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跟一位之前的同行討論之前從事的電商,他說“現(xiàn)在越來越不好做,還是要靠老顧客的積累,沒有長時間積,一下就想做起來比較難。”
是啊,現(xiàn)在的自媒體、網(wǎng)紅經(jīng)濟都是靠慢慢積累粉絲,從而慢慢擴大影響力或者轉(zhuǎn)化成經(jīng)濟效益,可見積累的重要性。
生活中,也不能忽視對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的積累,因為知識是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是積累起來的,成就亦是積累起來的。且不說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高遠志向,單就我們?nèi)粘9ぷ鞫裕肴〉靡稽c點成績也是非從小處著眼,慢慢積累不可。
李尚龍在《你要么出局,要么出眾》寫到“我開始每天努力的寫,就這樣我寫滿了一個硬盤,寫壞了幾個鍵盤,寫光了十多個筆記本,用完了幾十桶筆。
后來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我寫的東西,開始喜歡我對世界的看法,喜歡我筆下的故事,有人說我寫東西有天賦,只有我清楚的知道,這背后經(jīng)歷了多少故事。”正是憑借他這漫長的艱苦積累,才成就了現(xiàn)在的自己,寫出這本促使人奮進的書籍。
現(xiàn)在社會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人們在生活工作中都講究“快速”,忽略了積累的力量。但是快速往往似蜻蜓點水,達不到深度,浮于表面。
想想曾經(jīng)的自己,覺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大學時候平時不認真學習,到要考試的時候,前一天晚上就來個“通宵突擊”,還特想能拿好成績,說白了,就想一蹴而就。然而突擊也許能考過關(guān),但是要想拿高分就很難。
現(xiàn)在的很多文章為了增加點擊率,會設(shè)置很吸引人的標題,比如“讓你21天變成畫畫高手”,21天真的就能變成畫畫高手嗎?如果畫畫真可以這么快成為高手,那達芬奇為什么要畫那么多雞蛋?當然文章是先吸引你去看,再教你方法,按照他們的方法,要靠無數(shù)個21天的積累,才能慢慢進步,從而成為高手。
如寫作,寫作是個隱學,如果想“下筆如有神”,就必須有“讀書破萬卷”的積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積累是一種毅力、一種能量,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必備條件。只有平時慢慢積累,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