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賓:簡書頭牌彭小六
講座大綱:
一、為什么要寫作
二、我是如何靠寫作掙到錢?
三、寫作的6種類型
四、寫作的6個要素
彭小六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告訴普通人也可以有效學習寫作在短期內實現能力變現??纯此加昧四男┓椒??
一、為什么要寫作?
寫作,就是將隱性知識轉換為顯性知識,是一種知識的呈現。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小甲殼蟲問蜈蚣,你有一百多條腿,你走路的時把候是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呢,蜈蚣想了想,反而不知道該邁哪條腿了。
在這里,走路的時候該邁哪條腿就是隱形的知識。
我們往往可以熟練地做某件事情,但是一旦要去教授別人怎么做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困難。
我寫作的初心,是因為已經有十年的工作經驗,便想著是否可以經驗總結、挖掘出來,供別的人參考學習。另外,也可以通過寫作來梳理知識經驗,考核自己的掌握知識和能力提升的程度。
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公司的績效考核來檢驗成果,而自我學習當中就可以通過寫作來進行自我考核。
讀書,聽課只是輸入,是否完全理解吸收,就需要通過寫作這種呈現方式來檢驗。
二、我是怎么靠寫作掙錢的?
通過在平臺持續保量發文得到曝光量建立個人品牌。
1、寫多少?
一開始寫書評,一個星期寫一篇,堅持寫書評40周,鍛煉閱讀和寫字習慣。
通過40周,我得到了對寫作的一個認知——寫作沒有太多的方法,除了技巧外還是需要在長期大量的寫作的過程中自己總結經驗。
曾經有人問歐陽修怎么寫文章,他說“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意思就是說,沒有什么方法,多讀,多寫就可以了。
我們很多人的毛病就是,寫得少,又沒讀多少書,寫了幾篇就想著上首頁。
開始只寫三四篇很難了解自己的文風,至少要寫到二三十篇,才能夠有感覺。打下基礎后,對自己的能力有個認識以后,再去看方法論,寫作技巧,才會有效果。
拿跑步來說,首先得讓自己有良好的體能,再去訓練跑步的技巧,才會事半功倍。
2、寫什么?
我很幸運地加入了拆書幫。在這里,我學會了學以致用地輸出。
有的人會覺得,商業書籍里盡是一些理論,方法和步驟,讀了也沒作用。
然而在拆書幫,我們要求現場根據書中片段提供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案例寫出行動方案。
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將書本知識很快地就轉換成了行動力。
之后就會對閱讀會越來越感興趣,因為看了就可以立馬用。
3、什么樣的心態來寫作?
一開始寫書評,更多是自嗨,憑心情,但真正要寫作的時候,觀念需要轉變,真正寫作是要需要服務他人的。
寫作是傳達想法,本質上是說服。所以就需要帶著一種服務的心態去寫。
4、寫爆文引發個人曝光度
我曾看到簡書上一篇熱門文章閱讀量高達70萬,
于是,想著用什么樣的方法如何讓自己的閱讀量超過70W呢?
我做了一個決定,首先保證從600的閱讀量達到5000的閱讀量。計劃5000*140天基本達到70W。
我開始在簡書上一天一更,希望找機會寫出爆文。雖然寫到180篇時,也只有兩篇超過了10萬,但這180篇為以后出書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也正得益于這兩篇文章,我才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我。
之后就會有一些平臺來邀請我來分享。
起初自己在紅點開了頻道分享。錄了很多期以后,有一次十點讀書會找到我給我15分鐘來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開啟了我多平臺分享的路程。
線上爆款分享和線下分享以后,就有出版社找到我出書,當初很猶豫,并沒有太大自信能夠出書。但是出于產品經理的職業思維,我想可以把出書當做一個產品,初期可能會比較幼稚不成熟,但不斷迭代,最后也可以越來越豐滿。于是,我的第一本書《讓未來現在就來-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便誕生了。
5、出書杠桿,撬動更多資源
從專欄作者到青年作家,以一種新的身份在網絡上寫作,獲得的資源也更多。
寫書歷程(如下圖)
線下分享,多平臺卡位:兩小時到五小時圈
總結來說,如何通過寫作掙錢,首先建立個人品牌力,然后通過線上和線下將能力變現,通過出書撬動更多資源。
三、寫作的6個類型
開始寫作,有哪些方向可以嘗試?
1、記錄自己的生活、工作
有趣、無趣、吐槽,只要有想法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
2、閱讀筆記+書評
需要大量輸入和持續輸出。
3、個人學習成長記錄,學習收獲和感悟
平時學習的總結,工作經驗的總結,學習到新知識的感悟。
4、新聞熱點 ? ? ? ?
微博,微信,頭條上的熱點新聞,或者熱播電視電影都可以作為寫作主題。
5、體驗 ? ? ? ? ?
不要宅,滾出去。比如參加拆書幫的活動或者其他感興趣的活動,新認識的人,經歷的事都會給你帶來創作靈感。
6、找人聊天,拜訪大神
在行,分答,社群中跟大神或者興趣相投的伙伴交流,尋找新的信息,進行分享。
個人建議:盡量少追熱點,因為熱點半衰期很短,而其他感悟和書評就會留存很久,所以盡量寫“抗衰老”型的文章。
四、寫作的六個要素
1、需求
在公眾平臺(簡書、微信公眾號)上寫作就像在小吃街上開一家小店。
你需要考慮:讀者是誰,讀者有怎樣的需求,你怎樣把握讀者需求在眾多小店中脫穎而出?
曾經有個小伙伴很苦惱不知道寫哪一種類型的文章,好像雞湯,感悟,職場他都可以寫。我就問,你的身份是什么?他說他是一個從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所以我認為他可以從他身上的標簽來寫他的經歷,很多人都會感興趣,年輕人到一線生活工作需要什么樣的能力,面臨了哪些困難。這會給很多人啟發和鼓勵。
2、試錯
但是往往,我們可能了解到幾個人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就需要試錯,不要想當然。
看我自己的文章,我寫過雞湯,干貨,嘗試很多種文風題材,其實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這個嘗試的過程中,我慢慢知道自己可以寫什么,擅長寫什么,別人喜歡我寫什么,這是一個很個人的事情。
所以,通過試錯和尋找需求找到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題材或者符合市場需求的文章。
3、文案能力
1、標題要勾引(非常之重要?。。?/b>
一篇文章的點擊率=標題+封面圖片
怎樣擬標題今天不展開,可以在知乎上搜索
2、結論要硬朗
特別對于干貨類文章,結論要非常清晰;
即使是雞湯類文章也需在講述故事之后會表達一個觀點。提亮,加顏色,加粗凸顯出來。
3、內容要清晰
一定要分段,每一段都有小標題,讀者才能快速把握每一段在講什么。
4、模仿
寫某個題材或類型的文章,要去看看其他優秀作者的文章,進行學習模仿。
不要批判,要去看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俗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很多主題大家都寫過,模仿不同的人的優點,就會有創新點。
沒有所謂原創的文字,你的輸出純粹依賴于輸入。
所以想寫什么風格的文章,就要多讀那個領域比較好的文字。
5、營銷
從寫完了不管不顧到希望實現更多價值,你需要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些什么,讓別人知道你的文章的價值。
寫完一篇文章后,多多轉發,到朋友圈,微博,同步公眾號等其他平臺。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在寫。
下一次朋友有寫作需要時,機會就會找上門來了。
推薦文案和營銷界的兩位高手:李叫獸(知乎專欄)和葉茂中《營銷的16個關鍵詞》
他們是業界大咖,讀他們的文字會對你做個人營銷和文章營銷有清晰的思路。
6、服務
發布只是第一步,你還需要持續與讀者互動,實現強用戶粘度。不要做甩手掌柜。
在與讀者互動中,收到反饋,看法,可以形成閉環回路。
比如我剛開始寫作時,每一篇評論都會回復,即使只是簡單地回復一句“感謝支持!”,對于評論的人來說就是在一對一地溝通。
分享一個心得,在網絡上寫文章的時候,就把自己當做一家小店,當你發現自己的主人翁角色時,心態就會變化。
推薦一本書《會切西紅柿,就會做餐飲》
這本書和寫文章沒有關系,但會讓你對如何做服務,如何做品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忘掉做10W+,做產品經理才有星辰大海
不要刻意去追求爆款,在寫每篇文章的時候都努力寫好,將它當做一個產品,即使我們的文章只對一部分人有作用,也要用心去寫。
最后回答很多人都會有的一個問題——寫不出來怎么辦?
寫不出來無外乎兩種情況——短缺和短路
1、短缺的應對方法
a、金句積累,圖片積累
將平時看到名言名句、經典話語或者覺得以后用的上的圖片整理出來,分門別類。
咪蒙是這方面的高手,她曾經就用文件夾將記錄金句和圖片分門別類,到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方便調用出來。
b、利用框架模型。
當你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學會一些框架,我們就可以順利照著框架將事情說清楚。
比如,對一個活動做復盤的時候,如果有框架,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將各個要素總結出來。
比如,工業中使用的“人機料法環測”
分別指人員,機器,原材料物資,流程,環境,監控流程,我們在總結的時候就可以分別按照這個框架來說明。
還有經常使用的5W2H
分別代表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以及怎樣(How)和多少(How much)
所以平時將好的模型收集起來記憶下來,在寫的時候自己就可以自如運用了。
2、短路的應對方法
a、身體狀況原因
困倦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去寫,因為很難輸出內容,比如我自己覺得困的時候就會在手繪本上把想寫的文章畫出來。
也可以嘗試冥想,運動,跑步等來舒緩疲勞感?;蛘呦丛?。當靈感迸現的時候要及時記錄。
b、面對多任務時
應該專注做一件事情,不要讓其他事情干擾到自己。一件一件的做好。
c、拖延癥
尋求朋友幫助,加入打卡營和互助社區,請他們監督你,不完成就發紅包。
所以你會有動力拼命完成,好像賺了紅包一樣。
分享到此結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