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中發現一個做事的錯誤,有點想當然了,需要自我反省,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而復雜化了。
公司的一個APP產品準備上線,需要連同各個部門一起進行用戶測試,在人數以及次數上進行大量測試,這無可厚非,什么產品上線前也需要千錘百煉。按我“專業”的角度,與其它部門相關干系人溝通,說明測試的流程 - 計劃、實施、檢查以及最終問題歸集和總結(PDCA循環模型),本以為按此流程去實施快捷而有效,但我想得太“簡單”了,原因如下:
1.部門相關干系人是配合部門,也不是專業測試工程師,對測試的流程和實施過程不能像專業測試工程師那樣有更好的理解,只適合測試實施,所以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
2.對此次測試階段定性問題,此次是用戶體驗測試或驗收測試,而不是內部測試,用戶體驗測試是在主要功能、業務流程上進行測試,反映問題或建議,但這種測試在范圍和覆蓋度不全面,但優點是貼近用戶,測試環境也多。
另外,多說一下內測,其實是更重要的工作環節,沒它也談不上體驗測試或驗收測試。經過單元、集成、綜合、回歸等測試階段,通過計劃、用例(在開發階段寫好測試的內容)、實施測試以及總結等流程手段來完成,可想而知測試工程師是多么的重要,測試的環境多么的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溝通問題,有很多的決定是通過審核或Boss的拍板,但是溝通不及時,比如關鍵人不在等,無法確定會使工作進程拖延。
目前的工作流程已重新定義,還在溝通過程中。做事除了要效率,還需要針對不同人做正確的事,要不相關干系人會有抱怨,畢竟不是你的人。
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