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的區域的人與人之間,他們的生存方式,文化慢慢地拉開了差距,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慢慢地迭代,由此形成了巨大的不同,思維方式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的差異。在這個崇拜追逐技術為中心商業思維模式下,因為西方生存環境與東方的不同,由此他們更早,甚至早在3000年以前,西方人為了生存下去,冒險、自由與平等精神已經在西方國家誕生,由此誕生的一系列思想,成為指導他們在認識世界原動力。現在貿易全球化,每一個企業或者個人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要了解西方思想,了解西方的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優勢的東西我們留下,更先進的思維模型,我們通過后天的學習不斷的去彌補,改進。
翻開人類認識世界的開始,差異是不大的,都是用一些具象的文字符號與別人來交流,但是因為生存區域的不同,地理環境所帶給人類的生存結構是差異很大的,由此帶來的后序的人類文化開始產生不同的演化,我們僅僅從中國的中原文化與環地中海的古希臘文化開始分析。起初的人類都是以采集為生的,這樣沒有什么不同,當人類隨著生存的需要不斷的遷徙,遷徙到中國的黃河流域的時候,這里的地理環境隨著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形成了0.5米厚的黃土,這樣的地質結構適合人類的耕作與大規模人類的協作,由此人類農業文明在這里不斷的迭代,后面之所以沒有再向西或者向東發展也是因為地理原因,因為向西面對的是崇山峻嶺,難以爬越,向東是廣袤的大海也一時難以跨越,于是在封閉的地理環境里,人類的語言與農業文明在這里不斷的變化與迭代,由此人類所產生的一系列思想,都是有農業為主的農業文明為主,他們產生的一切人類關系也是由此再慢慢迭代。這樣所倡導的是集體協作精神,思想也是要偏于人文的會多一些,商人會被社會所瞧不起。國家也容易出現集權性質的國家。
而早在3000多年前的環地中海區域,盡管他們開始用的文字符號也是具象的,因為地理環境的不同,后續延伸出不同的思想與文化,環地中海地區,人類少的時候是可以通過耕種來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但是隨著人口的并不斷增加,人類所能用來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這樣為了生存下來,逼迫著他們不得不想用其他的生存方式,環地中海區域,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他們從一個區域到另外一個區域,需要跨過中間的海,但是這部分區域跨越,通過一葉扁舟即可(把樹砍倒,在里面挖一個洞,就這樣人坐在上面就可以到達另外一個區域),這樣的話一個區域的人到另外一個區域去交換自己沒有的物品,這樣平的,自由等以后的商業性的思維模式慢慢地再建立過程中,為了自己所制造的物品為了更好的被另外區域的人所接受,他們會在如何把物品做的更精致上下功夫(由此誕生了工匠精神),一個區域的人與另外一個區域的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會遇到語言的障礙,他們只能通過發音來判斷,慢慢地拼音就演化而來,拼音的出現,是非具象的,需要在交流過程中不斷的去思考,推演對方表達的是什么,由此邏輯推理的能力在人類交流中慢慢展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