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與《春秋》的關系及十五國風是哪十五國?

《詩經》有十五國風,稱之為“十五國風”。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0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同“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

可以發現,其中有好幾個國家名都不是春秋時期耳熟能詳的國家名字??梢姀奈髦艿綎|周,諸侯國也不斷在此消彼長地變化中,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合并了,有的改名了。

春秋之名,源于《春秋》,而“春秋”即為史書之意,各國史官都有記載,后多散佚,僅留下經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起點是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F在,我們一般認定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而《詩經》則比《春秋》時間要早,其作品是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至春秋中葉,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吨茼灐窌r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洞笱拧肥侵袊瞎艃H存的史詩,是西周初年之詩。《小雅》產生于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后?!遏旐灐泛汀渡添灐范籍a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后。

下面,我就來說說十五國風里講到的各國的故事。

1.周南,即西周王都城以南。

2.召南,今陜西岐山西南。

姬奭輔佐周武王滅商后,受封于薊(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北燕)。但他派長子姬克管理燕國,自己仍留在鎬京(今陜西長安)任職,輔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之召公。而召南即為此地以南。

3.邶(bèi):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

4.鄘(yōng):諸侯國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汲縣東北。

5.衛: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帶。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后,武王封朝歌以北為“邶”(殷舊地,商紂之子武庚在此統領殷商遺民)、朝歌以南為“鄘”(武王五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東為“衛”(武王三弟管叔姬鮮掌管),此為讓兩個兄弟監管武庚,號稱“三監”。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繼位,其叔周公旦(武王同輩的皆稱叔)攝政。因管叔、蔡叔等人素與周公旦不和,便與武庚等聯合發動叛亂,史稱“管蔡之亂”,周公旦誅滅了武庚及殷商遺貴,殺死管叔,流放了蔡叔。又將此三地及商遺民七族封給康叔姬封,在朝歌建立衛國。康叔姬封任衛國第一任國君,之后調回京城掌管司寇,把衛國交給其子庸伯。衛國成了周初鎮撫東方穩定局勢的大國。

(衛國是存續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之一,衛武公時<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國力最強,進入東周時期后由于內亂頻繁而衰弱,且多受狄人困擾而幾次遷都,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寧氏專權,君臣關系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后,衛國又出現了衛莊公蒯聵與衛出公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公元前254年,衛終于被魏國兼并,成為其附庸。)

6.王:周平王東遷后的國都地區,在今河南洛陽一帶。

平王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周幽王時,廢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因之前烽火戲諸侯,眾諸侯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后被殺于驪山,西周滅亡。其后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平王東遷后,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7.鄭: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

鄭國國君為姬姓,伯爵。初為周王朝的畿內諸侯,前806年,鄭桓公姬友(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同母弟,周幽王叔),見王室式微,積極謀尋全身之策,他問史伯:“王室多故,余懼及焉。與其何所(處)可以逃死?”史伯說:“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著仔細分析了當時形勢,只有“濟、洛、河、穎之間”(濟水、洛水、黃河、穎水)比較安全,那里沒有大國,虢、鄶國兩個小國國君,“皆有驕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賄賂,就可以對付。鄭桓公聽從史伯建議,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過向虢、鄶之君賄賂,取得十邑之地作為新鄭國之在東方的立足點。

當周室東遷,鄭國的鄭武公和鄭莊公亦相繼為王朝大臣,他們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實,兼并了周邊的一些小諸侯國,包括虢、鄶兩國。鄭國由畿內諸侯成為畿外諸侯。

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南方的楚國早已不尊周王室號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為王,并大肆兼并漢水諸姬,直接面對鄭國。而北方的晉國,曲沃一族對晉國公室的斗爭取得了絕對優勢。齊國則實行了改革,齊桓公開始稱霸。鄭國位置處于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且夾于大國之間。因此列強爭霸,常把鄭國作為戰場。在對外政策中,鄭時而親楚,時而親晉,但大多數時期親楚。

8.齊:今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侯爵,姜姓,呂氏,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呂尚于營丘,太公至營丘后,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其勢大可見一斑。

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臨海的大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于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由此田氏代齊,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9.魏:古魏國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

古魏國原為商朝時的古芮國(姜姓),西周分封時改為“魏”,(據說“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保对娊洝の猴L》之“魏”,是指此古魏國。

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古魏國為晉國滅亡。晉獻公滅古魏國后,以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這是晉國魏氏的由來。畢萬之孫因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

10.唐:晉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爵位為侯爵。國君祁姓,是唐堯后裔的封國。唐國發展到商末周初時,末代君主作亂,被周攻滅。之后,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國故土,初沿為唐,唐叔虞之子即位后改為晉。是為姬姓晉國,同時將堯的后裔遷至杜國。

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國。公元前457年,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冊封晉國三位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韓、趙、魏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也成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11.秦:在今陜西省境內。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陽)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12.陳:在今河南省淮陽、柘城以及安徽省毫縣一帶。

媯(guī)姓,侯爵。

周武王滅商后,訪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舜帝的嫡裔媯滿(陳胡公),把長女太姬嫁給他,并封之于陳之株野,后遷都陳之宛丘,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

按《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后于陳?!笨梢?,陳國當為西周之初最早所封之國。(之后被譽為“第一功臣”的呂尚被封齊國,武王同母兄弟周公之子所封魯國都在其后;鄭國則晚至西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獲封爵;楚國君的爵位僅是第四級的子爵;而秦國君在西周之初還未得爵位,僅為附屬國,直到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才被封為子爵。春秋中后期發展起來并興盛一時的吳國、越國,在當時根本沒機會受封。)

陳國地位雖高,可實力卻不強,不得不依附大國,最開始是鄰國蔡國,春秋早期則親,鄭莊公去世后鄭弱,楚武王強,陳開始親楚。之后又跟隨晉文公,招致楚國不滿,陳國不得不得搖擺于兩大強國之間。春秋后期,東方吳國崛起,與楚國競爭。陳國又只得游走于吳楚兩國。不久吳國被興起后的越國壓制,親吳的陳國便最終為所滅。

陳亡后,在齊國任職的陳國公子田和(陳完的八世孫,媯姓)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13.檜(huì):檜國后為鄭國所滅,二國領土相當于今河南省鄭州、新鎮、滎陽、密縣一帶。

檜國又名鄶國,其公族為妘(yún)姓。妘氏是上古著名的大祭司、火正祝融(祝融是官職名,史前有好多位祝融的直系后裔,是祝融八姓之一,而且一直都生活在祖先的原發祥地,他們還與楚國王族是同宗親戚(羋氏也是八姓之一)。

祝融氏聯盟當年在上古中原世界地位很高而且非常強悍,他們與共工部落(聚落地在今河南輝縣境內)的大戰后世被演繹成神話傳世。大禹的父親鯀治水不力,也是被祝融家族的武士奉帝命擒殺的。

檜國立國甚早,妘氏可能早在傳說中的“祝融氏南入苗蠻”后就開始獨立發展,相傳在夏朝早期就已經是古豫州的名侯了。殷商替夏后,冊封妘會人(可能是指那位進入南苗的大祭司)的后裔于“祝融之墟”,并以會人這個名字稱呼此國為“會國”。(其實就是商王承認“會妘”家族在這一地區的合法統治權)

武王滅商后,再度承認了祝融后裔妘氏的統治權,冊封當時的家族首領為周朝的“會侯”。后來記錄各諸侯國時在國名上加個邑偏旁而成“鄶國”。(又如“奠國”成“鄭國”,“開國”成“邢國”,“登國”成“鄧國”)

檜國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族人數量也多、還沒遭受過大的戰亂,所以在西周過得日子不錯。西周末期,鄭桓公看中了此地,“桓公寄孥”,鄭人東遷,不久后就被居心叵測的鄭武公給兼并了,從此古老的檜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14.曹:在今山東省曹縣、荷澤、定陶一帶。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周武王弟)受封于曹。建都陶丘,西周時,曹是一方大國,與魯國共守王朝東土,起過重要作用。春秋時,曹國與周圍的強國相比,國力相對較弱,但還是除“春秋五霸”之外較強大的國家。

春秋時期,曹國成為晉楚爭霸的對象之一。前637年,時為晉公子的重耳(晉文公)落難時經過曹國,受到曹共公的無禮對待。前631年晉楚城濮之戰(楚國敗)時,晉國伐曹、衛救宋,俘虜曹共公。楚國失利后,曹國聽命于晉國。后來,曹國與宋國交惡。曹悼公死于宋國,之后曹國內亂,兩任皆弒君自立,后曹伯陽繼位,與晉國絕交入侵宋國,敗,被殺,曹國滅亡,為公元前487年。曹國的后裔后來以國名為姓氏,曹參即其后裔,他的后代曹操建立了曹魏。

15.豳(bīn):也作邠,在今陜西郴縣、旬邑縣一帶。

豳地是周朝的發源地。嚳(kù)帝是前承軒轅黃帝和顓頊帝,后啟堯舜的五帝之一。炎帝神農氏姜姓部落中一姜媛少女踩腳?。▏康鬯簦┒茉校乱荒袐?,多次遺棄都有鳥獸為其遮風擋雨,眾人驚奇,奉之為神,遂迎之回家,名之為“”。年少時便表現出杰出的稼穡(jiàsè)之術,被堯舉為“農師”,被舜命為后稷(如祝融一樣,也是官職名),之后由其后代承襲。至夏朝太康時期(前1704—前1674),夏后不重農事,不窋(zhú)(棄之子)因此到了戎狄之地(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城東南3里處,涇河支流流經處,董志塬北端,其北為狄,其南為戎)。其孫公劉建立豳國,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dǎn),前后三百余年。

西邊義渠戎國等部落不斷侵入,古公亶父不愿意與戎狄打仗,于是派人另覓他地。(“太王避狄人處”和“太王之都”的“太王”,即指古公亶父。)“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保ā对娊洝ぞd》)《經過考察,古公亶父選中了歧(今寶雞歧山縣,史稱西歧)這個地方。

豳(bīn)國是周族由一個小部族變成問鼎中原之強邦的關鍵時期。古人說豳(bīn)為“周家立國之本”,周之王業由於此。古公亶父在周人發展史上是一個上承后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他是中國上古周族領袖。周文王的祖父。其孫子西伯,周文王)繼位,繼承先祖公劉的事業,敬老慈少禮賢下者。周文王死后,其子繼位即周武王,武王追尊亶父為“周太王”,故其所居陜西鳳翔岐陽鎮被稱為“乃太王之都”,即豳國之都。武王克商紂后,召集九洲之長,登上豳國高地拜謁先祖。到了唐朝,唐明皇認為“豳”字類似“幽”字,兩字不易辨認,逐將“豳”改為“邠”。

為什么以《左氏春秋傳》為依據?

由于《春秋》言辭隱晦,表述過于簡約,給后人學習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更好地表現《春秋》經文的內容大義,很多學者為其著文詮釋,以補原書之不足。后留存至今的只有三家——《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這三者中,《左傳》主要是闡述史事,是一部史書,《谷梁》則與《公羊》體例相同,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解說《春秋》的旨意,是闡明儒家思想的一部經書。《公羊》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強調尊王攘夷、大一統的思想,與現實政治配合較密切;《谷梁》則主要以文義闡發《春秋》經文,較為謹慎。因此宋代的《春秋》學家胡安國曾說:“其事莫備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義莫精于《谷梁》?!?/p>

《左氏春秋傳》也稱《左傳》,是同為魯國史官左丘明以《春秋》為本,并參考其他列國資料(《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蹲髠鳌穫魑谋取洞呵铩方浳亩喑?3年,實際記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為略提三家滅晉),全書絕大部分屬于春秋時候事件,但全書的完成已經進入戰國時期。

《公羊傳》則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所傳,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最初只是作為家學口耳相傳,至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胡毋生合作,將《春秋公羊傳》定稿“著于竹帛”?!豆攘簜鳌?,傳說也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口述傳給戰國時魯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

《公羊傳》和《谷梁傳》都是今文經學,而《左傳》則是古文經學。秦始皇焚書坑儒后,先秦儒家的典籍多散佚了,流傳下來的都是通過師徒父子口授相傳,到西漢以當時流傳的隸書成文的;而民間也有儒生將先秦典籍埋藏起來,至西漢時被發掘出來,是以先秦文字成文的。

因此,要看歷史,還是要看古文經學的《左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030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31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95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9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66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55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4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03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9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8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9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09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3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2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57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2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44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塔爾寺 (善在心中)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八寶如意塔,也不是大金瓦殿更不是已經失傳的壁畫 堆繡,而是一位佛者的話,他...
    卟妞AA閱讀 486評論 0 3
  • 看到他,只是覺得眼熟,肯定是見過,但不確定在哪部劇里,而且不是馬上能吸住眼睛的那種,有些酷,臉上沒有表情,話也很少...
    憩文閱讀 215評論 0 0
  • (一) ...
    陳南君閱讀 41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