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第一部分講述的是理論部分,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實踐部分,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對第二部分閱讀的理解和感悟。
一、 關于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4種哲學
當我讀到第二部分有關于準則時,書中的一些準則讓我大開眼界。
主要是四個準則:工作要深入、擁抱無聊、遠離社交媒體、摒棄浮淺。
在工作要深入中,提到 兩個詞,一個是浮淺工作,一個是深度工作;
浮淺工作是對認知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而深度工作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看到以上兩個概念,我深刻體會到,我在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基本上都是屬于浮淺工作;
作為一名測試工程師,平常除了熟悉需求、寫用例、執行用例、提BUG;
在實際執行用例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干擾;
比如,開發對BUG的場景難以模擬,需要測試的協助,這個時候的IM消息就會干擾我繼續執行用例;比如,在開發解決BUG的過程中,出現對需求的認知不一樣,這個時候,需要協助開發一起跟產品確認對需求的正確認知等等情況;
而其實如果沒有這些干擾,對工作的產出應該可以最大化,但是這也是工作性質決定的,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決定了是否適合深度工作,文中根據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幾個方法。
1、禁欲主義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這種哲學通過摒棄或最小化浮淺職責,從而實現深度工作的最大化,而踐行這種哲學的實踐者往往有明確且價值較高的職業目標追求,他們在職業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現特別突出,這種清晰的狀態使他們能夠排除紛雜的浮淺關注點,而這些浮淺關注點恰恰是那些在工作世界中價值定位復雜化之人的夢靨。
而這種哲學是完全摒棄浮淺工作,在小橙看來,往往比較適合深度研究工作者或者長期寫小說的作家。
2、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雙峰哲學要求采用這種哲學的人把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時間里,雙峰工作者會像禁欲主義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
而這種劃分深度和開放時間的做法可以在多個時間層級上實現,比如:按周劃分的話,可以每周4甜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時間為開放時間;同樣的如果按年份劃分,可以選擇一個季節完成大部分的深度工作,比如:很多做學術的人都在夏季或休假期間完成。
雙峰哲學特別適用于那些如果不在非深度追求中有實質投入便無法取得成功的人。
3、節奏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這種哲學認為輕松啟動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是將其轉化橙一種簡單常規的習慣,其目標是創造一種工作節奏,讓你不需要投入經歷便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合適需要進入深度狀態
而節奏哲學其實就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每天堅持一段時間進入深度狀態去做一件事,持之以恒,慢慢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而這期間最重要的是在堅持做這件事期間,一定是深度且無人打擾的狀態的。
4、新聞記者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新聞記者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適用于記者,只要有空閑時間,立刻能進入深度工作模式;
而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因為使頭腦迅速從浮淺轉入深度模式的能力并非自然得來,未經練習,這種轉換可以會削弱你有限的意志力儲備。
而采用新聞記者哲學的深度工作還有一個前提是,你需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堅信自己所做之事是重要且將會成功。
對于上述介紹的幾種深度哲學,比較適合上班族使用的是雙峰哲學和節奏哲學,可以兩者結合,在應用雙峰哲學的同時,堅持每天用一小段時間為培養一個習慣采用節奏哲學,在這期間慢慢讓自己進入深度狀態。
二、培養深度工作4個準則
1、準則1:工作要深入
而在工作要深入中,書中還提到5種方式,包括:習慣化、要有大手筆、不要獨自工作、像經商一樣執行和圖安逸。
在要有大手筆中,書中提到的觀點其實就是為了創造一種能快速進入深度狀態的一種環境,因為環境會極大影響深度狀態,而環境的改變也不是實現更深度工作的主要原因,其中主導的力量是嚴肅認證致力于手頭任務的心理。
2、準則2:擁抱無聊
我們應該也有這種體驗,一旦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
更加確切地說,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個無聊時光---比如說,需要排隊等5分鐘或者在餐廳坐等朋友,都是用瀏覽器智能手機來打發,那么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編排,這時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夠勝任深度工作,及時你也經常安排時間來訓練專注的能力。
書中提到,我們不要不斷分心,要不斷專注。而解決分心的問題,書中給了一個建議:預先計劃好你使用網絡的時間,然后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絡;
如果我們想要憑借深度工作成功,就要重新編排自己的大腦,使它可以從容地抵擋令人分心的刺激,這并不意味著你需要清除令人分心的活動,而僅僅需要清除這些活動劫持你注意力的可能就足夠了。
另外,在書中還提到一個建議,叫做有成果的冥想。
具體做法是,利用本可能被浪費掉的時間,關掉網絡,對當前遇到的事情進行冥想,如果一切順利,這種做法可以提升你在專業上的產出,卻不需要占用你的工作時間。
為了更好地達到有實際的成果,書中提出兩個建議: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轉、組織你的深度思考
在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轉中,書中建議,面對同一個難題時,盡可能避免浪費過多能量;
在組織你的深度思考中,通過仔細考察解決這個問題的相關變量,然后在工作中留心這些因素。
在擁抱無聊中,主要幫助我們如何能真正進入深度思考,主要是通過不斷專注來重新編排我們的大腦,摒棄浮淺。
3、準則3:遠離社交媒體
在準則3中,書中提到兩個建議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戒掉社交媒體,另一個是不要用網絡來消遣。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信息相當發達的時代,出門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在如此發達的同時,每天大量的信息也給我們的大腦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一方面,成天使用手機上的社交媒體,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想要再次進入深度工作已經成為一種困難;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的長期使用,使得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很難有較高效率的工作產出。
而在看此書之前,我也是一個手機重度患者,手機一有消息,就會打開來看,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本來是在看書的,看著看著就變成了玩手機,內心也比較浮躁。我想這種情況,你應該也有過。
而當我看到書中建議,要求將當前使用的社交媒體服務進行一個相當于打包派對式的處理,在一定時間內不使用社交媒體。
書中的建議是好的,但是對于微信 qq已經成為一種工具式的應用的時代,對于我們來說可能不太現實,而我們能做的是,在需要深度工作的時候,關掉手機網絡,讓自己真正排除外界的干擾。
可能剛剛開始會覺得,萬一錯過了消息怎么辦,其實,如果真的有急事,對方是會通過電話跟你聯系的,而只是微信的那種方式,一般都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
而我在看完這本書之后,也開始了這方面的踐行,看書關掉網絡、工作關掉網絡,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內心也平靜了許多,看書的效率也高了許多。
而當你真正關掉網絡時,你會發現,內心是如此的平和,此刻無人打擾的時間是最美好的時間。
在不要用網絡來消遣中,書中提到一個關掉,用網絡消遣時間,會阻礙深度工作的培養,甚至難以進入深度工作,所以如果想要培養深度工作,就要像之前準則2所說,利用無聊的時間進行有成果的冥想,既有助于深度狀態的培養,也可以反思當前遇到的問題,如果順利的話,還能通過冥想解決當前的很多問題。
4、準則4:摒棄浮淺:
在準則4摒棄浮淺中,書中提到一個建議: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書中提到,如果沒有做好計劃,時間很可能會被很多浮淺事務占用,這些浮淺事務雖然在短時間內令人愉悅,但并不注意培養創造力;
而剛剛開始可能對提前決定一天的每一分鐘要做什么工作是抵觸的,因為每個人的日程都是由內在驅動和外在要求兩股力量決定的,但如果你想挖掘自己的潛力,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就必須打破這種疑慮。
同時還提到兩個建議,一個是在下午五點半之前結束工作,另一個是變得不容易聯系到。
在下午五點半前結束工作其實是一種目標,這種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尋找提高產出的策略以達成目標;
而在變得不容易聯系到,也是為了能減少干擾,更好地進入深度工作狀態。
三、《深度工作》小橙切身閱讀感悟
《深度工作》是一本需要用深度思維去閱讀的書籍。在閱讀本書之前,自己內心也是比較浮躁,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迷茫,不知所措,看完這本書之后,整個人都豁然開朗,沒有了內心的浮躁,沒有了內心的迷茫,有的是堅定做事的信念。
《深度工作》五星推薦閱讀。
寫在后面的話:
《深度工作》4月份就看完了,本來計劃是要寫4篇書評的,4月份只寫了第一章理論部分的書評,第二章的書評一直拖,今天才正式寫完,至此,這本書的閱讀算是劃上完美的句號了。也期待著你分享你的讀書感悟吖。