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五點三十五星期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9.3.1
昨天晚上去健身房做瑜伽,回來洗澡,昨天孩子們做作業到十點,感覺睡得比較好,我早上四點多就醒了。看表的時候是四點五十,還是因為孩子們的事情做夢了。現在感覺我的孩子比較好管,我的孩子們在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我的工作卻是越來越難了,不行以后就是要多想辦法,要多讀管理方面的書。看起來只是發掘知識的魅力是不夠的,要多學管理方面的知識。
現在關于我的發展我就感覺很沒有方向,寫字需要堅持,寫文字需要堅持,但是都感覺看不見希望,我應該和單位的步調保持一致,我應該多做單位里邊要求的事情,但是我就是不喜歡,我就是要逃避,我這種回避型依戀關系的人是不是就不應該工作?是不是就不應該做服務工作?我現在應該做什么?其實我就是把別人的生活想象的太好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我是不是應該聽聽積極心理學?我是不是應該聽聽幸福心理學?大學里邊的積極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的課程很多,我也喜歡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但是就是感覺作用不大,對于我的現在的生活、工作、學習幫助不是很大,可是不學習又想著,我于是就想聽聽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按說這一段時間我也聽了趙昱鯤的課程,可是感覺心情并不是太好,看起來我還是要系統地聽寫有關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按說新網師又陶新華老師講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也買了書,我已經聽了很多遍了,但是我就是不想完成作業,我就是感覺片段視頻不想聽,我就是感覺寫作業是在給我制造情緒垃圾,是在積累我的負能量,我就是在隨便寫好像是在增加我的正能量,是在培養我的積極情緒。
我現在就感覺上班就是在消耗我的積極情緒,上班就是在積累我的消極情緒,我要多學習積極心理學,我要首先讓我積極起來,然后我我周圍的人也積極起來。剛才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感覺幸福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方面的課程還是原來的,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就是感覺趙昱鯤講的積極心理學很好聽,但是主要是更新速度太慢了,我感覺他的積極心理學四十五講的文字版有了,就是《無行動,不幸福》,我就感覺他應該把里邊的每一個問題再各出一本書,這樣的話我就能解決我生活當中的很多問題,但是是比較難得,當然趙昱鯤老師也是精力有限,我在微博上也和他聯系過,他推薦的也有書單,我就是感覺看不進去書,我現在就是感覺想把我的工作做好,但是又感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我現在就感覺需要學習的內容是在太多了,我要學習心理學、管理學、語文知識等,真的是不知道應該干什么。我需要練字,我需要寫日記,我需要做題,我需要批改試卷,但是我現在唯一喜歡的就是寫描紅練字,可是寫了一段時間也感覺不像寫了,我是在陪著孩子們學習的時候最想寫描紅練字,但是我現在就是感覺我需要和孩子們一起做作業,我需要陪著女兒做數學題。
我一直都不喜歡數學,感覺太難了,感覺太沒有意思了,感覺不真實,感覺是空中樓閣,感覺是海市蜃樓,感覺就像做夢一樣,我在上學的時候喜歡看小說,工作的時候喜歡看電視連續劇,到現在我就是什么都不喜歡看了,就感覺我很無助,就感覺我很孤獨,就感覺沒有人幫助我,就感覺我現在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雖然我也知道只要我堅持寫,將來肯定還是會有結果的,但是時間是多長?十年或者二十年嗎?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會怎么樣?其實不重要,我現在就是要滿足我的生理需要,我現在就是要做好我的工作,我現在要是把我的工作做好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始終認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是回憶起來我的工作總是感覺有一點遺憾,我就是感覺不想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我就是感覺不想和別人交往,我還是回避型依戀關系的人,我就是感覺一個人比較舒服,人一多我就感覺不舒服,我就感覺想逃離,我就感覺不是那么好。可是我只要活著就要和人打交道,我只要或者就要和別人發生關系,積極心理學里邊趙昱鯤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情決定于你和別人的關系,到底應該怎樣和別人處理好關系?節假日就是讓人在家里休息,我就感覺很舒服,我就感覺不需要接觸那么多的人,我就感覺日子過得很快,我好像就是能進入心流。
一上班我就感覺煩惱太多了,有學生需要管理,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我就感覺心力交瘁,我就感覺筋疲力盡,我就感覺像是行尸走肉,我的時間被分割成一個一個小塊,有領導的不滿意,有同事之間的相互攀比,有不懂事的孩子們的問題,真的是感覺疲于應付。有的時候就感覺我可能是有點追求完美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我應該怎樣管理孩子們?我管理的邊界在哪里?按說現在的孩子在課堂里邊只要不犯法應該是沒有辦法的,當然現在國家有中小學生守則,有中小學懲戒辦法,但是應該怎樣讓孩子和家長都接受懲戒?怎樣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其實這都是大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們應該怎樣學習?現在的孩子們應該怎樣完成作業?其實現在是很難有一個準確的要求的。現在的學校里邊為什么要要老師、班主任?就是因為孩子們還不會自我管理,要是孩子們都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那么要老師和班主任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學生不是機器,學生不是東西,學生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都要求都不同,每一個人的層次都不同,這就需要因材施教,這就需要一人一策,這就需要不停地努力學習,努力寫。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