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價彩禮事例層出不窮,因為彩禮而一拍兩散的有情人也大有所在,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中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jié),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一段時間,彩禮和彩禮相關(guān)的訂婚和婚約都收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是農(nóng)村始終頑固存在。
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禮之后,婚約正式締結(jié),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時,女方反悔,彩禮要退男方;男方反悔,則彩禮一般不退。
而曾經(jīng)表示對婚約約束的禮金,如今演變成了家庭沉重的負擔;本來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如今卻讓那么多年輕的有情人各奔東西。
聽媽媽說他們那一輩人結(jié)婚時哪有現(xiàn)在這么夸張,那時候的彩禮就是“四大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然后簡單的儀式就可以幸福的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今天去公司大樓食堂吃飯,聽到隔壁桌兩個小伙子聊天(不好意思,真不是偷聽,我就是明目張膽的聽),左邊的男孩問右邊那位滿臉憂愁的小伙子婚禮準備得怎么樣了,這一問可好了,本來一直悶不做聲的新郎打開了話匣子。
他說之前定親時就已經(jīng)花了幾萬,彩禮要二十萬,又買了房子,拍婚紗照,訂酒店,現(xiàn)在家里就剩下兩三萬了,計劃著用這些錢操辦個婚禮應(yīng)該差不多了,現(xiàn)在女方家家又說他們那里習俗男方要給女方一家人置辦一身新衣服,她家有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弟弟,三個人三套衣服起碼就上萬了,去他家接親還要給開門費要花幾千。
他感覺太累了,結(jié)個婚簡直傾家蕩產(chǎn)了。而且兩人為了這個錢的事情已經(jīng)吵了好多次,女方每次都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解釋,畢竟都是處于一個尷尬子女位置。
女方家里父母不依不撓在女方面前說道洗腦:“彩禮的多少可以看出女方在男方心目中的地位,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不然以后去了他家,他家里輕視你。”
男方父母卻為此大罵女方不知足,連帶著對其女兒印象大打折扣。
“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xiàn)象在農(nóng)村很常見,房價的飆升,彩禮的攀比,讓農(nóng)村父母們甚是憂愁。“天價彩禮”成了通向幸福之路上的沉重負擔。
我們村有很多家里兩個兒子都二十六七歲了,因為家庭經(jīng)濟情況,卻還是沒有結(jié)婚,父母們都著急了。當初生兩個兒子樂開了花,如今卻為娶媳婦愁白了頭。
嫁女兒收彩禮的多少,如今也成了攀比的對象。彩禮多少也成了一批媽媽們飯后閑談了。
“張嫂家女兒出嫁才拿了三萬額!”不知道是誰帶著輕蔑的語氣說著。
二嬸傲嬌的摸了摸自己前幾天買的金項圈,“我家二丫頭結(jié)婚拿了十萬彩禮呢,而且酒席都不用我們管,直接去酒店的。”
“還是你家厲害呀,死咬著不放,不還是給了,當初我家大閨女出嫁,他那邊連八萬都不給,硬是講價還價,最后給了個六萬六,氣死我了。”劉媽憤怒的說道。
媽媽回家后跟爸爸說了今天的聊天內(nèi)容,爸爸說感覺他們都在賣女兒一樣,我們家不缺那個錢,以后隨意男方吧,反正多給少給我們還是要給她帶過去。
聽到爸爸的話莫名戳中淚點。
農(nóng)村天價彩禮的內(nèi)在心理成因,一方面表現(xiàn)為同鄉(xiāng)間的攀比,為了“面子”,彩禮標準在鄰里間比拼中水漲船高。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城鄉(xiāng)間攀比,年輕人乃至我們父母輩都來到城市工作,見多了城里的消費文化,受此影響,不斷向城市“靠齊”,導(dǎo)致彩禮的多少超越實際,成為農(nóng)村家庭的負擔,多少年緩不過勁。
導(dǎo)致很多家庭貧窮一點的都成了大齡剩男;小情侶因為彩禮鬧情緒,矛盾重重;老父母們?yōu)榱瞬识Y急白了頭發(fā);婆媳之間因為彩禮爭議產(chǎn)生隔閡。
彩禮詐騙也聽說過很多,以結(jié)婚為名義收取彩禮錢,卻在最后制造矛盾不愿意結(jié)婚也不退還禮金。把這個美好的習俗演變成一種賺錢的方式。
彩禮本是一種傳統(tǒng)民俗,如今卻被附加了過多被扭曲的“意義”,變質(zhì)為講排場、拼面子的陋習。
最奢侈的應(yīng)該是愛情,而不是以金錢來衡量的彩禮。
【無戒365極限挑戰(zhàn)營? 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