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媽說,弟弟在家,前天晚上放假回來,本來昨天下午走,昨天早上給他看病,慢性胃炎,他剛問今天下午走還是明天早上走?我和他爸說讓他自己決定。
我說,這種小事過問一下就可以了,我父母一般都不會強制性的給我做決定。
干媽說,他說明天走,有時想想,就是把他強迫進學校,他自己不愿意,結果適得其反,就是我們之前太強勢了,總想著他去了學校就行了,就像他說的我們是掩耳盜鈴。
我說,一般來講,多數父母都覺得,自己比孩子看的遠,懂的多,所以認為自己給孩子選的路是最好或者最適合的。
干媽說和我聊天改變很大,雖然短短幾天,但卻讓自己慢慢回歸現實。
我說,其實你們想法沒錯,但是溝通方式和方法錯了,干媽說,確實如此,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感覺到家的溫暖。
我說,是啊!在我剛畢業出來的時候就感慨,我不需要家人支持我的決定,但至少,不要反對我。
而我的家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確實如此,有需要了說一聲,讓我知道有個家可以隨時回去,這就足夠了。
干媽說,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生活需要高情商的人,而不是高智商低情商,我們的代溝就是強制孩子的思維,只考慮學習,沒考慮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說,生活這東西,其實與情商無關,畢竟論智商大家差別不大,唯一不同的是經驗與看法,對于孩子,學會尊重很重要,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這點在美國這些地方就很明顯。
對孩子強加的越深,孩子所受到的束縛也就越多,反而越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干媽說,心里總想著是為孩子們的前途著想,其實是剝奪了他經歷成長途中坎坷的權利,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成熟。
總想替他多擔當些,卻害了他,每個人個性經歷不同,但父母都是用同一種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總認為孩子現在就是學習,別的都不正常。
我說,想要成長必先經歷,成熟是懂得了責任和對自己及家人負責,但這些都是需要經歷和感悟才能成長的,所以才說大道理都懂,但卻就是做不到。
我見過不少媽寶男,就是因為父母管的太寬,畢業兩年了,連買個手機都要問父母的意見,中國的巨嬰太多,建議您可以去看看《巨嬰國》這本書。
干媽說,多少出國留學,學習特別優秀的孩子選擇了自殺,父母都沒想到,說早知這樣還不如讓孩子好好活著。
我說,就是因為父母教育的方式不對,都是強加的,所以他們只感受到了痛苦,結果往往等到悲劇發生,才會知道原來孩子早已給過太多的提醒,但是自己未曾在意過。
對于家長來說,因為社會閱歷的加深,對于很多事情并不會有孩子那樣的感受,反而會覺得矯情,但是回頭想想,當初自己那個年齡是否也這樣呢?
所以有時代溝的產生就在于,兩者根本就沒有處于一個共同的年臨段來溝通,想法是沒錯,我也沒覺得錯了,只是方法不對。
干媽說,這樣孩子覺得活的很痛苦,表面的風光都是替父母爭面子,父母總認為孩子有出息了將來生活可以少吃點苦。
我們那時候孩子多,父母每天忙于生計,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教給了我們,從來不強迫,學習是自己的事,只是說要好好學,不像現在的家長焦慮。
我說,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多的時候是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不斷的對孩子進行影響和滲透,教育孩子對世界價值觀養成和評判事物的價值標準。
但是現在的一個社會現實是,很多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我也這樣做,所以很多人才會說,父母這樣一個重要的崗位,竟然可以無證上崗。
干媽說,以前都是我們說的多,太嘮叨了,現在要慢慢學會傾聽,他也大了,該讓他自己成長了。
我說,18歲了,也該自己慢慢獨立了。
干媽說,沒有根據自己孩子的現狀來幫助,而是都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往往是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
沒有看到自己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經常指責和否定孩子,所以現在的孩子叛逆和抑郁的多。
之前我怕他學習不好將來沒有出路,現在想想孩子身心健康有問題了,還何談生活和出路。
我說,很多父母都以打擊自己的孩子為主,以為這樣是幫助孩子成長,卻不知道孩子更渴望得到認同。
干媽說,只要他能自食其力,健康快樂就行了,我們做了父母,但是沒有同孩子一同成長,是不合格的父母,其實自己的人格也是有缺陷的,目光短淺。
我說,其實誰都一樣,很多時候我也如此,所以要學會包容和理解,這樣孩子才會有家的感覺。
干媽說,現在能做的就是給他的家的溫暖,就像我說的,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老是無意間想著過了這段后邊會咋樣,明年會有啥結果。
雖然老給孩子說生活重要的是過程,不要后悔昨天,也不要奢望明天,要過好今天,但自己先做不到。
我說,所以言傳身教很重要,雖然我父母讀書不多,也不怎么會講道理,但我也看到了他們的努力,雖然做錯了事就會打,但只要是關于學習方面的,要什么他們都會盡量滿足。
干媽說,每個人都是有了家的溫暖才能走遍天下,才有自信,有根有強有力的后盾。
我說,也只有這樣,在外面委屈了還可以想想,我還有個家,也只有在外漂泊過的人才明白那是種什么感受。
干媽說,發現孩子現在也慢慢的喜歡在家賴著,以前老是想逃離這個家,去年還經常夜不歸宿,現在已經沒有了。
這就是改變,以前從沒看到孩子的改變,只是一味地要求他學習,有時也和我們說說話,不像前段壓根就不說話,門老反鎖著,有些細微的變化我也能看到了。
雖然今后還很難,我覺著除了學習,別的會慢慢改變,主要是我們先改變自己的看法,還有想法。
我說,確實如此,有些事情不能一步到位,只能慢慢來,
干媽說,明年是最難的一段,元月份就要回學校了,現在還擔憂他究竟回不回去,其實這些都是屬于自找煩惱,就像我說的,慢慢來吧!
到那一步再說那一步的話,關鍵是我自己得學會面對現實,不管孩子哪種狀況,只要有利于他的成為和身心健康就行。
我說,我感覺您比之前要好多了,從聊天的說話態度就知道,難的是自己的心結,不知道該如何放下,以何種方式接受。
干媽說,沒有拘泥的形式,雖然做起來很難很難,就像我說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就像他說晚點去學校,擱以前我早焦慮不安了。
擔心他失去學習的機會,浪費了時間,現在想想也沒什么,學習取決于他,即使把他逼進去,他也不情愿去學習。
而且這種情緒會影響很久,還不如讓他自己決定,結果或許能好點,人一旦陷入一個幻境很難出來。
我說,其實他們的學習遠沒有到這種爭分奪秒的時刻,特別是以他的狀態,應該要知道哪怕去了也是無用,但這些信息總是會被有意無意的忽視掉。
干媽說,和我聊天,看我的文章改變很大,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事,他自己也說我們是掩耳盜鈴,總覺著把他送到學校就可以了,我們眼不見心不煩,但沒想他的感覺,讓他更煩躁了。
我說,所以這就屬于自我欺騙和安慰,因為自己沉迷于其中,反而有意無意的忽視了某些信息。
干媽說,現在這種情況,他爸也有所改變,但我不知道的是,他爸把自己的期望架到孩子身上,總覺得孩子不爭氣,孩子的不好都是我沒管好。
現在我看他也能根據孩子的現狀來和孩子溝通了,最起碼孩子有啥可以說了。
我說,這是好事,就像我基本有什么事都會和父母說,除了某些事情,幾乎很少會隱瞞,而他們也不會說什么,我和我妹妹經常和父母聊天,他們對我們甚至身邊的朋友都很熟悉。
干媽說,她們也會適當的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覺得讓孩子自己學會選擇了,孩子有時候反而會替大人考慮。
我說,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成長,就像我父母,看似很開明,但很多時候都是我反向教育的成果。
我會不斷通過一些事情暗示他們,我已經長大了,并且在能力上不比他們差,然后現在慢慢的,很多事情他們幾乎都以我為主導。
干媽說,其實父母和孩子相處很短,等一參加工作,就沒時間了,要是一結婚就成另一家人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哪有時間和精力和父母再多呆。
所以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畢竟孩子的生活是他自己來過。
我說,所以哪怕現在我每周回去一次很麻煩,我也盡量會回去,雖然我覺得,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全部。
但是基于中國的國情和教育,于你們這一輩和我們這一輩的一些人而言,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干媽說,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失去了自我,也才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我說,失去的一代人和被壓抑的一代人,我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來,也得益于我的經歷和不斷的學習。
干媽說,所以從我身上看到了,孩子成長中遇到問題也是好事。
我說,有好有壞,因人而異,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太多。
干媽說,只有經歷了痛苦才會思考,才會成長,前提是父母得接受自己的孩子,不管好壞都要給他們足夠的愛。
我說,愛是包容和理解。
干媽說,引導孩子不走歪門邪道就行,不去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慢慢改變缺點。
我說,現在很流行木桶理論的反面,就是長板理論,發揮優勢比補齊短板更為有效。
干媽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因人而異,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