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賽跑”這個游戲是在讀《富爸爸窮爸爸》時了解到的,這是一款財商桌游,有助于人們通過游戲審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有歷史的暢銷書,如果你認為很過時,那不適合閱讀本文;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么后續的文字可能會有部分不易理解。
言歸正傳,今天通過“互動吧”成功約到了一次“老鼠賽跑”游戲活動。一位“銀行家”,五位玩家。我抽中的身份是醫生,收入不錯,月薪13200元。有位玩家抽中的是司機,月薪很低。我正竊喜,銀行家說收入低的人更容易勝出,因為支出也相對較少。而游戲目標是“非工資收入”大于總支出就可以進入快車道,目前所有人的非工資收入都是“零”。
游戲最開始是擲色子,在慢車道的圈里一直循環著“銀行結算日(領工資)”、“小生意大買賣”、“市場風云”、“額外支出”、“失業”、“孩子”、“慈善事業”這些活動。一開始我因為人設的原因手里的存款還算可觀,有4000+。在第一次擲色子就遇到“小生意大買賣”,而因為存款不足6000,只能選擇“小生意”,立馬花了3000 首付貸款買房,有了非工資收入“房租”幾百塊。第二次擲色子我就遇到一個大麻煩——“額外支出”,我買了一艘游艇(真是想哭),不得已只能向銀行貸款,增加了銀行貸款支出。當時真怕下一輪又遇到“額外支出”,很可能中產變破產。還好,運氣回轉,我又領了幾次工資,放棄了幾個沒有收益的小買賣后,趕上“市場風云”里可以買房子,一下子掙了幾萬塊錢。
此時,時間已經過去近1小時,按照游戲的規則,此時我們都已經40歲了。所有玩家都還在慢車道里轉圈,手里的現金也不比最初多多少。
銀行家提醒我們思考一下。
我覺得首先手里得有錢,遇到好的機會才能夠得著門檻兒投資獲利;其次是就算手里錢不夠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投資,例如向伙伴借錢,向銀行貸款。同時我也留意到那位“司機”貌似做了不當投資,導致月現金流只有200元。他好像貸款買了一個房子,但是因為本金太少,貸款支出就很大,而這個房子帶來的非工資收入也不算高。坐在我旁邊的玩家在遇到一次股票低價買入的機會時,手里大約四五千現金的樣子,只投了500元,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40歲之后,我們再次回到初心:增加非工資收入,減少支出。
銀行家開始指導我投資。她教我多關注投資“大買賣”,盡快把負債里的車貸、信用卡、游艇貸款還清。我又買賣了兩套房子,還清貸款手里現金很多,然而非工資收入又歸零了。很快我又遇到了投資企業的機會,非工資收入一下子狂飆到6900,此時我有了一個孩子,又增加了640元支出,感覺讓非工資收入超過總支出的路還有一點長。
此時,對面的司機玩家遇上了一個合伙開公司的機會,預測能掙不少錢,他手里錢太少,而這次門檻又很高。我感覺他不愿意舍棄這個機會,我又心急想分一杯羹,準備答應他的合伙建議。這樣的合作按游戲規則來說是不受保護的,風險很大。銀行家及時勸阻了我,并開始與司機談判,首先確定不會合作,其次給2000信息費,再次掙到錢后還會再給一筆錢酬謝(后來給了20000)。其他玩家資金都不夠,司機還是接受了這個方案。
因為這個投資這個公司,我的非工資收入又增加了1000,超過了總支出。我順利跑出慢車道,進入快車道,成為一個“有錢人”,每月80萬收入,徹底告別“手停口停”。(此處應該有掌聲、鮮花……)
成為有錢人之后,我還是有點“窮習慣”,當遇到一個支出需要15萬的旅游活動時,我拒絕了。后來我又買了金礦,開始了日進斗金的日子,也逐漸變得大方起來,支持慈善事業,買了一支球隊,生活過得體面又踏實。
我很悠閑的看著另外幾個玩家繼續在慢車道里苦心經營。按時間推算,此刻我們應該60歲了。一位女玩家依然為了每次的領薪日雀躍;有三位男玩家依然在眾籌著投資(風險很大),計算著持股比例和分紅;還有一位男玩家“失業”了。
我們之前按慣例都會給失業的小伙伴一點慰問金,一般是100。我把手里面額最小的一張遞給他,是10000。而他之前月薪是2000+。忽然有一種賈府隨便拔根汗毛給劉姥姥的感覺,太闊了!
我也發現,即便我是富有的、慷慨的,另外五個玩家在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也沒有考慮過向我借錢。真的,都沒抬眼看一下我,仿佛我們已經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
時間到了,游戲里還沒有誰徹底勝出。但是感覺還挺震撼的,尤其是窮人和富人的投資觀念,什么時候搏一搏,什么時候碰不得。
銀行家說這個游戲前三次玩兒,主要還是過去的生活思維在主導,在不斷反思后的第四次就會大有不同。
希望我還有機會能寫一下未來幾次的感受。
其實我去年就買了一套老鼠賽跑的桌游(劃重點),卻一直約不到人一起玩兒。有人問我:是不是這個游戲玩兒得溜就一定能掙到很多錢?我也只能無言以對。
人生如戲,見微知著。本篇的記錄,如果你覺得有意思,記得約我一起玩兒哦。
忘了補充,富人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是離婚和打官司!
我還沒來得及遇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