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今天讀的是第十二章,陰陽家出于方士。《漢書·藝文志》根據劉歆《七略·術數略》,把方士的術數分為六種: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其中術數在放棄了對于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試圖只用自然力解釋宇宙的時候,就變成科學。這些自然力是什么,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簡單、很粗糙,可是在這些概念中卻有科學的開端。
? ? ? ? 陰陽家對于中國思想的貢獻就是如此。這個學派力求對自然物事只用自然力做出積極的解釋。中國古代,試圖解釋宇宙的結構和起源的思想中有兩條路線:一條見于陰陽家的著作,一條見于儒家的無名作者們所著的《易傳》。這兩條思想路線看來是彼此獨立發展的。可是到后來,這兩條思想路線互相混合了。到司馬談的時代已經是如此,所以《史記》把他們合在一起稱為陰陽家。
▇ 《洪范》所講的五行
五行通常譯為Five Elements(五種元素)。我們切不可將它們看做靜態的,而應當看做五種動態的互相作用的力。漢語的“行”字,意指to act(行動),或to do(做),所以“五行”一詞,從字面上翻譯,似是 Five Activities(五種活動),或Five Agents(五種動因)。五行又叫五德,意指 Five Powets(五種能力)。
“五行”一詞曾出現于《書經》,五行最早的真正可靠的記載,見于《書經》的一篇:《洪范》。照傳統的說法,公元前 12 世紀末周武王克商以后,向商朝貴族箕子問治國的“大法”(《洪范》),箕子講了這一番話,題為“洪范”。在這篇講話里,箕子說他的思想本是由禹而來,禹是傳說的夏朝的創建人,據說生活在公元前22 世紀。作者提到這些傳說,都是為了增加五行說的重要性。至于《洪范》的實際年代,現代學術界傾向于定在公元前4世紀或前3 世紀內。? ? ? ? ? ? ? ? ? ? ? 《洪范》的作者說到五行的時候,所想的仍然是實際的物,如水、火等,而不是以五者為名的抽象的力,如后人所講的五行那樣。作者還告訴我們,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關聯的,君主方面的惡行就導致自然界異常現象的出現。這個學說,被后來的陰陽家大為發展了,叫做“天人感應論”。?
? ? ? ? 陰陽家第二篇重要文獻是《月令》,最初見于公元前3 世紀末的《呂氏春秋》,后來又載入《禮記》。《月令》的得名,是由于它是小型的歷書,概括地告訴君民,他們應當按月做什么事,以便與自然力保持協調。在其中,宇宙的結構是按陰陽家的理論描述的。這個結構是時空的,就是說,它既是空間結構,又是時間結構。由于位于北半球,古代中國人十分自然地以為南方是熱的方向,北方是冷的方向。于是陰陽家就把四季與四方配合起來。夏季配南方;冬季配北方;春季配東方,因為東方是日出的方向;秋季配西方,因為西方是日落的方向。陰陽家還認為,晝夜變化是四季變化的小型表現。從而,早晨是春季的小型表現,中午是夏季的小型表現,傍晚是秋季的小型表現,夜間是冬季的小型表現。
? ? ? ? 南方和夏季都熱,因為熱在南方、在夏季“火德盛”。北方和冬季都冷,因為在北方、在冬季“水德盛”,冰、雪都與水相連,都是冷的。同樣地,“木德盛”于東方和春季,因為春季萬木生長,而東方與春季相配。“金德盛”于西方和秋季,因為金與秋季都有肅殺的性質,而西方與秋季相配。這樣,五行(五德)有四樣都說到了,只剩下土德還沒有確定方位和季節。可是《月令》說了,土是五行的中心,所以在方位上居于四方的中央,在季節上居于夏秋之交。
? ? ? ? 陰陽家試圖用這樣的宇宙論,既從時間又從空間解釋自然現象,還進一步認為這些現象與人類行為密切聯系。所以《月令》做出規定,天子應當按月做哪些事,才符合名義。
鄒衍
? ? ?
公元前3 世紀陰陽家的主要人物是鄒衍。據司馬遷《史記》,鄒衍是齊國(今山東省中部)人,在孟子之后不久。他著書十余萬言,都已經失傳了。可是司馬遷對于鄒衍的學說做了頗詳細的說明。《史記》的《孟子荀卿列傳》中說,鄒衍的方法是“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他的興趣似乎集中在地理和歷史方面。鄒衍建立了新的歷史哲學,以五德轉移解釋歷史變化。這個哲學的詳細內容司馬遷沒有記載下來。? ? ? ? ? ? ? ? ? ? ? ?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他“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其色尚黑,其事則水,將黃河改名“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無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史記·秦始皇本紀》)。
? ? ? ? 正由于刻削少恩,秦朝為時不久,為漢朝取代。漢朝皇帝也相信,皇帝是承五德轉移之運而王,但是漢朝究竟以何德而王,頗有爭論。有人說,漢朝取代秦朝,因此是以土德王。但是也有人說,秦朝太殘暴,太短促,不能算是合法的朝代,所以漢朝實際上是替代周朝。雙方都有祥瑞支持,這些祥瑞都可以加以不同的解釋。最后,在公元前 104 年,漢武帝決定正式宣布漢以土德王。即使如此,后來仍有意見分歧。漢朝以后,人們不大注意這個問題了。但是一直到辛亥革命取消帝制為止,皇帝的正式頭銜仍然是“奉天承運皇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行學說解釋了宇宙的結構,但是沒有解釋宇宙的起源。陰陽學說解釋了宇宙起源。“陽”字本是指日光,“陰”字本是指沒有日光。到后來,陰、陽發展成為指兩種宇宙勢力或原理,也就是陰陽之道。陽代表陽性、主動、熱、明、干、剛等等,陰代表陰性、被動、冷、暗、濕、柔等等。陰陽二道互相作用,產生宇宙一切現象。這種思想,在中國人的宇宙起源論里直至近代依然盛行。
? ? ? ? 后來,陰陽就與《易經》從根本上結合起來。《易經》的“經”,基本成分是所謂“八卦”,每卦由三條連線或斷線組成,即[插圖] 任取二卦組合起來,得六十四卦,即[插圖],等等。《易經》的原文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傳統的說法,八卦是伏羲所畫。伏羲是中國傳說中的第一個天子,比黃帝還早。有些學者說,卦辭和爻辭都是文王寫的;另一些學者說,卦辭是文王寫的,爻辭是文王的杰出的兒子周公寫的。這些說法無論是真是假,都是表明中國人賦予八卦和六十四卦以極端重要性。
? ? 現代學術界提出一個說法,認為八卦、六十四卦都是周初發明的,用以模擬龜甲、獸骨上占卜的裂紋,這是前朝的商朝(約公元前 1766—約前 1123)所用的占卜方法,本章開始就講了。就是燒灼甲骨,出現裂紋,根據裂紋來斷定所卜的吉兇。這種占卜方法,到了西周,似乎已經輔之以另一種方法,就是揲蓍草的莖,形成各種組合,產生奇數、偶數。人們現在相信,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連線(表示奇數,陽爻)、斷線(表示偶數,陰爻)就是這些組合的圖像。占卜者用這種揲蓍的方法,得出各爻,然后對照《易經》讀出它的卦辭爻辭,斷定所卜的吉兇。這可能是《易經》的起源。
? ? ? 除了陰陽的觀念,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數的觀念。由于古人通常認為占卜是泄露天機的方法,又由于用蓍草占卜是根據不同的數的組合,所以難怪《易傳》的無名作者傾向于相信天機在于數。照他們的說法,陽數奇,陰數偶。后來陰陽家試圖用數把五行與陰陽聯系起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始中國人的宗教中,很可能想象有一個父神和母神,他們生出萬物。在陰陽哲學中,用陰陽之道代替了或解釋了這樣的擬人的神。陰陽之道雖然也比作男女之道,但是已經被理解為完全不具人格的自然力了。? ? ? ? ? ? ? 中國的風水術數于教育也有相通之處,教育孩子也要采取與孩子的“風水”相適應的方法,孩子才能發展的更好。而教育的發展也要遵循教育的“風水”規律,調和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