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偶遇南京大學聯盟的幾位大一的學生在地鐵上演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站成一團,后來在一個車廂里面講完之后,便四散開來去別的車廂了,最后只剩下兩個小姑娘。她們兩個本就緊張,當自己的小伙伴都走了之后,顯得更加局促。
她們兩個就相互鼓勵,其中一個演講的話題是校園暴力,另外一個是有關同性戀。她們剛好站在我前面,與其說是演講,不如說是在背誦自己事先想好的說辭,中間還在忘詞,我順著她們的話題,拋了個問題回去,不管怎樣演講也算是完成了。每個人也就兩三分鐘的時間,我不知道她們為了這場演講,給自己打了多少氣,做了多長時間的準備。
她們演講結束后,我從座位上站起來和她們交談。其中一位姓張,另外一位姓劉,且稱呼她們為張同學和劉同學吧。她們兩個是同一所學校的學生,是昨天下午共同參加活動時才結識的。兩個人本來對這場活動給予厚望,現在卻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她們的原定計劃是下午五點鐘回校,三點鐘就決定打道回府。劉同學跟我講:“姐姐,你說我們參加這樣的活動有意義嗎?當我站在地鐵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傻傻地,我現在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自己什么也沒有學到,在浪費時間。”張同學也有同樣的感受。
雖然我也不算有多少人生閱歷,但是我知道質疑自己所做的事,對自己打擊有多大,并且她們也不是完全收獲。她們兩個之前不怎么敢在人前講話,但是現在居然在完全陌生的同在一輛地鐵里的乘客前面演講,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英國首相丘吉爾說:“你能面對多少人講話,你的成就就有多大。”她們已經比大多數的同齡人強的太多。通過這次鍛煉,認識了一些朋友,鍛煉了膽量和勇氣,雖然沒有達到自己最初設定的“在陌生人面前演講的非常棒”這個目標,誰說她們不是收獲滿滿嗎?
在我們給自己制定計劃時,也非常容易出現類似的情況,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便認為自己失敗了,非常沮喪。其實,人在制定目標時,是很難評估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各項條件,以及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如果將最終目標做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忽略了在其它方面的收獲,不是自添煩惱嗎?不管人生的哪一段路,哪有浪費的時光呢?就算失敗了,自己也收獲了一段失敗的經驗,以后警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望著她們年輕的臉,她們才18歲。19歲時,進入大學校門的我,像撒了韁的野馬,奔向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剛開始,我還想著我要好好學習,爭取每年都拿獎學金,培養興趣,爭取四年之后畢業時能找一份好工作。可是,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尚不能做到自律,對自己嚴苛要求,考入心儀的大學,更何況進入了完全自由的大學里呢?果然,四年時間里,我自己所有的課余時間全部貢獻給了小說,找工作時,成績單我都不好意思拿給別人看。當我工作之后,時間不自由,卻在這個時候想把以前浪費的時間全部彌補上去。我也開啟了重新讓自己成長的征程。所幸,不管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而面前的這兩位姑娘,她們過的正是曾經我想要的大學生活。她們是大多數同學眼里的異類。劉同學每天在同宿舍人的酣睡聲中早起,讀書運動,當同學們在追劇打游戲時,她在泡圖書館。她跟我說,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些什么,也沒有感覺到實實在在的收獲。但是,她堅信只要她堅定的走下去,量變引起質變,終有一天,她的世界會豁然開朗,哪怕只是過了讓自己沒有遺憾的大學時光。對她們兩個,我只有大寫的服字。
一路上聊了許多,發現我們目前在看的書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她們在自我成長這條路上,比我早了十年。十年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將時間和精力傾注在自己的成長上面。將來,她們有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