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習慣看紙質書,也喜歡往圖書館跑。但是隨著電子書種類越來越豐富,加上手機閱讀的便利,我慢慢喜歡上閱讀電子書,尤其是喜歡使用微信讀書。
紙質書有很多優點,但有些方面不如電子書(微信讀書):
首先,微信讀書有交流功能。每當我看到某幾句特別好內容,很興奮想找朋友交流一下的時候,微信讀書可以發表觀點,也可以評論別人的觀點,這個互動交流功能可以滿足身邊找不到朋友一起讀書的需求。
其次,微信讀書有“翻譯”功能。這個“翻譯”,不是指外文翻譯成中文,而是中文翻譯成中文。當我閱讀一些經典名著或者技術書籍的時候,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字都認識,但是湊在一起就是不懂。這時候,我習慣性地翻一下大家的評論,大家專業不同、經歷不同,解讀角度多種多樣,看完這些解讀,自己略加思考,很多內容也就明白了,甚至還能激發自己深度思考,萌生新觀點。這種“翻譯”功能是微信讀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幫助,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再次,微信讀書有查找功能。如果書內容很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人物很多,名字很長,比如俄羅斯人名的各種司機,使用查找功能可以厘清內容,恢復記憶。
現在已經習慣看電子書了,尤其是微信讀書。第一部使用MP4看完的長篇小說是《誅仙》,當時把MP4的向下鍵都按塌下去了;第一部使用墨水瓶閱讀器看完的長篇小說是《基督山伯爵》,用的是同事的kindle,他用來蓋面,我借來看書;最近看完的長篇是《卡拉馬佐夫兄弟》,用的手機,閱讀器對眼睛更好,但是沒有交流互動功能,我還是選擇用手機。
無論方式怎么變,讀書的愛好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短視頻雖好,電影電視劇也很精彩,但是有些內容還是只有文字能傳達。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視頻能傳播的內容范圍小于書籍。視頻的最大優點是直觀易懂,而事物最大的優點往往就是其最大的缺點,因為直觀易懂,包括審查人員在內的所有人都能看懂,所以有些內容就必然會被過濾掉。而相對于視頻,書籍的閱讀門檻更高,有些晦澀的內容,正因為晦澀所以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是書籍勝于視頻的方面,也是在短視頻時代,依然需要閱讀書籍的原因:視頻的深度無法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