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職場人士的線上的課程存在已久,擴展了很多人的學習途徑。尤其最近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期,很多機構、媒體將自己的諸多課程免費推廣或者是低價格授予給愿意學習的人,我個人集中在這幾天也參與了很多微信等諸多APP的在線課程,今天不評價課程品質的好壞,從學習者的角度我發現一個共性問題
? ? ? 大家的學習基本上停留在聽沒聽或者記沒記,偶爾少有的互動,也不知道會沉淀到什么程度,有“厲害的”已經畫了視覺筆記或者思維導圖,可見在學習的過程中是認真的,并且用功了的,和上學的時候一樣,好學生除了成績,筆記很重要。
然而不經意間,我們已經開始踩坑。
第一個”坑“,一瞬間的課多如牛毛,如雨后春筍般的砸來,有一種到了餐廳吃自助的感覺,在規定時間內(免費期限不同)隨便吃,不用忌諱吃相,于是好多小伙伴訂購了得到、混沌、清華等等一系列線上的課程,開始狂吃。
然而真相是這些知識內容真的是你需要的嗎?你能將所學習的內容連接未來嗎?
第一個W(Witch),在眾多課程中我們要做出選擇,不是給什么吃什么,不是有什么吃什么,而是應該吃什么?什么課程對我們的2020計劃或者未來真正的有所幫助。
畢竟職場人士難得工作任務沒有那么多,多出來的時間精力也不應該輕易的揮霍,一定要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重要的是做出方向性選擇。
第二個“坑”,逐字逐句的聽與記錄,好多小伙伴標榜自己聽了多少遍,甚者逐字稿都出來了,原因有二,一個是學習者習慣的問題;另一方面很多臨時的在線課程無法直接看到課程的全貌(哪怕有個標題,也可能只是標題)。視頻和音頻課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不包括音頻和視頻讀書)。
真相是這些知識內容都是重點嗎?重點不應該是老師認為的重點,而應該是你實際希望得到的重點內容。
舉個例子,老師在網上做視覺的課程,我到最后都不知道老師是用什么畫的圖,用的什么軟件,課程已經結束了,又翻閱了一些資料才清楚明白。(不是老師的問題),是這樣的課程每個學員的學習目的都不同或者段位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學習的重點。
第二個W(What)什么內容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這里不多說了。
第三個W(Why)為什么這個內容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我們要找到原由而非感受。
這和沖動消費是一樣的,在選擇內容是否重要的時候,一定要清晰為什么這個內容對我們重要,如果沒有這步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像看了李佳琪直接買口紅是沒有區別的,起碼要知道配色和穿搭的需要。
第三個坑,學習止于何時?是止于記錄完?還是止于聽完?還是止于收藏夾?
第一個H(How),接下來我們如何做。
成年人學習理論不在提了,我們只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習的深度的問題,一個是學習應用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是做學問的人,就可以少一點考慮深度的問題,那另一個就是應用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內容和未來的可應用場景相結合,做出假設性的應用或者實際應用的計劃,經過幾次之后,你會發現一些應用問題,在總結和沉淀就內化成了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習慣,這樣也符合庫珀學習圈的規律。
學習很重要,有效的學習更重要,嘗試并加以練習用“3W1H”的方式來進行線上學習,會幫助你事半功倍。哪怕是一個知識點,用了就是你的,不用和書本上的塵埃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