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人問我:“洛陽在北魏時期是不是挺大???有一百平方公里那么大呢!”其實當時他說實話他這個語氣讓我很不爽,但是出于禮貌我還是回答了他,我問他這個數據是從哪得來的?他說那你看現在考古已經證明了北魏洛陽城東西長十公里,南北雖然說北邊的城墻已經發現了南邊城墻沒發現,但是到四夷館這里就差不多都十公里了。
說實話,雖然說無論我心中對她是語氣再不樂意,但是畢竟問題出來了就得說,他也說了那邊考古沒發現城墻,但是四夷館按慣例在這個城外,到四夷管這塊差不多也十公里了。那么他是沒有歷史常識的,要知道古代的時候四夷他們住的地方的這些賓館是不允許在城內的。考古雖然沒有發現南城墻,但是史籍文獻記得很清楚,洛陽城東西長二十里,南北約十五里,古代的計量單位跟現在可能有所差異。
但是與現在想比相差是不會太多的,十五里整合一下是7.5公里,那么這7.5乘以10,這是一道小學的算術題,等出來是七十五平方公里。這個數據是合理的,因為我們洛陽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呢?是一個狹長分布的城市。當年孫書記在的的時候呢,新區開了起來,這現在看起來倒也像回事兒,方方正正的看起來像一個的城市。但事實上我們洛陽自古以來他一直是狹長的,從東邊兒白馬寺,西邊周山這邊兒,北邊邙山,南邊洛河灘。
剛才說到的四夷館設立于城外,這個跟唐朝時候的長安城一樣,當時新建了大明宮也是在城外的,因為城外有個高坡,這兒建個宮殿在夏天非常涼快,大明宮含元殿這是規模非常大的宮殿。有人說北魏時候這個皇宮太極殿最大,但是事實上,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當屬秦朝時期的阿房宮,雖然阿房宮,并沒有完全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